文/江小黑
每個人這一生,都會經歷很多事,遇到很多人。
我們期盼着事事順遂、一切如願,可愛恨糾纏、是非對錯,每天都在現實生活當中上演,於是難免會出現心情糟糕、垂頭喪氣的狀況。
即使那些平時看起來堅不可摧的朋友或親人,遇到這種狀況時,其實也想找個人吐一吐心裡的委屈和難過。
於是這時候,我們或多或少會扮演「解憂雜貨店」的角色來開導他們。
然而,其實安慰也是一門有講究的學問,用錯誤的方式安慰別人不僅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最終還可能「雪上加霜」。
因此,以下三種安慰別人的錯誤方式,一定要引以為戒。
01.比慘式安慰
在《奇葩說》這檔節目裡,一向能言善辯的馬薇薇,曾在舞台上吐露過自己的心路歷程:
「我自詡辯論打得不錯,可我長了一張刻薄的臉。
於是第一季,大家說我過分刻薄;
第二季,我變得溫婉了,大家說我失去了鋒芒;
第三季,我開始講段子,大家說你被金錢裹挾了,綜藝化了;
第四季,我想分享一下個人故事的時候,他們說馬薇薇你失去了自我;
終於到了第五季,我發現我可以好好地崩潰了。」
聽完這席話後,很多人為之動容,蔡康永安慰她值得擁有更大的世界,周冬雨鼓勵她活出自己,然而高曉松卻淡定地說了一句:「你那不算什麼,我們被罵得比你慘多了。」
這時候,蔡康永及時打斷了他:「你這就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你不能跟痛苦中的人講,你那個不痛我這個才痛。」
是的,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安慰的誤區,於是當別人傾訴自己痛苦的時候,我們卻企圖用自己的慘來讓對方心裡好過。
原本出於好心的安慰別人,然而效果卻適得其反。這就等於說,我這麼慘都還沒有說話,你這一點痛苦就好意思說出來了?
正如一位心理專家曾說:「安慰並不等同於治療,治療是要使人改變,借改變來斷絕苦惱,而安慰則是肯定其苦,不試圖做出斷其苦惱的嘗試。」
因此當你安慰別人時,「我比你更慘」式的安慰不僅無效,甚至很可能會剝奪了對方宣洩情緒的權利。
02.「我懂你」式安慰
有人說:「我們這一生能夠相遇的人有很多,能夠相守的人卻很少,能夠聽你說話的人有很多,能夠懂你話中意的人,卻寥寥無幾。」
深以為然。
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我們只管別人飛得高不高,卻很少能夠用心體會別人過得累不累,是不是真的開心。
朋友大谷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一直自以為是一個很會安慰別人的人,於是當聽到別人有煩惱的時候,他都會很樂意地去傾聽。
有位朋友失戀了,在電話那頭哭得稀里嘩啦,同時不斷地傾訴自己曾經對男友多好,多體貼,可為什麼就這樣狠心地拋棄了自己?
這時候,大谷一味地說:「我懂……我懂……你真的很好……你好委屈哦……我知道那種感覺……」
誰知道,電話那頭突然傳來一句吶喊:「不!你根本不懂!別不懂裝懂!」,然後「嗶」的一聲,電話就掛斷了。
故事中,大谷是個善良的人嗎?當然是。然而,他的安慰真的有用嗎?其實沒用。
正如在《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一書中寫到:一個人很難理解另一個人所受的苦。
人類的悲歡從來都不相通,周圍人來人往,卻從來沒有誰,能夠對另外一個人感同身受,因為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一片海洋里。
03.說教式安慰
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曾經有一位同事因為跟老婆吵架,心情本就不好,然後又恰巧遇到做着緊急工作而電腦卻卡機的狀況。
於是一氣之下,把鍵盤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這時候,旁邊的中年大叔安慰道:「咱們都是成年人了,總不能碰到一點點問題立刻就發火吧,你看,把鍵盤摔壞了,還是沒能解決問題嘛。」
同事瞟了他一眼,沒理會。
誰知道,這大叔又絮絮叨叨講了一堆大道理:「年輕人,凡事第一時間要想着怎麼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問題。」
同事聽到後再也忍不住了,立馬一聲不吭地離開了座位。
故事中,大叔安慰同事的話固然很有道理,然而,有道理的話不代表就一定能起到安慰的作用。
相反,在不合時宜的時候說出這樣說教的話,其實就是雪上加霜。
正加繆曾講:
「我們很少信任比我們好的人,寧肯避免與他們來往。
相反,我們常對與我們相似、和我們有着共同弱點的人吐露心跡。
因為我們並不希望改掉弱點,而只希望受到憐憫與鼓勵。」
其實需要安慰的人也一樣,當一個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他們最不想見到的,就是被說教,最不想聽到的,就是滿腹經綸的大道理。
道理沒人不懂,TA需要的只是你的傾聽和理解。
標籤:
評論列表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