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人類像小草般脆弱,然而經歷數千年,人類卻創建了文化、文明,而區別於其他動物,這一切皆因人類懂得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懂得溝通的重要性。
隨着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想要在智能時代擁有一席之地,人類最大的優勢,也是因為人類懂得溝通,保持人類彼此之間良好的關係。
溝通,可以說是一種未來生存必備技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溝通的「萬能鑰匙」,當日常對話陷入僵局或適得其反時, 伊爾斯·桑德的《共情溝通》為我們提供了解決之道。
伊爾斯·桑德是丹麥著名心理治療師,多年從事心理諮詢督導、培訓講師。她的代表作《高敏感是種天賦》風靡全球,成為高敏感者的福音。
《共情溝通》是她的近期新作,英國《衛報》稱其「俘虜了英格蘭夜晚的燈光」,書中有許多簡單實用的方法,可以提升我們的溝通能力,讓我們對別人的經歷感同身受,讓別人對我們打開心扉,收穫神奇效果。
01 正確開啟一場對話
盧梭曾說,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最沒用的三種溝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人喜歡講道理、好為人師、好爭對錯,總是在你需要心理安慰時說一堆他自己都未必做到的大道理,讓你滿肚子話不得不咽回去。
當你目睹了身邊某個人正經歷煎熬時,也許你決定出手相助。
如果一上來就問:「你感覺如何?」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行,謝謝」。
讓對話落入相互敷衍的俗套,會在兩人之間製造出一種距離感,這樣的問答,對方拿不準你是否真正關心他,他也不會說真話。
如何正確開啟一場對話?是選擇開門見山、單刀直入,還是聊點「你今天真漂亮」「天氣真好」之類的客套話?
開放式問題和閉合式問題是可以區分的,能給出的答案種類越多,就表明問題越開放。
以其問「你最近工作怎麼樣?」對方不想提及的話題,不如問「你有什麼要和我分享的事情嗎?」讓對方有更多回答的空間,讓對話進行下去。
最好的方式是先聊點關於自己的話題,最糟糕的方式則是開門見山地直接把問題拋給對方。
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感情卻能做到這一點。」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道理好比種子,沒有情感的沃土,道理的種子再好,也發不了芽。正確開啟對話的方式,自然是與對方產生情感共鳴。共情溝通,才是讀懂
並影響他人的「萬能鑰匙」。
沒有共情,我們無法建立任何有意義的連接,也不會有彼此關心、溝通的渴望和意願。
02 共情溝通的基本方法
說起共情,很多人都會感覺陌生,但我們平時在陪伴和安慰朋友的時候,可能都無意識地運用到過共情。
什麼是共情?心理學家羅傑告訴我們:「共情是指體驗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理解+回應。共情就是將心比心,感同身受,能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和體會對方的內心世界,理解和認同對方的內心感受。
就共情溝通而言,具體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傾聽者藉助傾訴者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傾聽者藉助於知識和經驗,把握傾訴者的人格和他的經歷之間的聯繫,找到問題的本質;傾聽者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並獲得反饋。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精神病人認為自己是一朵蘑菇,每天在病房角落裡打着傘,不吃不喝的,護士對此束手無策。
一個醫生拿了一把傘,蹲在病人旁邊,跟病人打招呼:「你好呀,我也是蘑菇。」
然後,醫生站起來走動,病人說:「蘑菇怎麼能走動啊?」「當然可以啊!」於是,病人也走動起來。
醫生又拿起麵包吃了起來,「蘑菇怎麼能吃麵包啊?」「當然可以啊!」於是,病人也跟着醫生吃起麵包來。
就這樣,醫生幹什麼,病人幹什麼。神奇的是,一段時間後,病人竟然痊癒了。
共情不是建議,而是最大限度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站在對方的角度,進入他的認知世界,就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信任和理解。
桑德為我們介紹了幾種讓對話深入的方法:傾聽、複述和認可。這些方法會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充分重視,這將激發他們傾訴的欲望。
03 按下暫停鍵,擺脫喋喋不休的尷尬
我有一個朋友,每次找我吐槽某件事時就會喋喋不休說個沒完,讓我原本不錯的心情也被她帶壞。對方喋喋不休的言語對我造成過度刺激,使我陷入自顧不暇的窘境。
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那就是放慢節奏。
控制節奏,在對話時隨時按下暫停鍵。讓對方暫停一下,喝口水,靜坐幾分鐘,告訴對方這樣我才能跟上她的思路,或者坐一會兒讓我好好消化她說的話。
這樣的叫停能夠加深對話的深度,同時對傾訴者和傾聽者都有意義。作為傾聽者,就是為對方創造一段安靜的喘息機會,讓對話雙方適時清醒頭腦。
傾聽者可以借暫停機會,複述對方所說的話,把自己聽到的話重複一遍,以確認傾訴者的信息。
複述看起來簡單,但往往能帶來不俗的效果。複述的過程,就能降低對話節奏,給彼此創造協調同步的機會,將傾訴者輸入的信息,分割成一個個小片段,有利於抓住問題的核心。
複述的過程中,傾訴者會注視着傾聽者的眼睛,判斷傾聽者是否接受他們的觀點。假如傾聽者能對對方表示尊重和理解,他們會更傾向於對所聊的話題暢所欲言,一旦在對話中變得自如,有時會主動去尋找解決自身問題的方法。
當傾聽者發覺對方開始對一件事情喋喋不休時,複述就派上了用場。他們之所以喋喋不休,只不過是認為根本不會有人在意他們說了些什麼。
04 避免成為別人情緒的「垃圾桶」
溝通的關鍵講求的就是共情,即「同理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傾聽他人的訴求,寬容對待他人。而一旦運用過度,就會產生反作用:幫助了他人,卻壓抑了自己。這點更容易出現在高敏感者身上。
桑德自身就是一名高敏感者,他們通常有較強的同理心,這是一種天賦,他們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幫助他人,他們出色表現也會博得大家的歡迎,但時常又會被周圍環境或自己的生活折騰得疲於奔命,因為不願拒絕別人、不願麻煩別人,他們需要更久的時間來調整狀態。
桑德講了她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個例子。
塞西莉是高敏感者,她的丈夫漢斯事業發展屢屢碰壁,每次回到家總是一臉陰雲。她感受到了丈夫的不可理喻,對他的牢騷越來越不耐煩,甚至產生了希望丈夫不要回家的念頭,同時她對自己的這個念頭懷有負罪感。
問題在於漢斯根本不去尋求他急需的專業幫助,或者做出換份工作的決定。真正讓漢斯能夠繼續容忍現在工作的原因是,他每天回家可以把自己的麻煩一股腦拋給妻子。
所以,漢斯把妻子當成自己逃避把戲中的一枚棋子,成為他傾倒負面情緒的「垃圾桶」,以自於他從沒正視過自己的處境。
塞西莉該如何擺脫這種困境,既能有效的幫助他人,又避免自己負擔過重呢?
桑德認為傾聽者包括高敏感者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被傾訴者的負面情緒和信息影響得太深,或者成為他們的「垃圾桶」。比如與傾訴者保持一定距離,儘可能多地休息,保持精力充沛;克服自己的負罪感,必要時限制過度的責任感等等。
電視劇《都挺好》中,主人公蘇大強與三個孩子的相處模式絕然不同,長子蘇明哲對他千依百順,次子蘇明成對他小心呵護,女兒蘇明玉對他則口出譏諷。
奇怪的是,凡事只要是蘇明玉和蘇大強溝通,對方必定主聽計從。
有一次蘇大強因理財被騙,損失了6萬而住院。他在醫院裡不吃不喝,還尋死覓活,站在病房窗戶上嚷嚷着不活了。蘇明成夫妻倆對他百般勸慰、千般說理均無效。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蘇明玉來了。看到這種場景,她非但不勸父親,還說讓他趕緊跳,告訴他這樣跳下去就不是賠6萬了,可能是60萬。
結果蘇大強聽了這番話,乖乖地回到地上,主動放棄這場鬧劇。
一般人都會覺得蘇明玉就是蘇大強的克星,他只能乖乖聽話。其實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每次蘇明玉的話都能直抵蘇大強的內心,了解他擔心的、害怕的東西,讓溝通有了效果。
適當給傾訴者做出反饋,讓傾訴者充分地說出他的想法和感受,與他建立情感連接和信任。共情自然就已產生,溝通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共情溝通,是讀懂並影響他人的核心奧秘。這是《共情溝通》的意義所在。
如果別人對你的搭訕不感興趣,如果你總說服不了別人,如果你的話題總是枯燥乏味,如果你想擺脫喋喋不休的困擾,那就拿着《共情溝通》調製的配方去改變吧。
標籤:
評論列表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