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個相似的街道,還是那個幽靜的夜晚,卻唯獨少了你,思念一個人的滋味總是帶着一絲的甜又帶着一絲的苦澀。
有些人還有理由讓我們去思念,讓我們去追求,而有些人可能再也沒有機會相見了,於是我們拼了命地想要去忘記他,但是這個過程卻是極為悲傷的。
郭敬明在書中寫到:「習慣難受,習慣思念,習慣等你,可是卻一直沒有習慣看不到你。」
習得性無助的定義以及對情感的影響
所以想要徹底忘掉一個人,勢必要去改變我們曾經的那些習慣,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種種不適的感受,我們將其稱之為習得性無助。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提出了「習得性無助」這一概念,他通過一系列實驗並且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發現,個體很容易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一種聽天由命的態度。
個體主要表現在對現實的悲觀無奈甚至不作為,在兩性關係中,如果一方因為失去另一方,就會產生這種習得性無助感,他覺得自己離開了對方就沒有辦法生存,他覺得自己始終放不下他。
然而事情的本質並不是我們忘不了對方,而是我們自設藩籬,把「放不下或者忘不掉」,當成一種不可改變的因素。
洛克定律告訴我們如何擺脫困擾
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想要徹底去忘掉一個人,我們也要學會去運用洛克定律。
什麼是洛克定律呢?
然而我們所定的目標並不是不切實際的,越高越好,而是應該利用自身的特點去制定更加適合自己的目標和步驟,我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同樣真正地想要去忘掉一個人,也並非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做到的,因為畢竟曾經這個人與我們構建了非常多的聯繫,甚至讓我們付出了更多的情感。
跳出習得性無助的假想
01)、首先,要學會打破自我假想的那個悲觀的狀態,才能夠真正地跳入到現實生活中。
舉個例子來說,有些人會藉助於酒精的作用,妄圖去忘掉一個人,然而最後的結果是,他非但不能夠忘記對方,反而讓自己情緒上變得越來越低沉。
很多時候其實是我們自身假想的一個對象或者是某些場景,於是去渲染我們自身的情緒,進而加重這種思念。
在前面我們提到了習得性無助感,在很長的時間內,我們和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但是當分開之後,我們又可以花很長時間去慢慢改變這個習慣。
02)、其次,你之所以覺得自己離不開他,覺得自己生活里處處是他的影子,並不是因為你幫不了他們,而是你習慣了當前的感覺。
此刻你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你們兩個已經沒有了任何的交集,而你此刻依舊是那個獨立的個體,你所要做的應該是好好的生活下去,沉迷於過去只會浪費自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不要因為你覺得自己忘不掉對方就自尋苦惱,事實上瓦倫達效應告訴我們,總強調結果會失敗,最終會失敗,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這個過程。
學會過好當下的時光
我們改變不了過去,我們也無法操控未來,但是卻能夠過好當下的時光。
你應該清楚自己當下的任務,了解自己的現狀,更能夠清晰地整理出自己當下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那麼你就應該去為了這個工作做一個計劃,如果你現在擁有了自己的事業,那麼你就應該去思考自己如何成為這個職業里的佼佼者,友情,親情,愛情都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當你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去設定且實現這些觸手可得的小目標時,漸漸地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並非是一團糟,離開了他,你也一樣會過得很好。
在短期內我們會產生抑鬱煩惱的情緒都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不必去糾結於這些複雜的感受。
做好每一件小事去建立新的關係,投入到新的圈子裡去認識新的人,你會發現有的時候你可能喜歡的只是那一類人,他們可能會與你有相似的特點,你便不會再糾結於過去,更不會廝守着那份執念。
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但是也會錯過很多人,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而最終留下的也只有我們自己。
顧漫說過:「我一生中最幸運的兩件事:一件,是時間終於將我對你的愛消耗殆盡;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見你。」
徹底忘記一個人並非是你想不起他,而是你在想起他的時候,心裡不會有一絲絲的漣漪。
標籤:
評論列表
挽回一段感情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