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月十四,都是商家們既頭疼又快樂的日子。為了這一天,從旅館到商場都絞盡腦汁,拿出各種「情人節」有關的宣傳文案,吸引眼球的同時好好賺上一筆。將這一舶來品的西方情人節,硬是過成「買買買」「表忠心」的剁手節,連外國人都大跌眼鏡,覺得不可思議。
現如今,走到街頭隨便採訪。問情人節是哪一天,很多人都會一口說出二月十四。但如果問中國情人節是哪一天,很多人都會猶豫半天,不知答案。又說七月七的,有說三月三的,還有說八月十五的,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其實中國人並非不懂愛情,雖然相比外國人的奔放激情,中國古代雖然很長一段時間極端封建保守,對於愛情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間授受不親,稍有越禮便是毀了名聲清譽。實際上,這是封建禮教對愛情的變態禁錮,是一種人性的扭曲,而並非中國人的愛情觀。
中國人對於愛情的歌頌,早於《詩經》之前就已經傳唱了。而千百年來無論是《西廂記》、《紅樓夢》、《梁山伯和祝英台》,中國人從來沒有放棄對愛情的期望和追求,影響了一代代的痴男信女寧可化身蝴蝶投生火海,也不甘相思之苦。
如此多情多義的中國人,怎麼可能沒有情人節呢?
當然有,而且還不止一個。
按照時間順序,首先是元宵節。
中國歷代詩詞中,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就抒寫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節是喜氣洋洋的春節過後,第一個傳統節日。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的節慶,古時起每逢元宵節,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市井小民,都會參加各種多姿多彩的慶祝活動,延續着春節歡樂的氣氛,將春節的尾聲掀起高潮。
元宵燈會是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古代年輕女孩一年難得有外出自由活動時間,唯有這一天可以結伴出來遊玩賞花燈,從而給了未婚男女燈下相會抒情的機會。連辛棄疾都寫道:「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有情人相見分外激動的情境。所以,元宵節常常與愛情聯繫在一起,成為了中國每年第一個「情人節」!
第二個「情人節」是三月三,上巳節。
三月三,是一個起源於周代的古老節日,這一天的習俗,就是修禊(xi),又稱為祓禊。簡單地說就是人們來到水邊洗濯污垢,藉此潔淨身體同時祛除病氣。以青年男女也會藉機聚於水濱,互為酬答。繼而逐漸演變成為一場全民的大狂歡。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第三個「情人節」是七月七,乞巧節。
嚴格意思上這一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而是商家以訛傳訛,以牛郎織女鵲橋會杜撰出來使愛情的節日。
乞巧節最早出現於漢朝, 據《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起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這一天與愛情無關,未出嫁的少女都會成群結隊的遊玩,拿出親手做出來的手工藝品比試,向織女祈求心靈手巧,不被未來的婆婆笑話笨手笨腳。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一天並不是情人相會的日子。
當然,我們也無需對老百姓吹毛求疵,苛求只能過中國節,而不能過西方節日。對於大多數百姓來說,節日只是減壓疏解的方式,只要開心不管什麼節都能過。而另一方面,大眾對於中國傳統節日了解太少了,導致「無節」可過,加上商家的誘導,才導致西方節日的盛行。
所以,大家過節不要糾結節日的起源和最初的意義,節日其實就是為了心靈的愉悅,沒有必要糾結「二月十四」還是「七夕」才是真正的情人節,只要有心,哪天都是情花綻放的節日。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您的回覆評價是對我的最大支持。
標籤:
評論列表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