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的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
「上巳」,即農曆三月第一個「巳」日。正值清明前後,草長鶯飛,柳綠花繁。
相傳,今天也是三皇五帝之黃帝的誕辰日,所以在古時又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根據這個節俗的內容,民間又將「三月三」稱為三月節、三月會、情人節、定情節、女兒節、求子節、遊春節等。
在古時,每年三月三,是每個朝代最為重要的節目。在這一天,人們紛紛走家出門,去河邊春浴消疾、驅邪修禊,更重要的是男女約會、春遊踏青、臨水宴飲等,以各種方式喜迎春天的到來。
中國人骨子裡的風雅與浪漫,在這一天,盡顯無疑。
據古老傳說,這一天是伏羲、女媧交合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還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媧的習俗。
這說明上巳節的產生最初是和人們祭祀神靈、祈求生育子嗣有關的,因而這一天也是眾人遊樂及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談情說愛的日子。
周朝時,朝廷雖然已在儀禮中嚴格規定了婚嫁六禮,但為了人口的繁育,《周禮》中記載,仲春之月,男女私會不會遭到禁止,以此順應天時節令,使適齡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三月三這天,周天子率后妃親往祭祀,齋戒沐浴,祭祀人祖。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們都穿上新縫製的春裝,傾城邀約而出,或到江河之濱嬉戲沐浴,或至深山幽谷採摘蘭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飲行樂,認為這樣可以祓除不祥。
所有的年輕男女,必須到河邊或田野去相親,不相親者有懲罰,而相親者則給予土地。
於是,未婚嫁的青年男女載歌載舞,自由尋找或約會情人,既順應了氣候和人體生理髮育的自然節令,又有利於人類的自身繁衍與社會和諧及文明進步。
這一切在《詩經·鄭風·溱洧》篇中有詳細描述:「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士與女,在「三月三」這春情盎然的時日裡,踏青幽會,互訂終身。
健康、大膽、奔放、自然的愛情,從「三月三」的溱河與洧河邊蕩漾開去。
你看,比起西方2月14日情人節和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節,三月三日,才算得上真正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情人節」吧?
遺憾的是,魏晉以後,上巳的風俗一直在遺失,或者乾脆被併入其他節日。
現如今,只有幾個少數民族還保留着三月三情人節的習俗。
壯族:歌圩節
「三月三」歌圩節是壯族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伙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苗族:情歌節
「三月三」苗族情歌節是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活動期間,在外工作的村民和外嫁的女子及鄰近幾十個村寨的青年男女都會齊聚於此聯歡,因此「三月三」情歌節不僅是村民祭祖團圓和親朋好友敘舊延情的節日,更是村寨青年談情說愛的美好日子。
瑤族:乾巴節
瑤族的三月三為紀念民族英雄,人們把這天取名為三月三,又名「乾巴節」。每年三月三之前,瑤族男人都提前一個星期到老林狩獵、捕殺野獸,下河撈魚摸蝦,且烤成乾巴帶回家,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婦女們上山採摘小靛葉等天然染料,煮水後染成紅、黃、藍、紫4種顏色的糯米飯,用於敬獻盤古。節日當天,瑤族人民放下手中的農活,集體休息1天,男人們讀經書、喝酒、娛樂,姑娘和小伙子們則相約到寨子邊的荒山上、樹林裡對歌、玩耍、談情說愛。
土家族:女兒節
土家族的三月三是其「情人節」,也叫「女兒節」。節日當天,青年男女穿戴簇新,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欲選佳婿的女子服飾很有特色,上身左襟大褂衣袖短寬,滾有多道花邊,下着內長外短、衣分多層的百褶長裙,佯裝趕集,出售土產,等待意中人的出現;而欲選佳偶的未婚男子,則身背空簍,佯裝購物。如男子看上哪位女子,便會上前「購物」,如女子中意「購物」男子,便會將土產低價售之,以示願意以身相許,並隨之退出鬧市,擇靜處互通情愫。
此外,每年農曆三月三這一天,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西部的黎族青年男女,會成群結隊地來到有南洋海島風味的山坡上,尋找愛情,慶祝戀愛。雲南大理的白族青年男女,也會在蝴蝶泉邊歡聚、唱歌、跳舞、戀愛。情投意合、心照不宣的姑娘用手指撓撓男士的手心,雙方便攜手出入……
三月三的今天,我們也迎來期盼中的春天。讓我們一起沐浴安康,祓除疾患,戮力同心,擊敗災疫,共同祈願春風化雨,山河無恙!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標籤:
評論列表
情感分析的比較透徹,男女朋友們可以多學習學習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