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是天生的嗎(性取向是先天的還是後天形成的)

情感導師 21752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們對同性戀的看法如何呢?

角度不同,人們會有不同的觀點,有些人反對同性戀,認為它是對倫理原則的挑戰,但不可否認的是隨着人們思想觀念越來越開放,很多人對同性戀的態度開始有了改觀。

那麼同性戀符合生物學規律嗎?

性取向是天生的嗎(性取向是先天的還是後天形成的)

動物學家通過對動物的觀察得知,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例如蜻蜓、信天翁、長頸鹿等等。

從生物保證種族繁衍的傾向可以推測,動物之間的同性性行為是為了使異性間的交配更加順利,或者還有人類暫時無法理解的其他動機。

那麼人類社會中的同性戀又如何呢?他們是怎樣變成同性戀的?

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先天同性論」,認為是遺傳因素導致了人們同性戀的性取向。

換言之,同性戀並非是因為性格孤僻而形成,也不是與異性之間存在痛苦的交往經歷所致。他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基因,也無法控制自己對同性個體的依戀和性慾。

同性戀和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有所不同。

對於人們來說,尤其是女性,和男性伴侶之間的感情糾紛可能會導致她們將自己的親密情感轉移到同性親密朋友身上,甚至會發生短暫的性行為。

但這種性行為是暫時的,並不屬於同性戀的範疇,它不是一種性取向,而是在受到傷害之後的一種適應性的行為。

美國心理學會早已得出結論,他們認為同性戀者的性取向將會持續一生,即使會有來自父母或朋友等的各種各樣的阻礙,但他們的性取向將永遠不會改變。同性戀是很複雜的性取向。

人們普遍認為,同性戀者會和同性發生性關係,並對異性的身體毫無興趣。

但研究表明,同性戀者會因為來自社會的壓力而壓抑自己的性行為,比起自己的滿足,被他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會更令人難以忍受。

社會作用力理論認為,個體所感受到的社會影響力是社會影響源強度、數量和接近性的乘積。

對於同性戀者來說,他們很清楚自己是少數群體,面對數量上絕對占優的異性戀群體,他們會感受到極大的壓力,這種壓力驅使他們壓抑自己的性慾,轉而和異性在一起甚至結婚。

所以我們有時候會看到一些類似的新聞,說結婚之後老婆發現丈夫對自己性冷淡,並偷窺到其手機里跟其他男性的曖昧聊天記錄。

在目前的社會中,很多人對同性戀持有負面的觀點,所以同性戀者往往只能掩蓋自己真實的欲望。

在極大的壓力之下,他們不得不將自己同性戀的性取向壓抑到潛意識中去,並且做與其性取向相反的事情,同時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

研究表明,大部分同性戀者在20歲之前就已經能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性取向,但有些人直到結婚後才知道這一真相,事實果真如此嗎?

按照認知失調理論的觀點,當人們的認知成分出現非配合性關係時(觀念層次的衝突,例如從追求個人幸福的層次來講,同性戀受到一些人的鼓勵和理解,但從生育以及傳統文化的層次來講,同性戀受到人們的排斥),就會產生心理壓力。

對於同性戀者來說,想要消除這種壓力,他們就只能改變自己的態度,即讓自己相信自己是異性戀,從而使態度與行為一致以達到認知的協調。

因此,那些上年紀之後才明白自己性取向的人,或許並不是後知後覺,而是不願意接受自己的性取向,自己欺騙自己。

與同性戀的性取向相似的是人們的性行為癖好。

有些人對一些不符合大眾審美的、重口味的甚至是可能對伴侶造成身體傷害的性行為感興趣,他們自知無法被社會所接受,於是便通過加入同樣具有類似癖好的群體來減輕壓力。

同性戀者也是如此,很多人無法單獨承受壓力,便渴望尋找到與自己相似的群體,以此作為一種外部支持資源來支持自己的同性性行為。

其實除了同性戀之外,還存在另一種性取向,即雙性戀,他們對同性和異性都很感興趣,有些人甚至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兩種伴侶。

這一切給我們的啟發是:我們應該尊重人們的性取向,即使自己不認同,也不應該詆毀和謾罵,隨着時間的推移,或許人們能夠逐漸接受這些與眾不同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標籤: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12-30 15:12:00

挽回一段感情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頭像
2024-10-26 11:10:49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4-04-16 05:04:09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4-04-10 01:04:19

求助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