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時隔八年,余華全新長篇小說《文城》再次擾動了讀者的心。全書分為「文城」和「文城補」,如同書中所述——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本書通過講述南方小鎮上各色人物的愛恨悲歡,顛沛起伏的人生故事牽引出軍閥混戰、匪禍泛濫的時代之殤。而貫穿全文宗旨的主線,乃是林祥福千里尋妻所引發的一連串盪氣迴腸的故事,除此一條情感主線之外,由其所引發的一連串愛恨糾葛,向讀者闡述了感情的複雜、命運的無常,以及情義信這三個一字千金的信仰。
1.樸素的理想主義者——林祥福
一個身上披戴雪花,頭髮和鬍子遮住臉龐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謙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一個巨大的包袱馱在背上,仿佛把整個家都扛在了肩上,懷抱幼女千里尋妻,為孩子乞食百家奶為生,尋找那個飄逸的名叫文城的地方,這就是林祥福留給讀者的最初印象。
林祥福是那個時代樸素的理想主義者,文城是他形銷骨立的理想。他本出生在殷實之家,書中開篇便描述道——在溪鎮有一個人,他的財產在萬畝盪。那是一千多畝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猶如藩茂的樹根爬滿了他的土地,稻穀和麥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蘆葦和竹子,還有青草和樹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從不間斷。他開設的木器社遐邇聞名,生產的木器林林總總……
然而這樣一個在好山好水中成長起來的富足之人,卻拋棄了當下所有,將一生耗在了貌似毫無意義的尋找之上。究竟是怎樣的人物,才會做出如此違背常規的事情來呢?書中兩個情節,便刻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追求,一個充滿着情義信的飽滿人物躍然紙上,讓讀者為之嘆服。
一是當妻子小美偷走他畢生積累的金條不告而別,捶胸頓足氣急敗壞之後,面對歸來卻一句解釋都沒有的小美,他卻說:「你也沒有狠心到把金條全偷走,你留下的比偷走的還多點。」
二是當小美生下女兒再次不告而別,他履行了之前的承諾:「如果你再次不辭而別,我一定會去找你。我會抱着孩子去找你,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你。」
為了這句諾言,他耗盡了一生。尋妻未果,他卻始終不曾窮困潦倒。懷揣巨額銀票踏上尋妻之路,中途在自以為就是小美口中的溪鎮落腳,繼續尋找等待之餘,又結識了摯友,在溪鎮仍然憑着一腔本領闖出了一片天地。
余華並沒有把他描述成一個表觀上悲慘的人物,給了他豐富的物質和值得信賴的摯友。可讀來仍對這個人物充滿了無限悲憫。一個追求精神極致圓滿的人物,世俗的圓滿於他只是錦上添花,若沒有精神根基的存在,世俗的一切便是苟活於世的依附而已。
最後,林祥福仍為了他的道義,死在了匪徒的刀下。臨死前不倒的微笑,連殺人如麻的土匪也被震懾。當收到書信的田大一行來接他回萬畝盪的老家時,田大病死在了來的途中,而他也再看不見當初那個爬滿了稻穀麥子和玉米、永遠綠山長流、充滿了希望的萬畝盪。
他的童年是在田大肩膀上度過的,田大馱着他一次次走遍村莊和田野,現在他與田大平躺在一起,踏上了落葉歸根之路。
作者對他愛情的最後交代,是「文城補」中他的屍體半路中停靠在了小美的墳墓旁。果然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這最後的死別,為他執着又壯闊的一生劃上了句點。一個為情所痴的男人,卻成為了精神上的英雄,打動了萬千讀者。
2. 情義兩難全的殉道者——小美
有一天,林祥福家裡突然來了一對借宿的兄妹,哥哥叫阿強,妹妹叫小美。第二天妹妹病倒了,於是哥哥把她留下來讓林祥福照看,自己獨自上路。兩人日久生情,結為夫妻。有一天,小美突然走了,還偷偷帶走了林祥福世代攢下的一半金條。沒過多久,小美懷着孕又回來了,不久生下一個女兒。可生下女兒以後,小美再次不告而別,從此林詳福踏上了耗盡一生的尋妻之路。
實際上,小美就住在溪鎮,她所謂的哥哥阿強,其實才是她作為童養媳的原配丈夫。阿強為了她離家出走,在她滿心以為他們會過上幸福生活的時候,阿強告訴她手上的銀兩已不足以為生,她安慰阿強可以憑藉着織布手藝謀生時,過慣了自由生活的阿強卻退縮了,想了一個走捷徑的法子,上京尋找所謂的叔父謀生計。
作為那個時代的女子,縱然她勤勞善良,卻不得不聽從夫命,即使一路驚險坎坷,她也不離不棄相伴左右,阿強是她的丈夫,更是為了她丟下父母的男人,她發自內心的感激。
在上京路上,她也漸漸明白那個所謂的「叔父」只是一個縹緲的夢想,兩人窮困潦倒之餘,遇到了林詳福。在她等待阿強接她的日子裡,她漸漸愛上了這個品格端正的男人,也對阿強的歸來不再抱有希望,於是嫁給了林祥福。可是內心的掙扎讓她始終放心不下丈夫,當她從旁人口中的描述想象着阿強遭遇了不幸時,終於下定決心偷走林祥福的一半金條去尋找接濟阿強,當她決定和阿強一走了之之時,腹中的孩子又再次拷問着她的良知,於是她又冒着危險返回到林祥福身邊,她要把他的孩子留給他。
她以為,把孩子還給了林祥福,就是對他的交代。殊不知,更大的悲劇在她做這個決定之時,已為他們三人埋下伏筆。
小美說:「這次的等候會很久。」 阿強說:「無論多久我都會等你。」 小美說:「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死在了那裡。」 阿強說:「我會在定川等到死去。」 兩人淚眼相看,然後淚眼相笑。
當她回到林祥福身邊,林祥福開心的用明媒正娶的方式迎娶了她。生下孩子之後,孩子的牽絆和林祥福的愛讓她更加不想離開這個家,她甚至希望阿強不再等待她,這樣她就會義無反顧地回去。可當阿強在她身後出現之時,這個女人充滿了無奈和負罪的人生也已註定。
回到溪鎮的阿強和小美沉淪在過去里,來到的清晨不是他們的清晨,離去的黃昏不是他們的黃昏,他們的生活似乎也像織補鋪子那樣歇業了。
那年正是大雪,林祥福抱着女兒找到了溪鎮。小美和阿強受着良心的譴責,避而不見,小美更是備受思念和愧疚的折磨,日夜煎熬。那一天,鎮上的人為了祈福,跪在了廟前。小美和阿強為了減輕內心的愧疚,跟着眾人跪在了雪地。當時林祥福就在離小美不遠的地方,但是卻沒有看到她,這一次的擦肩而過卻成了永別。任阿強如何呼喚,小美就是不肯起身,嘴上念叨着:「來世我再為你生個女兒,來世我還要為你生五個兒子……來世我若是不配做你的女人,我就為你做牛做馬,你若是種地,我做牛為你犁田;你若是做車夫,我做馬拉車,你揚鞭抽我。」
這時候小美看見了女兒,女兒張開嘴對她嘻嘻而笑,女兒嘴裡有兩個白點,門牙生長出來了。小美淚流而出,這兩行眼淚是她身上最後的熱量。
城隍閣前的空地上剩下六具屍體,暫時無人認領留在那裡,顯得孤苦伶仃。站立在飛揚雪花中的林祥福不知道遠處的這六個死者裡面有小美和阿強,飛揚的雪花模糊了他的眼睛,他沒有看見遠處小美低垂的臉。那時候小美的眼睛仍然睜開着,只是沒有了目光。
小美入土為安,她生前經歷了清朝滅亡民國初立,死後避開了軍閥混戰,匪禍泛濫,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小美長眠於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林祥福卻從未踏足這裡。林祥福很多次來到西山,他懷抱林百家,然後是手牽林百家,再然後是林百家在前他在後,父女一起爬上西山,可是他從未到過這僻靜之處。小美長眠十七年之後,才在這裡迎來林祥福。
終究情義兩難全。來生,願你永遠都沒有機會成為一個懂事又乖巧的人,永遠天真爛漫,永遠快意恩仇。
3.道義的維護者——陳永良
我們一生會認識很多人,但有些人的存在,與其他擦肩而過或者短暫相見的人性質完全不同,他們在命運的拐角處提點、啟迪、牽引我們,成為我們人生最應該感恩的人。
陳永良與林祥福,無疑就是這樣惺惺相惜的兩個人。
林祥福尋妻路上偶遇陳永良,兩人結為摯友,林祥福的後半生是在陳家度過,女兒也是在陳家成大。兩個患難與共的好友,共同經歷了天災人禍,創業發家,軍閥混戰,匪禍泛濫,卻始終不離不棄,共同扶持。遭遇搶匪綁架了林祥福的女兒,陳家毫不猶豫地讓兒子去替代她,從而被綁匪割下一隻耳朵。而在面對土匪的暴力時,林祥福也永遠擋在前面,用一己之力守護這個與他沒有一絲血緣關係的家。
當陳永良的兒子與林祥福的女兒相愛之時,這個敦厚重義的男人,為了保住林白家的名聲,選擇了另擇他鄉落腳。當時正值匪徒混戰之際,他仍然義無反顧,攜家眷走向危險之地。
當殘暴的匪徒張一斧綁架了溪鎮會長顧益民時,手無縛雞之力的他斷然領着全家拼力營救;當急紅眼的匪徒血洗齊家村時,他鎮定地指導大家給死去的村民安葬;而當他面對林祥福的屍體時,隱忍的淚水卻是再也忍不住地奔涌而出。
他擦乾淨眼淚後,拔出插在林祥福左耳根的尖刀,他看着帶血的尖刀,對林祥福說:「這尖刀我要還給張一斧。」
人心承受悲痛是有限量的,海綿吸飽水之後,任憑大海從上面流過去,也不能再吸收一滴淚。
負有報仇使命的陳永良,抄起了刀槍,組建了團隊,走入了江湖。
交戰途中,張一斧被擊瞎雙眼落荒而逃,淪落至街邊靠算命為生。陳永良再見他時,記憶起林祥福死去的樣子,仔細回憶確認後,尖刀是從林祥福的左側耳根拔出來的。於是他走上前,湊到張一斧左側耳邊,低聲說:「尖刀還給你。」於是右手手掌發力一拍,刀柄從張一斧的左耳根進去了一半。
他迎着小心圍攏過來的人群走去,神態從容地從他們中間穿過去,走到了碼頭,跳上等待他的竹篷小舟,在寬闊的水面上遠去。
他去了何方,文中不再有交代。他來自於市井,又消失於江湖。一屆文弱書生抄起了可與土匪匹敵的武器,守護的不僅僅是生命,更是道義。
結語:誰在愛,誰就應該與他所愛的人分擔命運
尼采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一個受苦的人,如果悲觀了,就沒有了面對現實的勇氣,也沒有了與苦難抗爭的力量,結果是他將受到更大的苦。
文中的人物,都被彼此的愛互相牽引着,默默承受着各自的苦,走向了人生這紛繁複雜的結局。倘若林祥福沒有遇到小美;倘若小美不執意去尋阿強;倘若阿強沒有苦苦等待;倘若林祥福不那樣執着地去尋找;倘若尋找途中不曾遇見陳永良;倘若陳永良未曾離開溪鎮……
人生際遇是隨機和緣分的安排,但更多的是願力指揮的結果。正因為這群有血性有靈魂的人物,敢於為了各自心中的愛,與所愛之人分擔命運,才給我們講述了這一場盪氣迴腸的故事。
人性的閃光不一定帶來美好的結局。生命的盡頭,就像人在黃昏時分讀書,讀啊讀,沒有察覺到光線漸暗;直到他停下來休息,才猛然發現白天已經過去,天已經很暗,再低頭看書卻什麼都看不清了,書頁已不再有意義。
而這一路讀過的文字,就像一把把開山刀,每每拿起來揮舞,就能在你內心中開墾出一片新的曠野,從而騰得出地方種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靈便可在廣闊無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穫思想。而思想,可能是這個世上最後一件可公平分配的東西了,它駐紮在每一個人的腦中,不分貴賤,也無法用財富交易,因而躲過了掠奪。
而我們的人格,大多也藏於這本書中。
標籤:
評論列表
老師真厲害,耐心而又理智的去幫助受傷的人,文章寫的讓人很感動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