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我很在意友情,在那個尚還不太明白什麼是獨立的年紀,每一次和朋友的分開都要大哭一場。
如果說,成年人的眼淚也有分水嶺的話,那大學的畢業季,應該就是這一生最高的山崗。
我在那個夏天的散夥飯上哭得最凶,又在接下來的好幾個夏天裡,被當初那些害我哭了的人,治癒了各種的傷。
宮崎駿曾說:
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放聲痛哭,最後掛着淚,微笑着睡去。
我其實並不知道在後面的路上,自己睡去時有沒有微笑,但仍清醒得知道,這些年雖然自己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可睡眠是真的越來越少。
你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註定要遇到的人,為了成功去拼命拓展的關係圈,也必然要為了保持成功,拼命去維繫關係圈的發展。
你可以和同事、領導、客戶,以及身邊一些不相干的人稱兄道弟,噓寒問暖,而那些曾經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都沉寂在了朋友圈的最低端,還是三天可見。
或許真是在成年的環境裡待得久了,遇到的人多了,就不再會因為某個人的離開在內心有所觸動,也不會因為某個新人的到來有片刻驚喜。
只是那些需要你去妥善安置的情義還是需要妥善安置,那些可以被擱置一邊的友情只好擱置一邊。
領導關心你了,你總要想個方式去回饋這樣的關心;身邊的同事請客吃飯了,你還要找個機會回請;要是客戶半夜發了條詢問的訊息,你還要爬起來,想個恰當的措辭去回應這場諮詢。
但有些人,他多半給你發了信就沒指望你能秒回,而你就是過上幾天再回他信息,也不會有任何的愧疚感。
前段時間,大學的室友從新疆發來消息,自己閒着沒事做了幾瓶牛肉醬,硬是要給我寄上幾瓶。
他說:「做多了,拿去吃吧。」
過了幾天,我收到東西了才想起來他發的信,然後趕緊回他,「你這寄的也太少了,下次多整點。」
真有意思,他沒回我信,但過了半個多月,等我快把醬吃完的時候,又收到了幾瓶。
我回他,「這次咸了。」
他回我:「滾!」
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跟什麼人相處才最舒服,因為在過了三十歲的坎之後,身邊到處都是需要你的人。
你需要一刻不停去付出勞動、金錢、同情、陪伴,還有適當的照顧。
在越來越明顯的利益互換的關係網裡,我知道我是我,但很多時候我都意識模糊着以為,我並不是我。
我是同事,是領導,也是下屬。
是愛人,是兒子,也是父親。
你很難在現實的生活里找到一個可以不去回應任何人的空間,哪怕沒人搭理你,你自己都會有些「犯賤」地去接觸別人。
成長的代價或許就是讓人慢慢明白,自己其實沒有辦法不去依靠別人,你要吃,要玩,要維持生計和家庭,還有一堆想要實現卻遙不可及的夢。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原來最舒服的相處並不在你的身邊,只有那些惦記着你也被你惦記着的人,站在離你很遠,不會需要你也不會被你需要的地方,才會給你最舒服的感覺。
你不用刻意去考慮他的想法,也沒必要在意自己的話對了還是錯了。
在丟掉了所有的戰戰兢兢和瞻前顧後,放下了別人看不見的偽裝和刻意的好之後,你知道他就在那裡,不近也不遠,不用回應也能彼此心安。
要知道,有些人要是記着你,就是長久不聯繫依然會記得你,而有些人要是不在意你,就是整天討好,也沒什麼意義。
《人間失格》裡有句話,「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
就像我們承擔不起的優秀,處理不好的關係,想懟卻不敢懟的客戶,想拒絕又不好拒絕的需求。
我們曾渴望長大,想着有一天能像大人一樣,做想做的事,沒有人管,也不會被罵。
可真的成熟之後才明白,長大,就是個被繩子捆得越來越緊的過程。
你能走的路越來越窄,想的東西卻越來越多。
這不是成長的錯,而是我們太在意自己了,以至於走進一個環境就希望自己是優秀的,遇到一點事情,就希望這事情不會給自己增添新的麻煩。
結果你遇到的人,經歷的事,都成了一次次過後就忘的期末考試,成績好不好,都不會在意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所以時過境遷,你的同學還是之前的那幾個同學,能在手機里安靜躺着,有事聯繫,沒事各忙各的的人,也僅限於畢業前躺在上鋪的那些。
因為不太敢在成人的世界用無需回應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也就不可能再得到讓人舒服的友情。
這是事實,也是現實。
真實而且搞笑,但笑過之後還是要面對真實。
起碼老闆給你發的消息,你不可能在第二天早會的時候跟人說,「對不起,昨晚關機。」
這年頭,有故事的人都喜歡回憶,長吁短嘆着說,「想回到過去。」
可回去是不可能了,過不好當下的人比比皆是。
我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要處理身邊的那些人際關係,覺得很累。
這或許是一些長大卻沒有成人的人,在面對情義這東西的時候都會犯的一種學生罪。
你需要去回應,甚至早上5秒,晚上5秒,都會讓對方有不一樣的心情。
但我並不喜歡這樣刻意地回應,甚至覺得這樣的做法讓自己很不舒服。
我仍會懷念學生時朋友相處的隨意,可以推心置腹,也不必刻意隱藏自己的不足。
但這樣的懷念,在很多時候只會讓人接受不了當下,會不知所措,會怨天尤人,會對世界充滿憎恨,也會讓自己停滯不前。
也許我們的情感世界需要的就是那種無需回應式友情,只是現實中需要你回應的人太多了,而且大多數都是稱兄道弟的關係,讓人分不清哪些才是真的友情。
你太在意,反倒離那種舒服的方式越遠,遠到只能出現在手機里。
就像之前很多人都在說「斷舍離」,讓人要告別無效社交,要沒事清一清自己的通信錄和朋友圈。
可實際上,當你不夠強大的時候,需要你回應的人很多,被清掉的,只能是那些無需回應的人。
只有等你足夠強大了,可以有選擇地去拒絕一些回應的時候,才會遇見那些之前躲在了角落裡的友情。
要知道,舒服,也是要靠實力去爭取的,而在那之前,偷偷努力就好。
the end
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柒間,謝謝你的閱讀。
標籤:
評論列表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