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繼而一往而情深這件事,看似非常美好,但是修成正果的卻極少。
感情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的,你一下子投入太多,反而會把人家嚇跑。
就像你在路上,突然遇到一個人對你非常好,請客吃飯還送錢,你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感激,而是懷疑對方的目的了。
感情也是一樣,一下子一見鍾情,然後付出100%,愛到死去活來,最後的結局有兩個,如果對方是個靠譜的人,那麼對方肯定會被嚇跑。
要是對方是個自私的渣,那麼你更慘,你會被他榨取最後一點價值,然後被隨手拋棄。
所以,最好的愛情,是雙方一步一步的靠近,你一見鍾情,然後付出5%,對方也對你有好感,接納了你的好以後,回給你10%,你覺得對方靠譜,值得相處,就繼續20%,對方也感受到了你的誠意,自然回你30%,這時候就可以確定關係了。
至於接下來是40%的熱戀,60%的誓言,80%終生陪伴,還是100%的生死依託,就要看你們能走到哪一步了。
每一個用數字量化的百分比,都有相對應的關係濃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是那麼一個邏輯。
所以親人,朋友,合作夥伴,都可以在用這個百分比去進行量化,只是和人相處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每個人精力都非常有限,超過20%以上的人,自然也有限。
親人算一個,好朋友算一個,戀人自然也算一個,這麼算來,也許你身邊絕大部分都是1%左右的弱關係,3%-5%左右的普通朋友不會超過10個,5%以上的好朋友不會超過3個,20%以上的好兄弟也許只有一兩個,至於另一半,咱們一夫一妻制下只有一個。
問題就在這裡,不是每一個戀人都是可以從初相見的1%,走到生死相隨的100%,這裡中間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去面對,去磨合,去妥協,每過一個坎,關係就更親密一層。
不同的百分比背後,是存在道德和法律的權利和義務的,特別是親密關係中,男女朋友之間確定關係與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德守則,而結婚與否背後則存在法律上的義務和權利。
結婚我們可以理解,有非常明確的標誌,那就是領證。
但是確定關係這一關,界限感就差了很多,到底是不是男女朋友,用什麼來證明?曖昧和背叛的界限在哪裡?
在這方面,西方年輕人的戀愛套路會分的更細一些。
首先第一步就是獲取對方信息,就是認識人,知道雙方存在的1%。
然後第二步,如果互相比較感興趣,就會進入一個seeing someone的狀態,就是約出來單獨玩耍,多次接觸就可以達到朋友之上戀人未滿的5%-10%狀態。
注意,這個狀態男女雙方都可以同時seeing 好幾個人,他們會相互獨處的時候聊各種價值觀,觀察對方是否有趣,是否真如自己喜歡的那樣?
然後第三步,才是dating,這一步會去一些男女約會才會去的比較正式的地方,男的會打扮正式來表達對於女方的尊重,就像談判前的禮儀。
其實這一步基本上會從之前漫無目的的聊,深入到了正式的個人興趣愛好,戀人相處遇到問題怎麼辦?家庭情況等比較隱私的問題了,這其實是10%-20%的突破了。
等到了第四步,其實就是真正的確定關係,這一步是可以正式向各自朋友,或者正是場合里介紹——這是我的男/女朋友的階段,是需要對各自有契約精神的階段。
也就是說,要對這段關係忠誠的階段,這時候如果你還seeing someone,那就是背叛和出軌了,就會變成渣。
最後一步當然就是承諾簽約,也就是正是確定要過一生的階段,這個階段是需要對於雙方都有足夠的了解,甚至取得對方家庭的同意,才能去求婚,去登記,去舉行婚禮。
這一步和我們中國差不多,都是需要獲得對方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繼而重新組成一個家庭,除了要對這段關係負責以外,還對於雙方的家庭負責。
因為你的行為會損害到對方的家庭利益和榮譽。
越是重要的關係,越是需要儀式感,需要界限感。
最怕你以為你是對方的另一半,對方卻覺得你就是一個someone,男/女朋友,丈夫/妻子,這個稱號背後,是關係到了一定階段後需要背負的道德和法律責任。
而不是你主觀覺得感情到了,就可以胡亂用的稱呼。
否則就會像抖音裡面的劇情一樣,一方覺得你只是一個考察中的對象,另一個卻覺得已經是男/女朋友了,覺得你是備胎的還在到處撩,覺得自己已經是男女朋友卻在傷心太平洋。
這時候,覺得西方年輕人戀愛的標準化套路,反而會給男女雙方更大的確定感,或者安全感。
標籤:
評論列表
挺專業的一個情感機構,我一個朋友在那裡諮詢過,服務很貼心!
可以幫助複合嗎?
求助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