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四天就立冬了,馬上就要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冬天了,你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那麼你知道關於立冬的由來與相關故事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立冬的由來
春秋時期,人們用土圭測量日影長短。日影最長、太陽移到最南端一天,定做冬至。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關於立冬的故事
1、吃餃子的故事。說起吃餃子,幾乎每個節氣都會有,尤其是立冬和冬至節氣,吃餃子更是一大熱點話題。那麼對於立冬的由來,餃子又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故事呢?據說,在東漢時期,張仲景回鄉途中路經南陽東關,看當地人都面黃肌瘦、凍得不成樣子,因此搭起醫棚給大家煮了些餃子,起初也不叫餃子,只因食物很像耳朵,人們吃下後被凍的耳朵也治好了,所以人們稱之為「嬌耳」。
後來嬌耳逐漸變成了餃子,至此之後人們在立冬時節就有了吃餃子的習俗,並且吃完餃子之後耳朵就不會再受凍了。
2、賀冬的故事。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標籤:
評論列表
這個真的給我們很多幫助,特別是對愛情懵懂無知的年紀,可以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