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屬性是群居物種的關鍵特性之一,人亦如此,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他人交流溝通,但有的人卻可以做到談若自如,但有的人卻明顯處於被動局面,不禁好奇,到底區別在哪裡。或者說,如何從一個不怎麼會聊天的人變成一個會聊天的人呢?
貝克特爾的這本《跟任何人都聊的來》就給如我這邊需要提升溝通技巧的人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方法。書的篇幅並不大,裡面也講述了非常多的溝通場景和應對技巧,比如在初次見面時如何聊天、第一句如何說、最後一句話怎麼收尾、遇到不同特質的人應該如何溝通等等。
如果知道自己在某個特定場合做的不好,則可以細細的可能具體章節。但萬物有大道,書里也提到了五條溝通的底層規律法則。而這五條規律歸結起來又可以用一句話來替代:不要在意說話之「術」,而要學會說話之「道」,這個「道」就是把對方真正放在心上。
第一,要有自信,至少顯得自信
很多人害怕交流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缺乏自信,對自己的談話水平沒有自信,對自己的形象沒有自信,對自己的職業、身份、地位沒有自信,總之對自己的各個方面都沒有自信。但試想,難道對方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嘛?
人性都是一樣,並不會因為不同個體而產生差別,而不自信也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所以,當你覺得沒自信的時候,對方也可能沒有自信。因此,不如放開手腳,顯得有自信一些,或許效果會更好。
第二,事先做好準備,平時多收集信息
這條法則適用於和比較重要的人進行重要的溝通,而且是見面次數並不多,甚至根本就不認識。比如, 要和一個公司老總談業務,一單就是能吃半年。但生活中我們也有一些類似的溝通場景,比如求人辦事,這也需要事先做好準備,多搜集信息,至少送禮要送到對方心坎里去,這樣說不定對方更容易答應幫助你。
第三,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
溝通與文章有共性,溝通=文章+肢體語言,文章=文章。因此,一篇好的文章、10w+的文章都需要有趣有料,那與他人溝通更要顯得有趣了。但這個有趣並不是強裝風趣、刻意幽默,而是發自內心的對一句話或一些交談內容體現出幽默風趣,很顯然,這需要個人積累,更需要不斷磨練。
第四,學會傾聽,真正對對方的話題感興趣
學會傾聽是有效溝通的必備要素,任何講述溝通類的書籍都會提到這點。通過人體構造就能看出,上帝給了兩個耳朵、一個嘴巴,所以要保證你每說出一句話,對方至少說兩句,這樣才是合理的。因此,多聽、讓對方多說,你就可以多搜集對方的信息,他在聊什麼,他對什麼感興趣,這塊東西我知道多少,我該如何聊。
第五,永遠從對方的角度、思維看待你們的談話
從這本書講述的內容來看,好像有效溝通也沒有那麼難達到,至少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有效溝通的場景、技巧有很多,但道理卻都非常核心、類似。但很多人依然做不到的原因或許是沒有掌握這條道理,以及對一些基本的場景、技巧不太了解。好東西不求多,讀懂這本書,即使不能成為一名溝通的專家,也足以讓你應對日常生活工作的溝通場景。
標籤:
評論列表
這個真的給我們很多幫助,特別是對愛情懵懂無知的年紀,可以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