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想彌補,不想分手怎麼辦?
問:男友不理我了,因為這次考試想要他陪,我覺得一個女生去那裡太危險了,結果他的考試時間跟我相撞了。他跟我解釋他不去了,他說我聽不進去,就叫他父母來。
因為他之前答應過我要陪我去的,我就訂了酒店,但後面他又說不去,我要退就需要手續費什麼的,就叫他父母多給我幾百。
我覺得一個女生住好一點的酒店沒什麼問題,畢竟男友之前答應了又食言,沒辦法保護我,所以我就跟他父母要了錢,他父母給了。但從此以後他父母對我的印象就很差。
他父母還說這應該是我爸媽陪我去的,為什麼當時我不讓我爸媽接電話,因為我沒讓我爸媽跟他們說。我就說我爸媽家裡有弟弟要帶,沒空陪我去。
他爸說讓他媽媽陪我去,我當時聽成伯伯了,以為是男的,我就沒答應。所以說這件事情就是誤會,我跟我男友說了,叫我男友去跟他父母解釋,他又不去。就這件事情,他父母叫男友要跟我分手。
我男友上次在電話里跟我吵了起來,他同學聽到了也叫男友跟我分手,說我說話很離譜。因為這兩個事情加起來,我男友就覺得我不太好,男友說特別是連他同學也勸他。
今天早上我去他家時哭了。跟他承認是我不好,也叫他別被人左右。他也不說話,說他要考慮分不分,電話不接、信息不回4天了,我想過彌補,帶飯給他吃,可是他不接電話怎麼辦。
他是那種性格內向的人,我每天吃不下睡不着,在等待中很煎熬,不想聽到他說分手,如何是好。
冷愛回覆:
今天通過這個文章,可以為女生們構建一份《安全指南》。
在開始今天的討論前,先說一點跟「安全」無關的題外話。
這個故事,最初吸引我的其實是裡面的聊天記錄。
通過這份聊天記錄,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人: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有一種喜歡討好別人的人,他們會跟你撒嬌,會試圖去取悅你。
但是,也正是他們,在你沒滿足他們的時候反過來指責你。
「討好」跟「指責」,就像同一個硬幣的兩面。
這一點,在這份聊天記錄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位女主,上一句還在說對方:「你真搞笑,這樣只會降低你自己的人格」,下面馬上說「那些事我做的不太好,我太衝動了……」。
另外一張聊天記錄里也是這樣,她說:「你不理我,不尊重我,分手吧,分手」,過了一段時間後就說,「肚子痛,老公」,完完全全一個討好者的面目。
在這裡,我特別希望通過這個故事給所有喜歡討好別人的人一個警醒:
喜歡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時常感到心寒。
同時也給其他所有人一個提醒:當有人討好你時,一定要注意,這些人很大可能就是將來指責你的人。
接下來,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
借着這個故事,我們想跟大家討論一個普遍而廣泛的現象:很多人,都對這個世界懷有深深的恐懼。
所以,我們想為這些讀者提供一份安全指南,幫助他們面對令人不安的世界。
對於世界的危險性,男性的感受跟女性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在我印象中,每次我跟公司同事們到一個新城市出差,男生們往往大大咧咧地出去玩,而有些女生則會害怕得連酒店的門都不敢出。
通過這個觀察,我意識到男女在這個方面確實存在着客觀差異。
就像今天故事裡的衝突,可能女生覺得需要被保護,男生則會覺得沒什麼危險,不需要去保護。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女生需要進行一個表達,向男生表達自己真的很害怕這樣一種感受。
而男生,就要去理解這就是性別的差異、認知的差異等等。
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危險是客觀存在的。
例如,有一次我去一個小國家旅行,在入住酒店的時候,酒店的前台跟我說:「先生,請您在下午六點鐘之後,不要離開我們的酒店。」
當時我就震驚了,我說:「還有這種規定?」
那個前台就說:「您如果離開我們酒店,我們就無法保障您的安全。」
然後我發現,酒店門口有一個安檢的機器,每一個進入酒店人都被檢查是否攜帶武器。
當時,我看着那些荷槍實彈的保安,意識到這裡的治安就是這樣,周圍的危險切實存在,而且酒店前台已經給了非常明確的安全指引。
這就叫做「客觀上的危險」。
那什麼叫「想象中的恐懼」呢?
我不止一次有過這樣的體驗,有一次我在中國香港的家中,晚上洗澡的時候閉上眼睛洗頭,在那個過程中我就感到有一點不安。
但理智告訴我,我家裡沒有別人,我的住所也在一個安保非常好的環境裡,沒有任何危險。
但是,當時我就是感覺害怕,所以趕緊把頭髮上的泡沫衝掉,把眼睛沖乾淨。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害怕的感覺消失了。
類似的體驗,就如一些讀者說的,「自己怕黑,即便一個房間明明很安全,到晚上也需要開燈睡覺」。
以上,這些都是「想象中的恐懼」,都跟我們的早期經驗有關係。
我們要學會把這種「想象中的恐懼」跟「客觀上治安層面的危險」做區分,意識到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
構建了這些基本常識跟共識之後,下面我們來講操作方法。
3
操作方法,分三個部分:
第一,尋求保護。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需要被無微不至的照顧。
那當我們自己第一次出遠門的時候,可能需要監護人,或者一個非常可靠的人作為我們一個好的旅行夥伴。
這是一個人要成為獨自面對世界的英雄之前必要的旅程。
所以,就像很多人剛上大學時去報到的時候,都需要爸爸媽媽的陪同,我們的第一次遠行,確實需要被保護。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在被保護的行動中模仿別人的行為。
比如說:怎麼去買票?怎麼選擇一個恰當的、安全的住宿地點?怎麼恰當地規劃自己的行動?怎麼去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財務安全等等一系列需要觀察和模仿的過程。
這些都是必要的。
除了尋求恰當的保護,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時間比較晚時出門坐車,就記錄一下車牌;出門的時候,儘可能處在有監控的環境中;在某些時間、地點遵守安全指引等等,這些全都需要我們去學習。
總而言之,第一個部分,都是為了儘可能降低客觀層面的危險,確保人身安全。
第二,怎樣應對主觀上的恐懼?
這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第一次真正面對的過程。
比如,第一次真正獨自出遠門,然後有一個安全的體驗,就可以覆蓋掉過去一些不好的體驗。
我們建議,第一次出遠門,最好去一些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整個過程都處在一個安全環境下,包括儘量在有監控的區域出入,包括結伴出行。
像故事裡這個場景,女生覺得自己去考試很危險,那就找一個要去參加考試的女生一起去,這也是一種結伴方式。
又或者,一個人晚上睡覺,關燈就會害怕,那就多練習幾次,比如關完燈,覺得害怕了,就把燈打開一會,覺得安全了再關燈。
這是一種反覆的練習,通過這種練習的體驗,逐漸覆蓋那些恐懼。
因為很有可能這些恐懼來自於我們在嬰兒時期的一些早期體驗,而這些早期體驗在一個非常深的意識深處,我們甚至察覺不到。
所以,我們需要反覆地進行覆蓋,反覆地抵達這些深層次的情緒。
先抵達,並且覺察非常清晰,才有可能離開。
就像我前面談到的,洗頭時閉上眼睛的恐懼,必須是我一次又一次處在那個恐懼之中,我不去睜眼、不去行動,就在那個恐懼之中待着,真正跟那個恐懼連接在一起,就可能連接到一個更早期的體驗,才能夠慢慢地走出來。
總結一下,對於體驗層面的恐懼、情緒上的恐懼,我們只能先去抵達,才能離開,然後創造新的體驗,再去覆蓋。
這樣整個循環過程完成之後,基本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最後,除了以上幾個方面,還有一個重點是——「安全」永遠是一個性價比問題。
不管是「客觀上的安全」,還是「主觀上的體驗」,都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
客觀來講,越是昂貴的地方,一般來說安保措施就越好。
我們人人都可以努力奮鬥,儘可能創造人生逆襲、提高生存的安全係數。
在主觀上,「安全體驗」也可以通過做諮詢、參加一些課程,或者通過一些別的幫助形式去得到。
對於我們大部分需求,包括安全需求,其實都是有解決方案的,但這些解決方案都需要我們去付費。
另外,值得強調的一點是,我們要恰當區分對我們幫助的主體。
比如,這個故事裡,男生的父母根本沒有責任跟義務專門去保護女主。
人家會說,「那你父母幹嘛呢?」
找男朋友幫助自己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不僅是一個安全性問題,可能還有情感層面的陪伴需要。
可是,讓人家的父母來保護自己,人家的父母倒是好差遣,說自己的父母有更重要的任務,變成了弟弟的安全比自己更重要,這就讓人家難以接受。
「安全」是一個理由,但「安全」不可以成為恣意妄為的藉口,送給這位姑娘,也送給其他所有的人。
標籤:
評論列表
我一閨蜜諮詢過,很專業也很靠譜,是一家權威諮詢機構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