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那天,同學張裡脊約我出來吃飯。
張裡脊不是名字,而是外號,號如其名,
我們上高中時,校門口小吃攤上的燒餅夾裡脊,是他「上學的理由」。
張裡脊跟我的關係很好,印象只要我們一起放學,只要路過小吃攤,
他必然要求請我吃一個燒餅夾裡脊,不管我當時餓不餓,
「不餓是你還沒聞到香味,不信你聞聞,香不香?」
現在想想,確實挺香的。
張裡脊並不忌諱這個不倫不類的外號,因為這個外號只有我一個人知道,
他總是跟我說,自己當年要好的同學有很多,而如今,他只認我這一個朋友。
每當我們想起那段歲月時,無論聊起什麼慷慨激昂,什麼風花雪月,
我們的話題,最終都會以那三塊五一份的燒餅夾裡脊作為收場:
「哎,說了那麼多,餓了吧?」
「嗯,是有點餓了。」
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只認我這一個朋友,
因為我記得,他還有兩個特別要好的同學,
而其實在高中那時,我跟張裡脊的關係算不上多鐵,
「他們倆啊,大學之後各奔東西,」
「一開始還聚聚,後來連聚的理由都沒了。」
「咱倆吧,屬於即使不聚,也有的聊的那種關係。」
張裡脊的話,我多少能理解一些,
大學那會兒,我跟張裡脊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都在寒暑假打工,
而且,我們都不是因為家裡缺錢所以去打工,而是出於對社會環境的好奇,
以及對賺錢這件事的喜好而選擇打工,
所以我們對這件事有着非常明確的話題共鳴感,也正因如此,
大學四年,我們斷斷續續的交流着,
我們所聊的,不是網遊,不是異性,
不是忐忑的青春,也不是躁動的靈魂,
而是,打工。
再後來,我們畢業了,從兼職的打工仔,
成了全職的打工人。
我們的話題,多了一些關於家庭的,關於職業發展,
關於我們的抱怨,還有一絲悔不過當初的無病呻吟,
但是,我們的話題核心,始終圍繞着工作,賺錢,
這個最俗氣也最直接的話題,讓我們避開了很多溝通的雷區,
比如有意無意的攀比,比如誰把誰當做情緒垃圾桶,
那些可能導致我們漸行漸遠的話題和行為,都被我們刻意的避開了,
我們只說賺錢,只聊工作,這種近似於渾然天成的默契,
並不僅僅是彼此之間,對於相互認同的深刻理解,
更是一種基於現實需要的理性看待,
因為我們很了解對方,也知道對方跟自己的關係,該以何種妥善的方式運行下去,
就是因為這樣的心態,這樣有意願的磨合過後,
讓我們的關係,持續到了如今這個地步:
「哎,好像咱們也就是聊這個最起勁兒了吧?」
「是啊,但我覺得挺好,」
「我也是這麼覺得。」
如果一段感情,真的漸行漸遠,
那麼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你們彼此之間,
真的不合適。
不合適的理由千變萬化,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選擇,找到一個基於自身需求的理由,
而在這個問題上,永遠分不出對錯,
只有認同與不認同,決定着我們看待感情的態度與聯繫,
所以,如果感情已經漸行漸遠,
那麼,不挽回,往往就是最好的挽回,
因為不挽回的,是不值得繼續的理由:
有些人的關係,缺的不是一份燒餅夾裡脊,
而是願意和你一起享受美食的,
誠意。
標籤:
評論列表
我感覺老師還是蠻好的,上次分手都特別難過,後來聽了情感調解之後,我也很快走出來了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求助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