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習慣了被指責和辱罵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建立人生的自信,當我衝着不聽話的孩子大吼大叫時,驚覺我跟當年的父母一模一樣,面對一個毫無親密感可言的家庭,我對婚姻沒有一丁點憧憬...
難道我和我的孩子註定要活在我父母的陰影之中嗎?
原生家庭的關係不知不覺影響着我們的感情、家庭,不知不覺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只有真正的了解原生家庭帶來的那些苦於痛,你和老公,你和孩子才能更輕鬆!
撩不到漢子不是你的錯,可能是你父母出了問題。搞定了父母就搞定了男人原生家庭這關過不去,外遇的男人就回不來。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可能影響着他的一生。」——這是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過的一句話。
我認同原生家庭會影響人的一生,但是影響人的一生不等於毀掉人的一生。很多人把原生家庭歸納為自己不幸的根源,但其實,原生家庭也是供你成長的生命資源和土壤,不管它是不是足夠的豐饒。
茜茜 35歲 某企業HR
茜茜是我十多年的閨蜜。
我了解她的故事,是在她過生日的那天。她喝得大醉,抱着我們痛哭:
「我不夠好,不夠漂亮,不夠能幹,你們懂嗎?就是不管我怎麼做,我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茜茜和父母的關係非常糟糕,成年之後的她,經常吃着飯都能跟父親吵起來。
「我恨他的壞脾氣,恨他動不動就打我和我媽媽。但我更恨我媽媽,因為她覺得她遭受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在各個方面做得不夠好,沒辦法滿足父親的期待。」
從小到大,不管茜茜考了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還是全校第一,媽媽的回答都會是:「考了第一又怎麼樣?你看你數學只有99分,為什麼不能拿滿分。因為你的不完美,你爸才對你不滿意的。」
茜茜就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而這樣的家庭,讓茜茜的耳邊永遠迴蕩着一個聲音:「你不夠好,你還有進步的空間。」
所以,她追求美麗,追求財富,追求別人眼中的完美,只是為了離那個「你足夠好」再靠近一點。
阿奇 32歲 建築工程師
阿奇特別能理解茜茜的內心處境,因為在他的生活中,也存在着這樣的缺失。
阿奇和女朋友談了十年的戀愛,原本兩人打算今年結婚的。可結婚的日期,被阿奇一拖再拖。
「我不敢結婚。」阿奇說,「我總是會忍不住地想要控制我女朋友,會用負面的語言去評價她,我們會吵架,甚至廝打,就像我爸和我媽一樣僵持了30多年。」
在與女朋友漫長的相處過程中,他仿佛在自己身上看到了父親的模樣。
「雖然我們還是會和好,但每吵一次,我就能更清晰地看到從父親身上繼承過來的,讓我深惡痛絕的東西,就好像是一個命運的輪迴,沒辦法改變。」
阿奇不敢進入婚姻,他害怕自己和女友會變成父母的樣子。彼此討厭,卻又彼此捆綁。他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問題,但卻覺得無力改變。
Wendy是一個5歲女娃的媽媽。對於父母,她有着很複雜的情緒。「我媽媽從小對我的教育,就是還沒等我說完我的想法,她就會打斷,然後直接說‘不’。‘我能不能今天和朋友出去玩?不行!’‘我想換一份工作。別開玩笑了!’‘我送給你一份生日禮物吧?不要!’永遠都是‘不’,不給人任何喘息的‘不’
因為這個永恆的「不」,讓Wendy覺得生活充斥着不安。她變得膽小,焦慮和恐懼。她花了很多年克服自己身上的問題,自學心理學,管理學,積極和人溝通交流。十多年過去了,她以為自己身上已經不再有原生家庭的烙印,直到她的孩子出生:
「我會有意識地讓自己儘量不去否定孩子。但在不經意間,‘不行’兩個字還是會從我的嘴裡跑出去。」
最近,她發現女兒的口頭禪居然是——「不行」。比如,當Wendy跟女兒說「寶貝,你嘗嘗這個,很好吃的。」她的第一反應是「不好吃,我不要」。但過會兒,她又會說想吃。帶女兒去海邊玩耍,問她要不要玩玩水,她的第一反應也是「不要」。
對於身邊人,她總是會習慣性地去否定別人。但另一方面,她也會不斷否定自己,不敢嘗試。
Wendy對我說:
「我覺得最可怕的不是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影響,而是這份影響在不知不覺中,通過我傳給了我的孩子。」
原生家庭,就像是我們的人生底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未來生活的質量和成就的高度。原生家庭幸福的人,無憂無患,安全感十足,他的底色是彩色,生命的可能性和塑造性都很強;而原生家庭糟糕的人,常常處於不安和焦躁,他的底色是灰色的,能見度低,且缺乏生命力和價值感。
沒錯,它的影響力很大,深受困擾,而想要擺脫的人往往感到一種無力感,對父母的愛與痛,讓我們變得踟躕難行,改變也顯得尤為困難。
「我知道原生家庭給我的影響是很大的,可我沒辦法解決,我也不相信它能被解決。」Wendy曾一邊接受心理諮詢,一邊不斷地反思和內省,但當女兒也開始把「不」當作口頭禪的時候,她感到了心底里傳來的那種絕望,永遠擺脫不了了吧。
沒錯,原生家庭是Wendy 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命運畫下的底色,我們不是不想擺脫這抹底色帶來的痛與無力感,而是不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它。
為什麼面對原生家庭,我們會如此無能為力呢?
我問了一些有原生家庭困擾的人,他們的回答是:
1、家庭問題積累太久,糾纏太深,我沒辦法改變啊。
2、只有我改變有什麼用呢?有問題的是我的父母,他們年紀大了,不可能輕易改變的。
3、再怎麼樣,他們也是我的爸媽啊。他們對我付出那麼多,我還拿這個說事兒,太沒良心了,還是忍忍吧。
你看,這麼困難重重,看上去真的是無力回天啊。
但你有沒有發現,困難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它其實也代表着希望。而這個希望正代表着你想要跳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
這份對生活的期待,恰恰是你成長道路上的指引。
「那,到底應該怎麼辦?」——或許有人會問我這個問題。
我想告訴你,每個人都有跳出原生家庭困境的能力,你之所以躊躇不前,猶豫再三,可能並不是因為你真的無力改變,而是你有着自己的恐懼。
你恐懼即便拼盡全力地去溝通,可父母還是原先的樣子;你恐懼哪怕促成了真正的和解,也無力面對全新的人生。
那個恐懼真的會發生嗎?我不知道。但至少,你可以在一個安全的試驗場嘗試一下。現實生活中,我們因為要顧忌父母的感受,別人的感受,沒有辦法真正地去做自己想要的嘗試。
但是「人生實驗室」可以。
在這個場域裡,聚集了不同的陌生人,你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產生碰撞和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更加清晰地看見自己關於「原生家庭」的困惑。
我們邀請了國內最頂尖的團體諮詢領域專家,組建了一個顧問團隊,通過8個月的精心打磨和迭代,打造出了這個具有顛覆意義的心理項目——「人生實驗室」。我們把體驗者放到一個空間,在諮詢師的引導和同伴的互動,隨着時間的發酵,任何神奇的變化都有可能發生。
「人生實驗室」的特色:
1、國內頂尖團體領域專家。8位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團體領域專家,長年在家庭諮詢、系統治療、認知行為等領域深耕運作,具有豐富的諮詢和團體帶領經驗。
2、對每位參與者個性化的匹配。團體開始之前,我們會通過問卷和電話訪談,了解每一個人的參與動機、目標、個性特徵,並做出針對性的匹配。
3、多重觀察反饋。33天,在6大團體模式中交織往復,高密度地信息碰撞,高強度的能量流動,不斷得到專業的反饋。讓你從舊有模式中隨時抽身而出,賦能認知維度,看到並挑戰自己的行為模式,發現人生的隱藏選項。
4、原生家庭的矯正性重現。他人可以成為你用來觀察原生家庭,理解自己的「道具」。在一個團體中,你可能會跟某個成員重現你和父親的糾結,和母親的矛盾又會複製到跟另一個人的關係上,它們往往會直接折射出你在原生家庭中的情感體驗——這是一對一諮詢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
5、看得見的個人改變之旅。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的每一個改變都值得被看見,它將成為你未來人生的重要生命資源,你將擁有一份專屬的個人改變計劃。
在人生實驗室里我們強調的是:
真實,而非應該。
體驗,而非灌輸。
尋找答案,而非墨守成規。
尋找的過程,往往也是挑戰的過程。但也許你真正需要的改變,就隱藏在那些你從來沒想過還可以改變的規則中。這時候你學到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東西。
改變人生潮水的力量,源於潮水不斷碰撞、拍打、最終找到最佳的人生出口。而你,可能是那個迷失的浪花,也可能成為影響其他人的江潮。你永遠都不知道,團體裡的哪一句話,會從此改變你的一生。
自從2018年3月份開始,我們已經連續開辦了兩期人生實驗室服務,分別是「職場瓶頸與突破」和「與自我和解的充盈人生」。
這兩個主題的火爆程度,和我們前期的用戶痛點調研的結果不謀而合。但當團體進入深度探索階段之後,一層層抽絲剝繭,我們往往發現,所有的討論最終指向的都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這個33天的[實驗室],是一面鏡子,更是一個改變的按鈕。
認識自己,真正地脫離自己的原生家庭角色,去真正地建立起一段獨立的、新的、屬於自己的關係。這很難,需要我們不斷審視自己內心,需要我們勇敢和堅持。 可如果你還有「想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想法,就要相信,你可以做到。
在團體的過程中,你是主角,每一個參與者是真正的主角。整個體驗的過程像是鋪上了一層顯影液,一點一滴,呈現出你生活中核心關係的樣子。你是自己的觀察者,也是被觀察的對象,而最終你會成為自己的顛覆者。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和一輩子的影響,在這裡可以找到解決辦法!
這個改變按鈕就在你手裡,來還是不來,由你決定!
標籤:
評論列表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往往忽略了感情的經營,適當的情感諮詢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像你們這樣專業的機構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