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史
近些年來為趙括翻案的學者越來越多,這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據可糾。
趙括的出名源於一場改變天下格局的大戰——長平之戰。然而趙括卻是以失敗者的身份結束了其短暫的一生和唯一的一次掛帥生涯。
長平之戰初,秦昭王派遣左庶長王齕向長平的趙軍發動進攻,趙孝成王派遣老將廉頗迎戰秦軍。趙軍幾場小敗後,趙將廉頗退至丹河東岸,修築壁壘,自此固守不戰。
面對此僵局,秦國使人在趙國都城邯鄲散布謠言,說秦軍不怕廉頗,而怕趙括。於是趙孝成王不顧趙括母親和藺相如的反對,拜趙括為將,取代廉頗。
趙括一上任便推翻廉頗固守不戰的戰略方針,反守為攻。結果長平一戰,趙括本人被射死,四十五萬趙軍也幾乎全軍覆沒。至此,趙括只留下一個"紙上談兵"的笑柄。
而如此局面,趙括自然成了背鍋俠,只是細究歷史就會發現,這裡面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細節。
首先,紙最早出現於漢朝,身於戰國時期的趙括是根本沒見過紙的,所以,所謂的"紙上談兵"不過是"敗軍之將,眾惡歸之"的結果。
其次,秦人散布謠言說秦軍懼怕趙括,趙孝成王就拜趙括為將,這一點也太過牽強。且不說長平之戰時趙國武將濟濟,既有拒匈奴於千里之外的李牧,又有固守陣地兩年,使秦軍不能東進的廉頗。而趙括雖熟讀兵書,但從未有過實戰經驗,趙孝成王也並非老邁昏聵之主,怎麼可能如此輕易就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究其原因。趙孝成王拜趙括為將,既非受了秦人的反間,也非趙括軍事能力過強,而是其無奈之舉。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大增,關中沃土使秦國儲備雄厚。而趙國身處北寒之地,富庶地區有限,所以比軍事,趙國和秦國各有所長,但比國力,趙國明顯要弱。
所以此時的趙孝成王可謂是左右為難,選擇廉頗堅守不出,趙國遲早會讓秦國拖垮,選擇主動出擊,卻沒有必勝的把握。
無奈之下,趙孝成王只得起用敢於冒進的趙括為將,因為他知道,廉頗是不會打沒把握的仗的,他斷然不會出擊秦軍,只有趙括能改守為攻,打破僵局。
結果秦國偷偷換上了白起,長平一戰,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趙括也被射死。趙括首次出戰就遇上了秦國的殺神白起,讓他的軍事才能徹底被定格於紙上。
至於說趙括到底有沒有軍事才能,看完以下兩個史實就很清楚了:
第一,史書記載,趙軍被圍46天,軍中早已斷糧,以至於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然而軍隊卻沒有崩潰,並在主帥的指揮下有組織的突圍。而趙括一死,趙軍鬥志全無,選擇投降。足見軍士們對於趙括這個統帥還是很認可的。
第二,《史記·白起列傳》記載,"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以致秦軍無力順勢攻占邯鄲。從這點來看,趙括也並非無能鼠輩,只不過一開局就遇到了過於強大的對手。
所以縱觀長平之戰之得失,只能說是趙孝成王的決策葬送了趙國四十五萬軍士,趙括只不過是替趙孝成王背了鍋。
標籤:
評論列表
我一直有關注,真的很有幫助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