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國華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能夠名垂史冊的「才女」是寥寥無幾。而談到中國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班昭)。
關於古代四大才女的人選與順序,流行三種說法:一是蔡文姬為首,依次是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者班昭;二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蔡文姬、上官婉兒、李清照;三是還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班昭、蔡文姬、李清照。
既然是評選才女,那就應着眼於「才氣」。傳統文化意象里,說一個人有才,無非詩詞歌賦(文)、琴棋書畫(藝),如果考慮到班昭的情況,那就再加一個標準——歷史。
關於李清照,大致是才華最全面的一位,幾乎無所不通。宋以後歷代均有學者高度評價其絕倫,如宋代王灼說她「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元代楊維禎說她「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師表六宮,一時文學而光父兄者,不得並議矣」;明代楊慎說她「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
班昭的成就,凸顯在治史上,曾獨立完成《漢書》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作為女性,這個成就堪為震古爍今。另外,她也善於賦頌,有《東征賦》、《女誡》等作品傳世。
蔡文姬似乎也是個熱門人選,傳世之作有《胡笳十八拍》以及《悲憤詩》等,宋代所刻的《淳化閣帖》收錄有她的書法作品,另外,史料里還說她「通音律」,也會治史。然說到對後世之影響深遠,則不及上面兩位。
卓文君那句最著名的「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且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了一代文風, 成為中宗文壇的標誌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別字昭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傳,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着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卓文君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班昭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後世亦稱「曹大家」。
班昭博學高才,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臧書閣,續寫《漢書》。其後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後,曾參與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標籤:
評論列表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