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有可能正為剛剛結束的戀情傷心。也許你在戀情還穩定時就注意到了問題的苗頭。你可能有小孩,也可能沒有小孩。也許是你主動提出分手,也許你只接到了一個電話,就被告知分手了……
受傷的女孩
首先給大家一個打個比喻:離婚就像攀登一座高山,從底下開始爬坡,然後一路都非常艱難。什麼是座高山呢?這座高山是由十九個模塊組成的,你基本上要克服這十九個模塊所帶來的重重阻力,到最後你才能夠感受到煥然一新的那種新生的自由的感覺。
根據我自己的對身邊朋友的了解,以及一些讀者分享和反饋的信息,離婚的過程步驟以及說話的方式,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很多幾乎連措辭都是一樣的。所以有人就會說,難道你是趴在我們家窗口聽了嗎,怎麼你知道我老公跟我怎麼說的。所有離婚的家庭說的話,其實差不多。
有一個統計數字說,平均走出離婚的傷痛需要一年的時間,然後有的人會長達三到五年,當然也有人會一輩子記恨前夫或者前妻等等。
那麼怎麼能夠更好地利用這篇文章呢?除了讀之外你還可以去寫,就這文章裡邊要求你寫的那些文字,要是你去反思的列表你要去做,因為自助類的文章都是這樣。還有一種就是你可以組建身邊的小組。
好了,我們來看看這十九個模塊,現在開始上路——一個分手的過程。
第一個模塊叫作否認。就是我不相信這件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我不敢相信 我覺得這是假的,會否認這一切。
那為什麼我們大家不願意接受離婚這件事?事實上,你會知道只有在什麼情況下你們肯定不會離婚,就是你們雙方都沒有變化和成長的狀況。就你們結婚的時候互相覺得對方很合適結婚了,結婚了以後兩個人既不成長,也不變化,那你倆肯定不會離婚。但是你要知道,人生當中一定會充滿着成長和變化的過程。
隨着環境的改變人的成長,思維方式的改變,一個人走得更快,一個人走得更慢,發生這樣的變化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所以,首先離婚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第二個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會離婚呢?有一個本質的原因是因為結婚的時候動機就不對。就是如果我們結婚的時候的動機,是因為我不夠幸福,我想要通過結婚來找到幸福,那這就埋下了非常大的隱患。因為當你心中沒有幸福,或者沒有愛的時候,你是很難給予別人幸福和愛的。
所以,如果你只是為了彌補不幸福的人生去結婚,就會在後來產生離婚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必須得能夠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不要總是否認它。邁過這個坎靠的是接受。
怎麼接受呢?我的戀愛關係已經結束了,告訴自己,我的戀愛關係已經結束了,然後去哭一會兒。如果哭一會兒不行,再哭一次都沒問題,這是接受。在這個部分要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如果有孩子的話。就是不要讓孩子內疚,因為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會覺得父母的分開是他的問題,會覺得是他,有自我歸因。他會覺得可能是因為我不夠聽話,因為我學習不好,因為我上次犯了一個什麼錯。
所以,他們離婚了,一旦你讓孩子內疚,他的內心可能會產生一個極大的這種童年的傷害。
另外,孩子在父母離婚的時候都會覺得很恐懼。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已經走了一個人。離婚一定要走一個人,要麼是爸爸出去了,要麼是媽媽出去了,他特別擔心,剩下的這個人也會走。
所以,如果剩下的這個人也離開我,他也不要我的話,那我怎麼辦?所以孩子會有極度恐懼。因此,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給孩子確保安全(感)。就是告訴他說,我和你的爸爸選擇離婚了,然後現在爸爸搬出去住,媽媽永遠不會離開你。你要告訴他說,這是穩固的,另外爸爸也不是不要你,只是我們倆的關係結束了。爸爸依然是你的爸爸,他會來探視你,你也可以去他家住,讓他知道這是大人之間的事,跟你沒有那麼大的關係。你不要緊張,不要害怕。
還有一條就是不要讓孩子有幻想。就是如果你告訴孩子說,不一定,這事還有緩兒,說不定哪天你爸爸就回來了等等,會給孩子造成這樣的幻想。幻想拖得時間越長,孩子的傷害越大。
所以,過了否認這一關,最後你能夠達到的方向是什麼呢?就是你能夠想清楚把離婚轉化成為成長的動力。即便你真的想複合,你說我其實不是願意離婚,我還想將來有機會。即便你是想複合,你也應該先成長,因為你不成長,你是沒法複合的。不成長你還是那個樣子,他不喜歡你那個樣子。所以才跟你離婚的。
所以,你需要成長之後再去想複合的事。這是第一個模塊叫作否認。
走過了這個山腳下之後,第二個模塊來到面前的是恐懼:我非常害怕會有一大堆值得恐懼的事。這個時候,你需要把自己恐懼的事列出來,拿一張紙,把所有你想到的,有可能會帶來的恐懼的事情全部都列出來。為什麼要列出來?因為不敢面對的恐懼,才更容易發生。就你假裝這事沒有,你提都不敢提,這種恐懼發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你應該面對它,把它列出來以後,它的可能性反而會減少。
那這裡邊包括哪些呢?比如說未知的將來。就是你要面對很多不確定性,你現在變成一個人了。
然後第三個,家醜外揚。本來別人都覺得我們挺好的,現在突然發現我們倆竟然離婚了,這是第三個恐懼。
第四個就是以後我得自己做決定。修水管怎麼辦?洗衣機壞了怎麼辦?冰箱壞了怎麼辦?這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你有一大堆的問題需要自己去面對,自己做決定。還有錢的問題,就是因為家庭當中的這個經濟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錢的問題也會帶來一個很大的擔憂。
然後我成為了單親家庭,那麼孩子在學校裡邊會不會被別人欺負?別人讓孩子填表的時候,該怎麼填?等等。
然後我會不會失去孩子,萬一法院把孩子判給我的先生,或者判給我的太太,我該怎麼辦?同時我也可能會失去友誼,因為大量的案例證明,離婚以後夫妻雙方的交友圈子會徹底地顛覆一次。就你很有可能,會失去一大批的朋友。
然後我還會很害怕上法庭,萬一要上法庭質證,然後我害怕我的憤怒,我害怕我自己情緒失控,我害怕孤獨,我害怕今後沒有人再喜歡我了,我害怕我自己會瘋掉,我害怕我會傷害自己,我害怕改變。就是這一系列的東西都是我們可能會面臨的各式各樣的恐懼。
所以,當你把這個東西列出來以後,你可以問問自己:最糟會怎樣?就是最糟的事情發生了以後,我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其實當你把這事想明白了以後,你發現,最糟我還是要生活,最糟我(還是要)工作,我養活自己,我換一個小一點的房子。我重新開始學一門手藝,這就是最糟了。
所以,當你能夠面對這些恐懼的時候,這些恐懼才會逐漸地變得安定,變得消散。
這裡邊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就是恐懼是我們的朋友。為什麼恐懼是我們的朋友呢?因為恐懼出現是為了保護你免受傷害。如果你這個人完全沒有恐懼,你肯定受傷害,你火都不怕,你往火裡邊走。水也不怕就往水裡邊走,就是因為你怕火、怕水,你才能夠遠離它。這就是恐懼帶給我們的意義。
所以,當你有了恐懼以後,你才會有動力去發生改變,你跟恐懼的關係就得到了修復,這時候你要經常地使用放鬆,深呼吸的方法,然後讓自己平復。你要知道,孩子可能比你更恐懼。所以,你需要幫助孩子走出這些恐懼,跟他一塊兒討論這些問題,教他學會深呼吸,學會放鬆的這種狀態,然後讓他預見到說未來我們還有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這是走過第二個山腳,這個叫恐懼。
第三個模塊叫適應性行為。什麼叫適應性行為?你得識別出你的適應性行為。你知道我們之所以離婚,往往是因為在婚姻過程當中,有一個人長期地在使用適應性行為在對待另外一方。
你比如說你小時候,被你的父母過嚴地要求。比如說,他會打你,或者是沖你大喊大叫。這時候你所產生的適應性行為是什麼呢?就有可能你的適應性行為是那我也沖他們喊,他們沖我喊,我也沖他們喊。你看,這是一種適應性行為,它讓你在原生的那個家庭裡邊能夠活下來。那接下來你的這個適應性行為帶到你的新的家庭裡邊去,你用這種大吼大叫的方法,跟你的新家庭成員進行溝通,這就是你的適應性行為所帶來的生活的扭曲。
那還有一種可能是,你的父母對你特別嚴厲,老揍你,導致的結果是你總是觀察別人的臉色,你總是看別人會怎麼想。所以,這種適應性行為到了你的婚姻生活當中以後,變成了你整天委曲求全,你整天縮在背後可憐兮兮的,似乎就是我只要對你足夠好,你就不會離開我這種感覺。這都是不健康的互動關係。
所以,比如說有的人特別渴望助人,我在很早以前就曾經講過說,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腦子裡,老想着幫助別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整天幫助別人,那多半心理是有一些問題。所以他特別地渴望助人,過度地負責,過度負責全家上下所有的事,事無巨細全部都要操心,全部都要管,這個適應性行為叫作過度負責。追求完美,看人臉色,這些都是適應性行為。
非健康的適應性人格,掌控局面的時間過長是離婚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家庭離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家裡邊有一個用適應性行為在掌控全家的人時間很長。
那你說都掌控了那麼長時間,為什麼會突然離婚呢?離婚的契機往往是有一件事打破了平衡,比如說搬家,比如說換工作,換了一個城市,或者生活中出現了第三個人。有一件事情打破了這個平衡以後,你會發現這個適應性行為所引發的矛盾徹底地爆發,會導致最後離婚的出現。
所以,借着這次分手的機會,我們必須得能夠了解適應性行為背後的感受。就是我們自己要去探索,我們自己的適應性行為,我到底有哪些適應性行為。
你比如說我有時候在想我的問題,我說。我可能是有,追求完美的方向,就有點。就是我總希望,我在全方位地滿足全家,甚至是全公司,所有跟我交際的人的要求,我覺得只有這樣似乎才能夠大家很開心地在一起生活下去。但事實上,這可能就是有點偏向於完美主義的這種適應性行為。
所以,你比如說當一個人有過度照顧的這種狀態的時候,他的背後的感受是什麼?就是有可能他會覺得,我只要對你照顧得足夠好,你就不會離開我。他把愛變成了一種交換的關係,所以導致了他的適應性行為,對誰都是過度地照顧。
所以,我們需要能夠做到的事情是首先與內在的批判講和,與我們自己內在的,給我們帶來壓力的童年的那個回憶的內在批判講和。然後做一些可以改變的事。
還有就是撫慰自己的內心,然後這時候你識別了自己的適應性行為,你才有可能在下一段婚姻當中找到新的相處方式。否則你會把這個習慣再帶到下一段婚姻裡邊去。一樣,它是不會有好的成果。
然後第四個模塊,你要面對孤獨。離婚以後難免會孤獨,因為原本是兩個人,現在可能是你和孩子,或者是你一個人住會孤獨。但是你要知道一點,有很多人是有着嚴重的婚內孤獨。婚內孤獨就是結着婚,反倒覺得很孤獨。對於一個婚內孤獨的人來講,離婚有時候是一種解脫,但是依然會產生新的孤獨。人最起碼變少了。
人們在孤獨的時候,一般會面臨三個階段的蛻變。
第一個階段叫退縮,就是哪兒也不去,不參加活動,周末一個人縮在沙發上看電視。一邊看一邊哭。找一個悲劇看,哭濕很多紙巾,這是第一部叫作退縮。
然後第二個階段叫作忙碌狂,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特別忙碌,到處參加活動,到處做各種各樣的事,然後工作把自己搞得很忙。第二個階段讓自己充實起來。
第三個階段開始學會獨處和自在。我可以一個人相處,而且我還覺得挺自在的,我跟我之前那種感覺不一樣。這是一個人面對孤獨時候的過程。
在夫妻離婚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儘快地找到歸屬感,讓孩子能夠跟新的社區,新的同學或者適應新的家庭結構,讓他儘快地找到歸屬感,給他表達足夠的愛。否則的話,孩子也會感到非常孤獨,這是第四個模塊。
第五個,你要面臨友誼的流失。人都去哪兒了,這一離婚怎麼人都不見了。為什麼?
第一個原因,在你沒有離婚的時候,你是一個安全的人,(用)我們現在話講叫人畜無害。然後你走到哪兒都沒問題。現在你離婚了,你變成了潛在的威脅。所以有些活動他們就不帶着你玩,原來都是夫妻一對一對的,現在你不會再參加他們那樣的聚會。
第二個,很多朋友會站隊。很多朋友在離婚的時候會站隊——我支持男方,我支持女方。然後到最後你發現,每次活動反正兩個人只能來一個。那怎麼辦?我只好捨棄其中的一方。所以,你的朋友圈子會少很多人。
第三個就是有的人怕離婚會傳染。離婚有時候會傳染,就是這個圈子裡邊本來沒有人離婚,大家都很好沒有人離婚,結果有一個人離婚了以後,大家就開始紛紛離婚。他既然離了,那我也可以。這個未必,這個沒有任何事實證據證明這一點。但是很多夫妻會擔心。很多保守的丈夫或者太太,他就會擔心這件事,所以他會怕傳染。
然後另外一個,就是你進入了一個亞文化的圈層。因為畢竟——雖然我們在有一本書《百歲人生》裡邊講說,未來的這個社會對於離婚的人口會更加平等地對待,因為大家大部分人都離過婚,不是什麼新奇的事了,但是目前來講在很多地區,離婚依然是一個亞文化。所以你周圍的人可能會變少。
那麼你應該怎麼辦呢?去建立友誼,建立友誼也有三個階段,就是我們要一步一步的出來做。
第一步,不迴避。很多人一開始就是迴避交朋友。
然後第二步冒險。就開始嘗試跟一些人交往。
是交新朋友的過程。
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提醒說,但是不要着急談戀愛。如果你剛剛分手就着急去談戀愛,那麼往往有可能這是一個補償型的行為。補償型的行為會把你陷入更加混亂的境地,然後最後你會發現找的這個人可能更不合適。因為你這時候是處在傷痛當中,你並沒有走出這個療愈的過程,你就去着急地跟別人好,那是很危險的一件事,然後另外就是提醒要幫助孩子,去認識新朋友,交到新朋友。這是第五個模塊叫作友誼的模塊。
然後第六個構成的模塊,就是內疚和被拋棄。為什麼內疚和被拋棄會放在一個模塊呢?因為內疚的那一方叫作甩人的人,被拋棄的那種感覺的叫被甩者。每一個離婚的過程當中,都會有甩人者和被甩者。
和平分手者是有的,但是非常少,在全世界範圍內反正都不多。和平分手的這種狀況,雙方的傷害會小很多,談得很清楚,然後分開,就像亞馬遜的那個貝索斯,前兩天跟他太太分手。我不知道實情,反正發出來的那個新聞稿,我看是挺和平的。
但大部分的人都會有內疚。你要知道適當的內疚是好的。為什麼呢?因為適當的內疚能夠幫我們既保持方向感,同時又不會制約我們的選擇,你要想克服自己的內疚,你覺得自己真的很內疚很難受,你可以做一點懲罰自己的事。
就比如說你花一點錢,你給你的前妻或者是什麼花點錢,或者你去捐一些錢,捐到福利機構。做一些這種小小的對自己的懲罰,是能夠克服你的內疚的。
然後被拋棄的人呢,要去想想對方的失去和痛苦。就你知道被拋棄的人,最不舒服的地方就在於說,憑什麼這樣對我,我失去了這麼多,而他得到了所有的東西,他是一個得到的人,他是一個得到目的達成的人。你如果這樣想問題的話,你就永遠會有這種被拋棄的感覺,你會特別的痛苦。但實際上你需要去思考說,他也失去了很多,去看看他所失去的東西。這時候你的心裡就會平衡很多,甩人者和被甩者都會有痛苦,這是公平的。
然後有好的甩人者和壞的甩人者之分。比如說,好的甩人者他很果斷,然後他把道理講得很清楚,然後他願意犧牲自己的一些利益等等。他會處理,去平衡。
壞的甩人者,比如說,有的人很粗暴,根本不尊重對方,或者非常自私。
還有一種錯誤的甩人者是黏糊。就甩完了以後說,要不然下周請你吃個飯。他總是表現出對對方的同情關懷,然後給對方很多的希望,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更痛苦。就是會有大量的這種幻象,幻象出現。他以為還能夠怎麼樣,最後導致傷害會變得更大。
所以,無論你是甩人者感到內疚,還是被甩者感到被拋棄,記住不要在孩子面前出氣,就是不要利用孩子的關係去刺探對方的軍情,去傷害對方。我們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人用自己的孩子還錄像,把未成年人暴露在屏幕上邊,然後來譴責她的前夫。
所以,無論你有沒有內疚感,或者是被拋棄的感覺,請不要拿孩子作為籌碼來解決這個問題。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這是第六個模塊。
然後第七個,你要走到悲傷的這個狀況。就是難免會有悲傷,你會因為失去而悲傷,你會因為暴露出了很多的痛苦而悲傷,你會因為看到了很多的回憶而悲傷,走到哪兒都能夠想起之前所發生的事,都會帶來悲傷。
悲傷的表現有一個特點,就是言語增多症。大家讀過祥林嫂,整天就是說,我真傻,真的。我只知道冬天裡邊狼會來,沒想到春天怎麼樣,這就是言語增多症。
所以,一個人在特別悲傷的時候,你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症狀,同時你的人際關係會出現問題,因為一個悲傷的人,會有很多人遠離你,就是因為你所帶來的那種壓力和陰影,還有睡不着覺,恍惚,無感。無感就是完全沒有感覺,沒有喜,沒有悲,什麼東西都不刺激。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會割手腕?有時候他劃那個刀口,他不是為了自殺,他就是覺得沒感覺,我需要感覺一下。還包括產生很多的幻覺,幻想和自殺,這都是悲傷的過程。
那麼,我們需要能夠學會管理悲傷。管理悲傷這裡邊有一個非常專業的研究,叫作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模型。這是一個心理學家專門研究的悲傷的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作面對不真實的感覺。人的第一反應是否認,我不會遇上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階段叫否認。
第二個階段說,人們逐漸開始接受分手的事實。憤怒的感覺也隨之而來,從不相信到憤怒。
第三個階段,當開始面對分手這個事實,卻還不情願放下的時候,人們有可能開始討價還價。就是討價還價。你可能會回來,我做出什麼樣的事,我做點什麼改變,你能不能夠給我提點要求。
然後第四個階段,悲傷的第四階段,是對愛情的最終放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在這個階段抑鬱是典型的症狀。就是你會很沉悶,很抑鬱。
第五個階段,這是接受分手事實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你開始擺脫悲傷帶來的情感上的痛苦,開始覺得沒有必要在過去的關係上投入感情。現在你可以繼續攀登這座高山,實現更為圓滿的個人自由和獨立了。
各位知道,這個五階段特別有意思在哪兒?曾經有過一個研究報告,是專門研究瑞士的臨終關懷醫院的人。就當一個人被宣布得了癌症以後,他所經歷的這個人生的起伏是一模一樣的:否認,然後憤怒,討價還價,然後到最後接受。
你再去研究人被裁員,就當公司說你被裁員了。不相信,然後憤怒,討價還價,然後最後接受。甚至我後來想,我小時候丟自行車也是這樣。放學回家一看自行車不見了,第一個反應是不會吧,沒丟吧。在哪兒呢?還找呢,不接受。
然後接下來開始憤怒,我要抓小偷,我要報仇,我要幹嗎。然後到最後討價還價說,能不能找個替代的東西,最後還是接受了。
沒辦法,所以所有的這種突發的事件,無論是得癌症,分手,丟自行車,被裁員,這個階段幾乎是一樣。這個就是我們說,你要了解整個悲傷發展的過程,然後讓孩子悲傷,孩子如果真的難過的話,不要壓抑,不要說你不許哭,讓他哭出來,然後安慰他就好了。千萬不要忽略悲傷這件事。
這裡邊有一個方法,你可以寫一封告別信,你可以跟自己過去的生活寫一封告別信。
下面分享一個朋友所寫的告別信。我讀了一下,我真的覺得還挺感動的。這是一位女士,她跟她的前夫離婚,離婚以後,她搬出了那個家庭。我附一段。
她說:再見。開篇就是再見。
新房子再見了,我花了無數個下午和周末,尋找來的新房子,一定要符合所有嚴格要求的新房子,我也許再也找不到另一個像這樣的房子了。它不僅僅是一座房子,它代表了不用再尋找,代表了目標的達成,代表開始的新起點。這個目標曾是那麼遙遠,我費盡千辛萬苦才實現了。天吶,我費盡心思地搜索,找到這個房子的時候,我有多麼欣慰,而現在我失去了這座房子,失去了全部。
再見了,我們一起為未來規劃的家。再見了,那個秋天我們一起種下的鬱金香,春天時,我們不會一起看它綻放。再見了,曾經計劃過的嬰兒房,我們計劃過要個孩子,嬰兒房裡還要有個老的搖籃。再見了,曾經的新開端,可能帶給我們所有的東西。再見了,作為你的配偶,我曾感到自信和滿足,知道你曾對我有過什麼期待,很多。
她再見了很多東西,然後到最後這一段,她說:再見了被奴役的感覺,再見了那些吹毛求疵的各種不喜歡,洋蔥、蘑菇、橄欖、我的法蘭絨睡袍、我的朋友愛麗絲和動物園之旅。
再見了,你缺少的方向感,你缺少的創造力,你缺少的感恩,還有你缺少的敏感。再見了,你的優柔寡斷,你呆板乾涸的情感,還有你很不幽默的幽默感。再見了,羞於變得憤怒和表現憤怒。再見了,因傻乎乎而感到尷尬。再見了,我知道答案,你不知道時我曾感到的內疚。再見了。
然後最後署名,寫了一封這樣的信。就是這麼一封長信,把你心中所想到的這些所有跟過去生活的不舍,全部都寫出來。未必要寄給誰,未必要給你的ex(前任)去看,燒掉它就好,或者寫完之後,自己放在一個角落裡就好。這就是一個儀式,就是一個告別的過程。這個能夠有效地減少我們的悲傷,能夠讓我們很快地從憤怒,討價還價走入到接受的部分。
好了,這是第七個模塊悲傷。
你現在走過了悲傷。你悲傷的模塊走過之後,你會出現另外一個情感上的模塊,就是憤怒。因為你會生氣。憤怒分兩種,一種叫極端的憤怒,一種叫日常的憤怒。
極端的憤怒到什麼程度?曾經有過離婚的人開車撞傷,甚至是撞死前夫這種事。然後這裡邊有案例說,他有個學員在停車場裡看到她的丈夫,和一個女孩去買東西。已經離婚了,已經離婚了有好幾個月了,看到她丈夫和一個女孩去超市買東西,就拿了一把刀過去,把人家的四個輪胎全扎了。就是憤怒的情緒控制不了,這個叫作極端的憤怒。
還有一種呢叫作日常的憤怒。就是經常沒事想起來,就突然之間心裡邊不愉快,就難受就會覺得生氣。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你要知道,這是離婚過程當中一個模塊。你一定會經歷過憤怒的模塊。
那麼怎麼辦呢?我們要知道說,憤怒也有三個階段,憤怒的階段。
第二階段要儘可能多地學習。表達憤怒的積極方式,就是憤怒不意味着你要燒房子,你要傷害別人,甚至有很多人憤怒起來,拿孩子出氣,這個是特別不可取的。你的憤怒未必一定要成為別人的災難。你可以學會通過幽默,通過運動,通過其他的這種表達方式把它表達出來。我們待會兒會告訴大家,有沒有什麼方法。
然後第三個階段,你學會用寬恕和其它的方式來最小化自己的憤怒。就是當你能夠學會寬恕的時候,你的憤怒才變得最小化。那怎麼才能夠用幽默什麼運動這樣方式來改變?
這裡邊有很多建議,你比如說在驅趕憤怒方面,幽默是非常有效的。有一個女孩,參加這個離婚的訓練班,就都是離了婚的人,在一塊兒互相安慰。她說,別人問我前夫在哪兒,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可不想告訴他們,他跟着別的女人跑了。就是當她有這麼一個自嘲的精神,說這樣的話的時候,其實周圍的人會被她逗笑,她自己也會感覺好一點。
然後我終於決定了,如果下次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就告訴他們,他變成青蛙呱呱叫着抱怨去了。這是她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
還有過去聽過那個笑話說,我老公去世了,去世了我很高興。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知道他今天晚上住在哪兒。這是用幽默的方式來化解這個憤怒和悲傷。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你可以(給)你的朋友打電話。就是化解憤怒的方法,你可以給朋友打電話,然後你可以告訴他,你說我需要談一談,我對前任的憤怒。我知道有時候我可能會胡說八道,我知道我可能會非常情緒化,我知道我說的這些事情可能不夠理智,但是現在我覺得非常憤怒,我需要向你傾訴一下。
沒關係,就你告訴你的閨蜜,告訴你的朋友說,你就聽着就好了。你就聽一聽,你不用勸我。因為我就是這會兒要表達一下憤怒。
還有一種狀況就是你可以利用幻想,利用幻想來解決憤怒。你比如說,有一個女士說,我整天幻想什麼呢,我幻想我到園藝商店去買了一袋草坪的肥料。然後我深夜跑到前夫的房子裡邊,拿這個肥料在他的草坪上寫上罵人的話。寫上罵人的話以後,他那塊草就會長得特別好。所以,每年只要他一割草,就能看到草坪上長出罵他的那些話。這個她不會去進行。
想象,就你想象一下這個場景,覺得好好笑,這種狀況下我就報復了。用這樣的方法來報復,這都是去釋放憤怒的一些方法,而且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會有幫助。就是戶外運動,然後游泳、跑步、騎自行車、擊劍、帆船、打乒乓球,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會對你紓解憤怒是有幫助的。
如果你不介意的話,還可以試着說髒話。就如果你真的很生氣,說上幾句髒話,當然不要當着孩子的面,也是能夠抒發一下。同時尖叫也可以,自己一個人找個地尖叫一下。
眼淚,因為人流眼淚是很好的療愈過程。眼淚流下來體內就分泌血清素,你就會覺得神清氣爽一些。所以該哭的時候可以哭一下。
還有就是給你的前任寫一封信,把你對他的憤怒整個都寫下來。寫下來以後,燒掉行了。這就是你不用真的跟他去打這個嘴仗,寫這樣的信。就是寫下來燒掉就好了。
還有空椅子的方法。就是你可以擺一把空椅子在你面前,當作是你的前夫坐在那兒。然後你跟他說,罵他。罵完他,然後你還可以坐在他那個椅子上,再跟你說兩句,向你道歉什麼都可以。這都是一些基本的控制憤怒的方法,或者是轉化憤怒的方法。這樣幫助我們慢慢地走出憤怒這個階段。
在這裡邊一定要小心一個東西,叫作童年憤怒。什麼叫童年憤怒?就是如果一個人,從童年開始就不斷地被壓抑,不斷地壓抑自己的憤怒,他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憤怒,那麼這個人身上可能會累積有童年憤怒。而這個童年憤怒,一旦爆發出來的時候,他就可能會做出很多傷害別人的事。就是我們看到很多那種所謂反社會人格者,就是干很多壞事去傷害那些無辜的人。這些人大部分都會有童年憤怒的問題。
所以,遇到這種狀況你要小心,遇到你的對象,或者你自己是有童年憤怒的這種狀況的話,那就要更加認真地處理,要保護好自己。
所以,憤怒是來自於知道自己無能,你才會變得很憤怒。
第九個模塊,放下。你總得走到這一步吧,你不放下你永遠走不過去。那麼什麼叫放下呢?來,我們體會一下。
你們可以像我這樣,把十個指頭插在一起,緊緊地攥在一起,兩隻手這樣緊緊地攥在一起。攥着的過程當中,兩個手還攥着,攥着的過程當中,使勁地把它們拉開,使勁拉開。這一下,拉開的這一下的感覺就叫作放下。就你要去體會那個放下的感覺。因為之前是那麼緊緊地糾纏在一起,這一刻放下了。
很多人放不下,因為有兩種表現。一種表現叫離婚蜜月期。離婚還有蜜月期,為什麼呢?因為甩人者覺得內疚,被甩者覺得難過,所以,被甩者還想複合,甩人者想彌合這個內疚。所以兩個人有一段時間,在剛剛提出離婚以後的一段時間,表現得非常nice,表現得都非常替對方着想,看起來好像是個好人了,這個叫作離婚蜜月期。實際上這是虛幻。
還有一個叫作逃跑綜合症。就是有很多人一提到離婚,就首先想到搬家,先跑到老遠的地方,讓別人找不到我,我到小島上去生活,我自己去改名換姓干一個什麼工作,這是很多離婚者腦海當中都想象過的,甚至有的人實施過的事情,叫作逃跑綜合症。
所以,要能夠快速地放下,你首先要知道甩人的那個人要有責任,你不要拖延。這個被甩者呢,你要可以做一些事來儘快地走出來。
比如說,你可以整理雜物,你把你們家整理整理,所有跟你的前夫或者前妻,有關係的東西拿出來打包,放在一邊,不要讓它在視線當中出現,放到地下室等他來拿走就好了。
你們看過有一個電影叫《心花路放》看過吧。黃渤演的那《心花路放》。第一個鏡頭我記得很清楚,黃渤拿一個電鋸把電視機鋸成兩半鋸過去。這一個鏡頭就反映說,離婚了,而且他很憤怒。他在憤怒期說,反正你要分手嗎,好電視機給你鋸一半拿走這一半。這都可以。
所以,你要儘快地整理雜物,停止幻想,然後拿出更多的精力和物資金錢投資自己,這是放下的最主要的方法。就你得知道你如果不活得精彩,你如果不成長,你不變成另外一個人,你下一段遇到的人也不會比你這個前夫更好。所以,你得投資自己,讓自己變得不一樣,你才能夠感受到那個放下的過程。
所以,這是第九個步驟,體會到放下的感覺。就是你終於覺得這件事可以討論這件事,說出來我也不會一說就哭了。我可以像講別人的故事一樣在講我自己的故事,講那個渣男對我的傷害,好好玩,當時真的自己怎麼那麼傻,被他騙成這樣。你看,這叫放下。
但如果你說這個話的時候,一邊說一邊哭,恨的時候,這種那就是還沒放下。所以,我們要慢慢地走到放下這一步。
然後接下來,如果你放下了,你可以走上第十個模塊,或者說半山腰了,叫作自我價值感,就是你得重新看待自己,你得把自己的優點找出來,講出來,貼出來。
講出來就是你要告訴別人你有優點。然後貼出來就你要經常地貼在冰箱上——寫你的優點,讓大家、讓自己都能夠看到你的優點。
所以,第一步,你要重新看待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然後重新梳理你的關係,你這時候可以反思一下說,我過去是什麼樣的生活模式,是不是因為我們倆之間存在着破壞性的這種關係,破壞性的模式。
破壞性的模式來自哪兒呢?就是來自我們前面講的那個叫適應性行為。你如果不能夠認清楚自己有着什麼樣的適應性行為,你就沒法真的改變自己。這就是榮格說的那句話,我們講了無數次,就是你的潛意識如果不能夠被你看到,不能夠成為你的意識的時候,它就是你的命運。那些適應性行為就是你的潛意識,你的潛意識帶來的適應性行為導致你們之間產生了破壞性的模式。
所以,這時候你放下了以後,你來思考這件事情,重新反思這件事。然後可以去行動做一些事,跟別人談一談話,找一個心理諮詢的專家聊一聊,報一些班重新開始學習,或者找一份工作努力地開始干。這就是我們說,找到自我價值感的過程。
當你能夠走過這個模塊的時候,我覺得你的心情開始慢慢轉好了,因為你的自我價值感已經出來。
接下來,過渡,有一個過渡階段。過渡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清理垃圾。你知道一個人這一輩子有四大袋垃圾。這四大袋垃圾,只有在離婚這樣的事發生的時候,才能夠一下子暴露出來。否則的話,你不會——就你根本不會去看這些事,你根本不會意識到你身上有這樣的垃圾。只有出現這樣大的變故的時候,你才有機會能夠看到,原來你身上有四大袋垃圾。
哪四大呢?原生家庭問題、童年經歷的影響、混亂的叛逆期,以及權力爭奪中的挫折和無助。這四個東西累積在我們身上,會導致我們行為模式的偏差。
解釋一下什麼叫原生家庭問題:你出生之前父母家裡發生的事情,是你的原生家庭影響,這是第一塊;然後你不知道的事,你不知道的這些事,都會影響在你身上,因為他們的行為模式,會直接反映在你的身上。
然後第二個就是你出生以後,一直到你搬離父母家之前所發生的事情,我們把它叫作童年影響。其中也包括在學校、在社區,你所處的社會當中所發生的事情,這個叫作童年影響。
對於我來講,就是在西安市的東大街,這一片碑林區所發生的那些事,十八歲以前這個叫作童年影響。
然後家庭和社會對你懷有期待,但是你想要找到一種與此不同的個人身份,這個叫作叛逆期。甚至有很多人會把叛逆期一直帶到結婚以後很長時間。就是我就不按你說的來,你讓我做,我偏不做。只要你對我有要求,只要你對我有壓力,我就是不做。
我見過很多老人家都這樣。就是他已經五六十歲,六七十歲了,他還變成說,我不去考慮這事該不該做,我只考慮這事是不是你非得逼着我做。你只要逼着我做我就不做。叛逆期嚴重到可以延續很長時間。
然後權力爭奪。就是綜合了上述三個領域中,所有未解決的問題。所以,你想想看,人這一輩子多不容易。就是我們身上會累積這麼多的問題、傷害在這兒。這時候趁着這個過渡期,好好反思一下,發現他們,發現你身上有這樣的垃圾,有這樣沉澱的問題。然後正視它,接納,才能帶來改變。
假如你需要的話,找一些心理諮詢專家了解聊一聊,都有機會能夠幫我們發現垃圾,排掉垃圾。這是第十一個階段,過渡。
過渡一段時間,過渡之後呢?走入另外一個很美好的階段叫率真。就是你開始學會脫掉面具,你知道你之前有了那麼多的傷。我們說有那麼多垃圾在那兒,有那麼多垃圾在那兒,你怎麼——你是怎麼撐到今天的呢?你知道嗎,因為你給自己戴了一個面具,你完全是靠那個面具撐到今天。
《絕望的主婦》裡邊的很多那些主婦,就是一副芭比娃娃的這個面孔。就是有什麼問題都不是問題,都沒問題。就是假裝。因為這是你的適應性行為。你心裡邊有那麼多的垃圾,你不去解決它,藏在你心裡邊。你有憤怒,有不滿,但是你用面具來處理。
還包括堅強面具。離婚了,別人來安慰你。沒事,我不要緊,我從來不哭,我開心得要命。哈哈哈,你看,這是堅強面具。
還有一種叫別惹我面具。就是遇到什麼問題都發怒。拒人千里之外,Leave me alone(別理我),讓我走開,這樣。這就是各種各樣的面具,這個面具是阻礙和負擔。面具是我們和他人之間溝通的阻礙和負擔。就是你的真我從來沒有表現出來過。你跟別人之間的交流都隔着一層自己偽裝出來的面具。這個會導致你的婚姻家庭出現之前的狀況。
而如果你不把這個面具的問題解決掉,你會發現你會被面具控制。就是我們以為是我們在利用這個面具。實際上不是,是面具在利用你。就是當你確定了帶了一個芭比娃娃面具以後,這個芭比娃娃面具會要求你做各種各樣的事——你得符合我這個人設。
所以,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詞,叫人設崩塌。為什麼人設崩塌呢?因為你不是活自己,你是按照一個人設去活的。活的結果就是你把那個面具牢牢地套在自己的身上,然後你成為了面具的奴隸。
那麼,怎麼才能夠摘掉這些面具?這裡邊有一些方法。這裡邊是個家庭作業,幫助大家能夠摘下面具走向率真。首先坐下來,把你佩戴的面具一一寫下來。看看你的面具列表,區分一下哪些是應該佩戴的面具,哪些是不應該佩戴的。前者的數量是很少的。就是人應該佩戴的面具是非常少,然後而那些不應該佩戴的面具,就是應該摘下來的面具。
然後審視自己的內心,努力感受自己的感受。看一看自己能否找到面具下面的恐懼或者痛苦,或者兩者兼有?為什麼自己非要迴避與他人的親密呢?這些面具很有可能在掩飾某種恐懼。看一看自己的恐懼,它們是否合理呢?或者你的恐懼是不是因為之前,與他人交往方法不當所造成的?
然後找一個,或者幾個自己覺得放心的朋友,把這項作業的內容告訴他們,告訴他們你想要摘掉面具,而現在和他們在一起的你,就帶着這些面具,你要告訴他們說摘掉面具以後,我可能跟之前的,互動方式不一樣了,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和諒解。
然後請別人開誠布公地對待你,這就是摘下面具的這個過程。讓你的朋友一塊兒來幫你。你首先要自己審視,了解。然後下定決心摘掉它,這時候你可能能夠活得更加率真。因為你拿掉了假面具。
走到這兒,我覺得這個山上的空氣已經變得越來越清新了。因為你已經把負擔,包袱,垃圾拋掉,然後把這個面具逐漸地摘下來了。你變成了一個率真的人,你不用再為了維護過去的那段感情,然後把自己變成一個軀殼裡的人。
那麼,接下來第十三個模塊,愛。就是你要能夠學會無條件的愛。學會無條件的愛,首先要對待自己。就如果一個人對待自己沒有無條件的愛,你也絕對無法對待別人是無條件的愛。所以,這個部分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但你前面如果都做到了,我相信這一步也是水到渠成的。
第十四個模塊就是信任。真正地做到誠實去和下一個人進行交往,換一種戀情類型。就是你要去反思一下,之前的戀情類型是什麼樣的。
這裡邊貢獻最大的是薩提亞,薩提亞曾經做過一系列戀情類型的結構展示,讓兩個人比如說面對面,叫作A型依賴關係。什麼意思呢?男的這樣靠過來,女的也這樣靠過來,兩個人搭成了一個A型。
你想想這種結構什麼樣子?就是只要一個人走掉,另外一個人就倒掉,他們倆是互相支持,互相依賴。兩個人過度地依賴,有時候感覺很好,有時候會感覺很壓抑,因為這是互相束縛對方依賴的關係。
第二種叫窒息性戀情,兩個人牢牢地摟在一起。就是薩提亞的課堂上,會讓這些人做這樣的動作,你就能夠體會到這種感覺。兩個人牢牢地糾纏在一起,說這種狀況很像——就是最多地出現在年輕情侶的戀愛當中。
你看,中學生或者是大學生談戀愛。我有一次在大學裡邊散步,聽到身後幾個女生在聊天。有一個女生就講說,怎麼樣能夠讓男朋友不跟任何一個女孩說話。然後旁邊那個給她出主意,我以為她們在開玩笑。這幾個小女孩是非常認真地在討論這件事。就她們覺得,如果男朋友跟別的女生說話就非常生氣。這就是我們說,叫作窒息型的戀情。就兩個人非得牢牢地裹在一起,這肯定是不健康的。
第三種叫寶座式的戀情,一個人坐在那兒,一個人跪在前面,這兩個人之間不平等,總是一方取悅另外一方。
還有一種叫作奴隸式的戀情。就是一個人高高在上,一個人趴着,被他拿繩牽着這種感覺。這個是奴隸式的戀情。
還有個叫背對背式的戀情。就兩個人背對背站着,經常看不到對方,各過各的這種感覺,似乎有一個人但是看不着。
然後還有一種叫犧牲者式的戀情。就是有一個人躺在地上,犧牲了看着對方。然後對方站在上邊,高高在上地看着他。
所以,如果再一次地去選擇你的人生,家庭和伴侶的時候,你如果能夠用信任,能夠把自己真誠的率真的一面展示出來,你才有可能去找到一個真正的健康的戀情。
然後第十五個模塊,可以開始考慮交往。交往的時候呢,他不建議你一上來就談戀愛。你可以試着尋找一種叫作成長型關係。
什麼叫成長型關係呢?就是不用着急談婚論嫁,不用着急一上來就確定我們倆是戀愛型關係。我們先做好朋友,我們先經常一塊兒吃吃飯,經常互相傾訴傾訴,互相輔導輔導,這個叫作成長型關係。
甚至有很多人在婚內的時候,都會出現成長型關係。我們這個說的不是講婚外戀,不是說你要去做個婚外戀來療愈自己。就是我們在人生當中有時候,是需要一些成長型關係,有時候是甚至這個人不是戀人,這個人是朋友,這個人是親戚,都有可能會構成這種成長型關係。你有什麼情感方面的問題,你可以跟他傾訴,可以跟他討論。他可以給你做這樣的顧問,然後可以跟你共情,可以傾聽。
那這種成長型的關係,有可能能夠發展成後來的戀情,也有可能不會,所以有的關係到了一定的時候,你說,我覺得謝謝你,我現在尋找到我的戀情,我要去結婚了,那個分手。這沒問題。結束這個成長型關係,這也是很正常的一個過程。
十六個模塊就是重新面對性的問題。因為咱們的聽眾裡邊有很多小孩子,所以這一章跳過。
然後十七個模塊叫作單身。就是體會和享受單身的生活,這個過程當中內心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如果你內心找到了安全感,你梳理清楚了,你活得很率真——我見過很多我離了婚的朋友,就不願意再結婚了。他覺得很開心,一個人每天跑步健身,吃最好的飯,然後把自己照顧得特別好,又白又胖的,這是很棒的。
但是這裡邊要提醒一件事:不要躲在單身期不出來,就是有很多人覺得很舒服,這太好了,然後就不再往前走了,所以停到第十七步,躲在單身期就不再往前走。這是一個問題。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往山上走。
第十八個模塊叫作目標。就是想一想未來的可能性。因為人活得越來越長了,過去我們都覺得活到七八十歲差不多了,現在基本上都是一百歲往上了。
所以你想想看,如果你要能活到一百歲的話,你後邊還有二十年,三十年,或者五十年這樣的時候,那你是不是應該給自己樹立一些新的目標,樹立一些家庭的目標,個人的目標,事業上的目標,用目標來帶動自己去進行新的交往,認識新的人。
然後第十九個模塊,也就是我們爬山爬到頂峰,最後一個模塊叫作自由。就是超越單身變得自由,然後珍惜新的婚姻,就是當你能夠真正找到這種自由的感覺的時候,我們走過分手期的這個登山之旅,才算真正的結束。
所以,我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當中,我會覺得有一種療愈的感覺。就是這篇文章很慈悲。它是一本陪伴的文章,就是引領着分手的人。他覺得自己已經墮入了黑暗,從這個黑暗當中,然後看到一絲光亮,然後一點一點地走過來。
所以。最終你會發現,真正能夠帶領你走出黑暗的,能夠給你帶來改變的,是你自己的自信光明。就是你自己內心當中,有這麼一個向好的精神,你自己有着拯救自己的那種責任感、動力和能力,你才真的有可能能夠藉助這麼一篇文章走出來。
同樣的一篇文章,可能對很多人來講是廢話,因為他們讀完之後嗤之以鼻,根本就不去做。但是如果你自己的自性光明,自性光明足夠強,你有着足夠強的這個能力,你有着足夠強的能量,你就有可能藉助這麼一篇文章找到一個前進的方向,翻越過這座山,不僅僅是療傷,而且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標籤:
評論列表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