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把親密關係分為三種依戀類型,分別是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安全型依戀是最舒適的依戀相處模式,但是據統計,只有23%-41%比例人群是安全型依戀。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不安全型依戀模式。
這篇文章着重介紹迴避型依戀。
迴避型依戀形成原因是出生至成年期間,很少得到父母或其他撫養者的愛與回應,由此對失去關係的恐懼,導致的不自信。沒有得到就不會失去,就沒有難過,乾脆從未得到過。
如果你有以下這些想法和行為,那麼你很可能是一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
自我認可度低:自卑,偶爾會有自己配不上ta的想法。會對ta說「你不要對我這麼好」、「我不值得你這樣對我」。面對ta的熱情與付出,會有想要逃避的衝動。
同樣,如果ta的態度不好,又會加深自己的想法,「ta果然不喜歡我,ta累了,想走了,我果然不值得愛」。
在社交場合大多數默默不作聲,怕做的不對,羞澀於表現自己,怕惹人笑話。
悲觀:迴避型人格表面看起來很理智,卻是用理智來掩飾自己的悲觀與無措。很容易放大關係中的負面要素,即使實際情況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
在做某件事或接受某段關係之前,會誇大可能存在的困難和危險,事先預料最糟糕的可能性。
心防重:渴望獲得穩定的親密關係,又下意識地逃離,對其他人帶有很強的防備心理和疏離感。不會輕易地交託自己,也很少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
界限感強: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每個人都要有自己存在的舒適區。迴避型人格最怕舒適區被打破,無法接受有人闖入其中,「破壞」自己的安全感。
和人相處講究一對一付出,要求等價交換原則。會忍不住計較雙方的投入和付出,計較得失,抽離感比較強。一旦對方表現出不樂意和冷淡,會突然想很多東西,立刻進入消極狀態。
獨立:渴望親密關係,又怕自己陷入到一段關係中。認為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自己。所以即使談了戀愛,可以自己解決的事情也會儘量都自己解決。迴避型人格的戀愛對象,有時候會有自己無用武之處的感覺,好像有沒有自己這個對象對其完全沒有影響。
態度、情緒變化大:迴避型人格對於親密關係的恐懼要大於期待,但又用堅強、不在意來偽裝自己。在親密關係中,ta有可能自己默默地生氣難過,自己吞下所有委屈。也可能一瞬間對這段關係失去信心和期待,直接轉身離開。
有時候迴避型人格的戀愛對象會有很莫名其妙的感覺,怎麼回事,昨天還好好的,突然就不理人了。
迴避型人格是很渴望他人的支持和鼓勵的,他們只是太過於恐懼,不相信會有人對盔甲下的自己給予長期和穩定的期待。不相信自己脫下盔甲後,還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如果自己的戀愛對象是迴避型人格,請你一定要給ta足夠的愛護和耐心。Ta不是不愛,只是不敢愛。如果你恰巧正是迴避型人格,相信自己有愛與被愛的能力,接納盔甲下的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獲得幸福的。
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我渾身陰暗,但是遇到你時我還是使勁散發出陽光。
標籤:
評論列表
太感謝你了,我們現在都已經和好了,謝謝!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求助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