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案例督導,有一位老師報告了她的一個案例,來訪者因為無法懷孕而向諮詢師求助。作為一個新手諮詢師,這個個案對於諮詢師來說太重要了。諮詢師進一步了解到,來訪者似乎有一些經濟上的困難,所以,在來訪者的一再要求下,諮詢師給他進行了免費的心理諮詢。
但在接下來的諮詢中,來訪者經常不按照約定的時間到場,她要麼不來,要麼遲到,要麼已經預約好了臨時爽約,出現各種狀況,這讓諮詢師有一種疲於應付的感覺。
諮詢進行了一段時間以後,阻力重重。來訪者既不願意從自己的內在去發掘自己可以利用的資源,也無法進行內省。她的模式仍然是將所有的不滿和不公以及當下自己的處境都歸咎到別人身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根本就沒有準備好,去開始一次心靈探索的旅程,也沒有準備好去成長。
在諮詢效果差強人意的背後,最關鍵的是我們沒有堅守諮詢設置。諮詢設置就是要求來訪者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去見諮詢師,來訪者需要準時開始,準時結束,並且按照約定支付諮詢費。
諮詢的設置,是自弗洛伊德開始的一百多年以來,參與心理治療的專家和前輩們,經過無數次的經驗總結所得來得的,設置本身,就是對來訪者進行治療的技術之一。
付費,是對專業知識的尊重
付費諮詢是對於諮詢這個專業,以及諮詢師本人的尊重。培養一個心理諮詢師,需要至少5到10年的時間,通過大量的理論與實踐,導師的督導,以及個人體驗,可能才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諮詢師。
長期的受訓,除了投入大量的時間以外,還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諮詢師是一個非常忙碌的群體,有句玩笑話說,他們不是在做個案,就是在培訓,要麼就在去培訓的路上。培養一個成熟的心理諮詢師,據最保守的估計,每一個人的投入也至少需要20萬以上,如果要成為IPA精神分析師,投入可能需要超過百萬。
所以,也有人發出善意的提醒,假如你對這個職業沒有熱愛,假如你的經濟能力還不足以支撐這麼高昂的培訓費用,假如你是以賺錢為目的進入這個行業,那麼,心理諮詢這個職業可能並不適合你。
諮詢師也是人,他也需要獲得經濟來源以支撐後續的培訓、督導以及個人體驗的費用。心理諮詢與普通的談話在本質上的區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是收費的。付費諮詢這個行為背後,本身就是來訪者對諮詢這件事情的重視,這其實也是對於來訪者本人的尊重,也是對諮詢師在這50分鐘的諮詢時段中,全身心傾聽的態度的一種尊重。
諮詢師會為來訪者的堅強而感動,也會為來訪者的自我領悟而感到欣慰。心理諮詢是一場心的旅程,是在一個有專業知識背景的人的陪伴下,去勇敢面對人生最黑暗、最脆弱的過程。如果對心理諮詢沒有敬畏,這很有可能會成為走向心智成熟的障礙。
心理諮詢跟其它的職業一樣,是靠出賣時間來獲得收入的。有行業內的諮詢師們調侃說,心理諮詢師就跟妓女一樣,是按照時間來收費的,當然這其中並沒有貶低這個職業的意思。心理諮詢的工作是無形的,不像你去淘寶上購物,花出去的錢可以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心靈的成長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他不像一劑猛藥,喝下去馬上藥到病除,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不付費,可能根本沒有準備好要改變
沒有準備付費,其實就是沒有準備開始治療,或者還沒準備好開始改變。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思維、固定的人際關係模式,以及固定的處事風格,當我們發現這樣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新的人際關係時,我們就會陷入了困境。
當我們嘗試了很多地辦法都無法讓自己好受一些時,最後一步,我們想到了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
付費行為本身,就已經表達了強烈的想要改變的意願。從諮詢費占一個人的收入比例來看,比例越高,說明他對於改變自身的願望就越強烈。
當來訪者有改變的願望時,他就更容易跟諮詢師形成一個治療聯盟,達成共同的諮詢目標,並且為達到目標而做出努力。
位置上的不平等,可能是一種剝削。
諮詢師如果不收費,其實就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拯救者的位置,而來訪者變成了被拯救者,這就造成了關係上的極度不平等。
一個被拯救者,他總是處在一個被動的位置,他被動地等待諮詢師告訴他解決的辦法,而不願意去發現自身的資源,嘗試自己找到辦法去解決問題,這是一種自我功能的外包,本質上是把自己生命的主動權、選擇權交給了別人,這其實與諮詢的目標是相背離的。
諮詢的目的是幫助個人成長,讓他更加有力量去面對、去解決生活當的問題,而不是將諮詢師奉為一個以慈悲為懷的,像耶穌一樣的人物,能夠拯救他於苦難之中。如果這樣,來訪者就永遠無法離開諮詢師,這或許只是滿足了了諮詢師在情感上的需要。
諮詢師的成長必須經過大量個案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不收取來訪者的費用,這其實是滿足了諮詢師自己的需要,對於來訪者的幫助其實是有限的。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個病人,你到醫院遇到了一位實習醫生,他告訴你,因為沒有什麼經驗,所以想拿你去開刀,去試試自己學到的理論是不是有效。你想一想,來訪者他會感激你嗎?他被當作小白鼠,成為了你的實驗品,他會對你產生信任嗎?而信任是心理治療的基礎,沒有了信任,治療如何深入下去?
來訪者與諮詢師的無價值感
諮詢師不收取來訪者的費用,可能是因為諮詢師感覺到自身的能力不足,沒有底氣,在潛意識層面認為自己無法真正地幫助到來訪者。
另一方面,來訪者無法支付諮詢費用,這也是他自我功能缺陷的部分,也就是說,他無法賺取到能夠滿足到他需要的金錢,他不具備賺錢的能力,這可能就真實的反映了他在生活中的無價值感。他把這樣的無價值感,同樣地帶給了諮詢師,讓諮詢師感受到來訪者的無價值感。
曾經有一位成功人士,他來到諮詢室,只找那個收費最貴的諮詢師。對他來說,只有那個收費最貴的諮詢師,才能夠配得上他。當來訪者選擇了不付費,在潛意識中,他認為自己配不上,或者不配得到優秀的諮詢師的幫助。
來訪者感到自己不配得到諮詢師的幫助,諮詢師覺得自己付出的時間不配得到來訪在金錢上的回報,這種不配感就在咨訪關係中流淌。這樣的狀態下,諮詢師如何幫助來訪者重新找到自尊,獲得自我改變的力量呢?
諮詢收費是我們諮詢設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堅守設置,才是真正為來訪者着想,才是在幫助來訪者。
作者:任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願意用溫暖的文字與你開啟一段心的旅程。
標籤:
評論列表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