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我建了一個「思想者互動群」,群的宗旨是「思想碰撞,心靈互動,共同探討自然、社會、人生問題。」一個多月,互動群就滿500人了,大家交流活躍。
有時也會出現個別群友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情況,20多位群友由於這個原因退群了,並向我投訴受不了某些群友犀利的言辭。
我也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在與家人、同事、朋友的交流中,有時也會說急眼,爭論不休,固執己見,甚至不歡而散。
有效溝通的最大障礙是什麼?每個人都會受到個人經驗、固有觀念、成見或偏見的制約,往往聽不進不同的觀點,我認為溝通的最大障礙是自以為是。
人們在溝通中常犯的錯誤,一是自以為是,用自身的標準去衡量他人;二是沉溺於無價值的小事,以完美主義為標準要求自己,所謂的「較真」;三是先入為主,只相信自己所能弄懂的東西。
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呢?首先,我們應該弄明白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溝通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環節,溝通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聽取別人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求同存異,達成共識或取得一致行動。
因此,有效溝通的基礎應該是雙贏思維,尊重差異,換位思考,這些都需要我們採取主動的態度,需要擁有一顆寬廣的心胸。
有效的溝通應該建立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切記高高在上,心不在焉。有效的溝通還與交流的環境、時機、溝通媒介是否恰當、時間是否充裕等因素有關。
如今,Email、短信、微信等電子溝通方式,給人們的交流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時也帶來許多問題,這種溝通方式聽不到對方的語氣語調,看不到對方的表情與動作,而最有效的溝通方式還是面對面的交流。
記得有一個叫ALLS的有效溝通技巧,簡單易記,對我有很大啟發,分享給大家。ALLS是4個英文字母的簡稱,即Ask(提問)、Listen(聆聽)、Look(觀察)、Speak(交談)。
(1)Ask(提問)。學會提問是保持有效溝通的前提。首先要學會用開放式的問題來獲取客觀的回答,如「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再用公開引導提問法,深入了解情況,如Fact事實?Opinion觀念?Change變化?簡稱FOC。接着用關閉式的問題來確認自己所得到的回答是否正確,如「你認為……,是嗎?」最後,再問一句「還有別的問題嗎?」
(2)Listen(聆聽)。聆聽是溝通的基礎。交流中一定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避免有選擇、有偏見的聽,要維持目光接觸或用語氣詞鼓勵對方,要充分理解字裡行間和語氣語調的「言下之意」。談話時,不要心不在焉,或者總想着自己如何表達,或者想着事先已有答案。
繁體字「聽」充分表達了聆聽的內涵,「聽」字可拆成「耳、王、十、四、一、心」,意思是以說者為王,目視對方(「四」代表眼睛,「十」表示頭要正),一心一意用耳朵傾聽。而簡體字「聽」,聆聽的寓意全無,完全表現出另一種情景,自己不停地說,還斤斤計較。
(3)Look(觀察)。通過非語言信號來了解人們所流露出來的真正意思非常重要。加州大學著名教授艾伯特·梅拉比恩博士,在他的著作《無聲的信息》中指出:我們所溝通的信息的可信度的7%受語言影響,38%受聲調影響,而55%是受身體語言影響。
我們的頭部只占身體的20%,而顯示的信息超過80%,因此一定要注意觀察對方眼神中流露出的信息,達芬奇曾說過:「眼睛是心靈的鏡子」。另外,交流中還要細心觀察對方的面部表情、動作和手勢及着裝等流露出的信息。
(4)Speak(交談)。交談是溝通的關鍵。交談中要學會有效反饋,鼓勵對方說出內心所想。一定要心平氣和,保持理性,即使你認為對方錯了,也要間接地指出錯處,避免使用一些諷刺的、責怪的、貶低的詞句,切勿火上加油。
特別是面對一些比較頑固、保守或對你有敵意的人,一開始不要總想着證明自己、讓對方心服口服,要適當地收斂一些。先解決好對方的心情問題,而後講事實、擺道理,在適當的時候一鳴驚人也不晚。交談中,還應避免使用命令語氣,以免引起對抗。
總之,謙虛會讓你與眾不同,交流時一定要保持「空杯心態」。溝通中,要學會傾聽,要學會提問,要學會察言觀色,要學會及時反饋,要學會換位思考,要學會求同存異。要學會放空自己,放得越空,收穫就會越大。
標籤:
評論列表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可以幫助複合嗎?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