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宇,中國政法大學法律信息中心主任,中國心理應激微反應測試研究第一人,今日頭條優質心理內容作者。
美劇《Lie to me》風靡全球,主角能從一個人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說話聲音中讀出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微表情真的如此神奇嗎?有什麼科學方法可以讓我們去拆穿一個謊言?關於微表情,姜振宇有太多乾貨要與你分享。(演講圖文內附哄女朋友的微表情秘籍)
姜振宇現場演講視頻:點擊觀看
以下為姜振宇海綿演講實錄:
我是姜振宇,大家好!
天上的朋友你們好!左邊的朋友你們好!右邊的朋友你們好!今天人來的不少,加起來大概六七百號人!我一見到人多就特別興奮!因為我覺得這個場子是我的,在我的場子,我可以把我的激情全部燃起來!
其實...剛才我都是是裝的...我特別緊張...我只是一個大學老師,沒有見過什麼世面...而且站在這麼亮的舞台上,其實只能看清楚前面兩排人的輪廓,我現在腿都是抖的...
大家是不是被我弄糊塗了,言歸正傳。我今天要講的話題是「微表情讀人」,現場的觀眾可以嘗試讀一下我,對比平常電視節目裡看到的我,和來到現場看到的活生生的我,你們可以初步感受一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們的感受準不準呢?這其實取決於你碰到的是誰。
經常有人在網絡上拿一張圖向我提問:「姜老師,像這樣一些姿勢代表什麼心態?」
我沒有辦法回答,因為這只是一些照片,我不知道他之前和之後的動作是什麼樣的,也許他只是很瀟灑地把手伸出去。也許他只是指着一個方向,說「嘿!廁所在那邊!」凡此種種,因為我不知道這個動作發生的前因後果,所以沒有辦法對這些靜態的照片進行鑑定。
回想一下剛才我上場做的那兩套樣子,如果你認為憑這兩點就可以讀懂我了的話,你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中了什麼圈套?
2009年美劇《LIE TO ME》播出後,很多人都對微表情產生了興趣。大家驚嘆於電視劇的劇情:一個人表情的破綻里總能暴露出真相。於是大家理所應當地認為:通過一個人表情、肢體就可以直接判斷他有沒有在說謊。
作為微表情研究者,我從2011年開始參與過一些刑事案件的偵查。為了驗證現實情況中微表情會不會像電視劇中的那麼神奇,我來簡單模擬一個犯罪情況:一個盜竊案,假如你們是公安,我是嫌疑人。你們問我:「你有沒有偷錢?」
「唉,警官你怎麼這樣辦呢?你說我偷錢我就偷錢了!你在大街上隨便拉個人說偷錢了,他就能坐到這兒來了?你們辦案要講證據好不好!」大家看到我的表情了嗎?一臉嫌棄、厭惡、不屑。
另外一種情況是:「我沒有,警官你們為什麼會懷疑我,我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出租司機,我家裡還有老婆孩子,我…我…我不可能偷錢。我…我是老實人。」看到我的表情是什麼樣了嗎?愁苦、悲憫、可憐。
你相信哪一個呢?
我們前面鋪墊這麼多的開場只為說明一個事情:你看到的那些可見的表現很可能都是演的。
比如在宿舍里,一個小女生跟自己的姐妹說「走啊,咱晚上擼串去!」半路上,碰到了自己男神,就說「我要吃…草莓慕斯…」在生活中,人的很多表現可能都是演的。這時候你該你該用什麼方法去分析這些表演行為呢?
所以,今天的重點來了:千萬不要自己亂分析別人的行為。越是攻於心計的人在表現給你看的時候就越會增加偽裝的層次。就像我今天一上台來就喊「天上的朋友們你們好!」,你們一定會認為我是一個「人來瘋」,但我後面變得謹小慎微,這一收一放,一熱一冷的態度變化是不是把你們腦子攪得一團亂?
這其實就涉及到了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社交行為其實會導致你分析人的表情、動作的時候上當受騙,從而誤導你對一個人的判斷。
人的行為其實一共分成三類,最多的一類就是第一類社交行為。
社交行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故意做給別人看的。今天梳什麼髮型、穿什麼衣服,說話的時候用什麼語速,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對方感受到你想要表達的東西。它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百分百有動機、可控制。你自己可能不覺得,但你今天選擇穿這個樣子,是因為你判斷你今天將要參加什麼活動,如果今天是去面試或者和男神、女神吃飯,你還會不會這樣穿?
那麼,既然生活中有這麼多的社交行為,那麼「讀人」還成立嗎?
成立。但有一個前提是人家沒打算騙你。我有什麼直接說,我就穿這些褲子、襯衣,把頭髮梳成這樣,我沒有偽裝自己,暴露在你面前是真實的我,也是我願意讓你讀到的我。
但在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不會把把百分之一百真實的自己暴露給你,多少會有一點掩飾,或者說「加工」。那麼怎麼才能讀到「加工」背後的內容呢?這就要靠下面兩類了。一類叫做情緒行為,一類叫做生理行為。
生理行為特別簡單,比如說疼、冷、困、餓、性興奮。當這些現象出現的時候你是控制不住的,因為你的大腦不支持這樣的管理功能。就本質而言,人是一個動物,不是一個機器。
情緒行為介於兩者之間,它會被你的意志干預。比如,有人插隊,你很生氣,但你只能說「後面排隊去」,你不能說上去就打,為啥?因為你先動手警察叔叔會抓你,你腦子理清楚地知道這一套規則,所以你不會去做。再比如說,有一個漂亮的小伙子,但是你(小姑娘)不能上去就撲倒,這是不道德的,所以你只能用理智讓自己淡定。
然而,雖然理智是可以干預情緒行為的,但是你沒有辦法100%把情緒行為完全藏住。所以,「情緒行為」總會留下一些痕跡。這些夾在在情緒行為和生理行為之間的「痕跡」,就是我們常說的破綻。
這個破綻就是我們今天第二個重點。如何去發現一個人情緒行為與生理行為之間的破綻?要訣是:情緒表現和生理表現與他的社交表現並不一致。
如果他的社交表達指向的是A,我是一個彬彬有禮的人,對你很體貼、很溫柔、很用心,請你相信我,這是A。
但是他的情緒表現(眼神、表情)和他的生理表現(血管的收縮程度、肌肉的緊張程度)並不相同。當你看到這兩者的方向並不一致時,破綻就產生了。在這種情況下,它的社交表達一定是偽裝的,因為社交表現可控,而生理表現不可控。所以,當這個破綻出現的時候,基本上你就可以知道:你要當心這個人了。
在這裡我舉個例子:一對熱戀中的情侶,感情很好。有一天這個姑娘吃完飯,跟男朋友撒嬌說:「我變胖了你介意嗎?」男生要給個答案,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說?
最佳答案就是:胖了嗎?哪裡!還是很瘦啊!
稍微實在一點的男生會怎麼答呢?胖點多好啊,肉呼呼的我喜歡,多可愛啊!這已經會激起女生一部分小小的怒火了,但是沒關係這還是善意的。
有沒有男生說:你知道還吃這麼多,你還珍惜我們之間的感情嗎!你在意我的感受嗎!你已經胖了這麼長時間了,你還要繼續胖嗎!這就是典型的憑本事單身。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只聽這組對話,你會判斷男生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答案是沒法判斷。因為所有的語言都是大腦皮層加工的產物。皮層代表的是高級思維,一定會用邏輯做基礎。換句話講,你所看到和聽到的所有東西,全部都是別人有意識讓你讀到和聽到的。所以,單憑對話,這句話是真是假,根本無法判斷。
那麼如果再加上一個表情圖片,男生的心理就暴露了。這要讓我多解釋嗎?
我變胖了你介意嗎?不,挺好的。
你覺得男生心裡想的什麼?這張臉不需要經過專業訓練就可以讀出兩個表情,第一個是無奈,第二個是不想交流。
看到這裡,我們重複一下怎麼樣通過表情和動作識別別人的謊言呢?不是「嗨!大家好!」就是紅色性格。畏畏縮縮不說話就是什麼「水瓶座性格」。你需要的,是找到一個矛盾點,他想表達的東西A和他真實感受的B,當這兩者出現了不一致,你才可以去判斷這個人撒了謊。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延展出一些常用的識別表情的小技巧。人類有六種情緒: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喜悅。我們見的最多的是笑臉,這張圖上左邊的笑臉和右邊的笑臉你們更喜歡哪個?第二個被識別為是真誠笑容的比例特別高,我們研究了同樣一個人,同樣的五官確實都在做笑的動作,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識別差異,左邊的那個臉怎麼就變成了假笑了呢?
通過分析了各種各樣的笑臉,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笑容其實只有兩個肌肉運動。
第一個,笑的時候,人的眼睛會眯起來,笑的越厲害,眼睛就眯得越緊越小;
第二個,笑的時候,人的嘴會咧開,通常是小幅度的嘴角上揚配合下頜骨的下墜(打開)。
如果一個人是真笑,他的眼睛眯小的同時,嘴一定會越咧越大。如果他是微笑,那麼眼睛不會眯太多,嘴也只會是抿着嘴唇。我們把這些叫做「兩個動作同步且運動行程相等」,這才是真笑的特徵。你用這個特徵看一下右邊這張臉,眼睛眯到了40%,嘴咧開40%左右,動作同步,行程相等;而左邊的問題就在於眼睛眯得很小,但與此同時,嘴卻沒咧開。
掌握了這個規律以後,你會發現對表情的識別是個特別好玩的東西。我們來一個快速識別,這個是真的假的?
假的,這就是個典型的「江湖笑」,「江湖笑」的特徵是笑得非常有聲勢,要把熱情和喜悅強烈地推送給你。但是她的眼睛不會眯起來,她的眼睛始終睜開,時刻保持着敏銳和謹慎。
同樣一個人,同樣的幅度笑,右邊的人就會讓人舒服很多,仔細量化以後我們會發現:不同之處在於她的眼睛眯小了。並且,眼睛眯小的幅度和嘴咧開的幅度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判定右圖是真笑。這就是今天我們介紹給大家的一個小的表情破綻的識別方法。
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找到A和B的矛盾的話,不能只看着他表演,你要想法找出他的B來。你跟人聊天的時候,如果覺得他在騙你的話,試着去拋幾個問題「扎」一下他,看一下他的情緒反應。學術上,我們管這個叫「刺激源」。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有一個小鮮肉明星吸毒了,吸毒之後被群眾舉報送到公安局,刑拘15天出來了。經濟人立馬開發布會道歉。道歉的時候,大家想都不用想這個藝人會是什麼表現,一定是非常悲催的樣子,「我對的行為感到非常的不齒,希望大家原諒我。」
像我這樣的(吊兒郎當),基本就沒有復出的機會了。所以,他一定會表現出一臉傷心後悔的表情:「我不該吸毒,我不應該誤導青少年」。
這種表現的背後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一種他真的覺得自己很愧疚:他誤導了青少年。還有一種動機是他並不難過,他是看在錢和生意的份上出來表現出自己的愧疚感。
你看我剛才的哭還可以,至少可以打動一部分人。剛才那一段如果在媒體的宣講下加個標題:姜振宇失聲痛哭,為自己過去的行為感到深度懺悔。搞不好公眾就真的原諒他了。
這個時候刺激源的重要性就來了,你怎麼能夠一眼識別出他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愧疚,你問他一個刺激性的問題,他可以變得更愧疚,如果是假的,問他那問題以後他可能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比如說「您好!我對你的行為表示諒解和認可,我想知道您被刑拘之前,已經有兩個您的歌迷因為過量吸毒自殺了,他們只有16歲,不知道你聽到這個新聞有什麼感受?」
你猜如果是演的,他聽到這個會是什麼反應?是不耐煩。大概他心裡台詞是「這關我什麼事!但我應該表現得更愧疚,但更愧疚應該怎麼演呢!」沒有演員可以演到痛哭流涕後再進一步,因為你之前已經把百分百的力氣都發揮出來了。於是,這時他很可能就會露出破綻。
所以,你在進行真偽判斷的時候可以先拋個問題驗證一下那個人的變化。通過觀察他的反應,來察覺他說那句話的真偽。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所有內容,這些內容都會放在我的小程序:心理宮殿。謝謝各位!
海綿演講是由今日頭條主辦的,主要面向當代青年人的系列演講活動,平均每兩個月舉辦一次。
每場活動,我們都會邀請 8 位不同領域的今日頭條創作者來演講,他們可能是來自科學、醫學、心理學、攝影、建築等領域的資深專家,也可能是在旅遊、美食、遊戲、時尚界炙手可熱的網絡紅人。他們將在現場分享各自的故事與經歷,和對自己所處領域獨到的智識與見解。
標籤:
評論列表
挽回一段感情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求助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