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一初中女生在開學當天,跳樓自殺身亡。
4月26日,官方發布調查結果顯示:該女生曾與同學在交談中流露出悲觀情緒,並在日記中自感患有抑鬱症,暴露出輕生厭世念頭。
近年來,因為抑鬱症自殺的新聞屢有報道,面對這樣的悲劇,人們不禁會問:
抑鬱症真有那麼痛苦?居然要自殺?
是不是自己太作、太矯情了啊?
平常嘻嘻哈哈的,怎麼還抑鬱症了呢?
大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解與猜測,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切身經歷和體會。
抑鬱症不是矯情,是真的病了
抑鬱症,真的不是一時想不開的情緒低落,也不是性格不好的矯情和作:
它真的是一種疾病。
別人眼裡一些看似簡單、理所當然的念頭,在抑鬱症人群眼裡,也許就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兒,這種矛盾心理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就是「作」。
然而大家不知道,抑鬱症典型症狀之一就是自我封閉、拼命盯着自己十分在意的事情,這和「作」、不「作」並沒有任何關係。
抑鬱症患者的身體確實發生了改變,主要是大腦內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和多巴胺濃度的變化,這是抑鬱症發病的基礎。
除此之外,遺傳、社會、環境、人格、藥物等一系列因素都與抑鬱症的發生相關。
抑鬱症患者的親屬中,患抑鬱症的概率比普通家庭要高 10-30 倍,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概率越高。
如果父母其中一人得過抑鬱症,那么子女得病的概率為25%,如果雙親都是抑鬱症患者,子女患病率則高達50%-70%。
有時看上去一點也不「抑鬱」
典型的抑鬱症往往具有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少語少動等特點,但是,有些抑鬱症反而不典型。
他們可能看不出來傷心和難過,依然可以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1.典型表現:情緒低落
抑鬱症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他們對幾乎所有的事情都無動於衷,對生活完全失去興趣,仿佛大腦被屏蔽了,思維遲緩、效率下降;總覺得自己沒用,活着沒有價值,覺得自己死了反而對他人更好。
有些人病情嚴重時甚至會產生幻覺,聽到或者看到完全不存在的聲音和東西。極端情況下,還會有自傷、自殺行為。
抑鬱症發展最為嚴重的後果就是自殺,在我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50%~70% 是抑鬱症患者。
不過,大家要注意,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人和事,情緒自然也會有波動,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變化。
據統計,約有1/3的成年人,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曾出現抑鬱症狀,但並不一定屬於病態。而且大多數人面對挫折和抑鬱,通過自我調整會很快恢復如常的。
但是,如果自己已經很努力了,超過2周仍無法擺脫這些糟糕的情緒問題,建議最好去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2.「微笑型抑鬱」更需警惕
如果一個人,看起來有說有笑、無憂無慮,卻被診斷為抑鬱症,人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不相信。其實,這完全有可能。一個人可以看上去很快樂,但內心感受未必如此。
「微笑型抑鬱」在臨床中並不少見,且這類人往往被抑鬱「傷」得更重。
這類患者內心雖有抑鬱的痛苦體驗,但在公眾場合大多數時候都面帶微笑,給旁人送去快樂,然而其幽默和陽光並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別人也很難察覺到他是在「強顏歡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著名喜劇演員(卓別林、「憨豆」先生)被診斷為抑鬱症後,公眾都很錯愕的原因了。
很多學生患者也是這樣,明明已經有了自殺的想法,依然可以像平時一樣正常的吃飯、上學、做作業、睡覺,最多也就任性一點、和父母拌嘴多一點。
青少年這種不典型抑鬱更要重視,因為越是不典型,家長越容易大意,而他們此時腦子很好用,行動力也正常,所以如果想自殺,是非常容易成功的。
得了抑鬱症,還能治好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目前全球有3億人飽受抑鬱症的折磨。而在中國,約20%的人口存在抑鬱症狀,但僅有不足10%的患者得到正規治療。
這與其對抑鬱症的治療存在一些誤解相關,進而延誤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反覆發作等。
其實,只要接受正規抗抑鬱治療,首次治療的臨床治癒率就接近35%,即使不能完全治癒,抑鬱症患者也能通過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等恢復正常的社交功能。
誤區1
不需要吃藥
目前,抑鬱症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等各種方式。但其中,藥物治療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需貫穿於治療全過程。
而僅依靠心理治療會貽誤病情、加重症狀,治療效果也不持久。所以最好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
誤區2
藥物副作用大
很多傳統的三環類的藥物確實存在睡眠增多、低血壓、口乾等多種副作用,但目前,精神科的很多藥物都已更新換代,不僅療效可靠,副作用也大為減輕。
藥物相關的副作用,也不是每位患者用藥後都會百分之百發生,而且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藥的副作用是可控的,無須過分擔心。
誤區3
症狀消失就停藥
抑鬱症復發風險很高,不堅持規範服藥是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因為症狀有所好轉就隨意減藥或停藥,要做好長期服藥的準備。
一般情況下,抑鬱症急性期治療需要 6-8 周,鞏固期治療需要 4-6 個月;對於首次患抑鬱症的患者,維持期治療為一年左右;多次復發的患者則需要治療更長時間,甚至終身用藥。
誤區4
短期就可治癒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似抽絲」,抑鬱症發生、發展、好轉都有個時間過程。
抗抑鬱藥進入人體後,起效時間至少需要2周,有些患者需要3周,甚至更長時間。
因此,治療抑鬱症需要有耐心,藥物起效也需要時間,頻繁更換醫生或藥物均非良策。
參考文獻:
1.周曉麗,林燕,鄭國慶等.精神疾病治療進展(二):抑鬱症[J].醫藥導報,2017,36(10):1137-1142.
2.瞿偉,谷珊珊.抑鬱症治療研究新進展[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4,36(11):1113-1117.
3.張萌.警惕抑鬱症用藥誤區[J].人人健康,2018,(18):38-39.
4.胡菁.「憨豆先生」為啥也會抑鬱?[J].家庭科學·新健康,2015,(8):49-49.
「沒關係的,堅強一點」
「你應該開心一點」
這些話,都是在輕視抑鬱症
並不是他們想要的安慰
他們不要特殊對待
正常的關心就夠了
弱化抑鬱症標籤
真正接納抑鬱症群體
才是他們內心渴望的
標籤:
評論列表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往往忽略了感情的經營,適當的情感諮詢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像你們這樣專業的機構
可以幫助複合嗎?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