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在一起久了會厭倦是真的嗎(戀愛談久了真的會膩嗎)

情感導師 42349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我們最大的誤解,就是把初戀時的心跳,錯當成了永恆的愛。

《愛在午夜降臨時》

我們一直被小說、電影、電視劇誤導,好像所有美好的愛情都是在,某個浪漫的時刻,浪漫的地點,遇到了一個願意為ta不顧一切的人。

然後發生了一系列曲折的經歷,好在最後修成正果,我們把這當做是最美好的愛情。

情侶在一起久了會厭倦是真的嗎(戀愛談久了真的會膩嗎)

曾經我也深信不疑,所以我一直在等,等那個可以讓我一見鍾情,不顧一切的人。但好像其實並不存在這麼一個人,或者說,我曾對很多人都有過同樣的心動。

直到《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出現,才終於讓我明白了,我一直所堅信的和追求的,其實只是身理的欲望,真正的愛只有在兩個人的經營之中才會出這特別像極了薛兆豐在《奇葩說》打的那個比喻:

「如果世界上有兩個人,是彼此一生中的唯一,他們終其一生都不會見面。世界上有70億人,想象一下,有70億顆綠豆,有兩顆紅豆它們是一生中彼此的唯一。把它們放進去攪啊攪啊,它們會碰上嗎,在短暫的一生他們不會碰上。我們海誓山盟許下終身承諾的那個人,實際上只是我們身邊看上去覺得差不多時間到了挑選的人。」

沒有誰會是誰一生中的唯一,即使有也遇不見。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花一生的時間去尋找那顆其實並不存在的紅豆,而是選擇一顆你覺得還不錯的綠豆,你們彼此努力,互相把彼此染成紅豆。

自我界限

當我們用臍帶從子宮裡吸取營養的那一刻起,到我們出生的七個月里。

我們的世界裡是不存在「你、我和他」的,我們的世界裡只有一個「我」,全世界都圍繞着我們轉。

所以你會看到嬰兒總是喜怒無常,一個不滿意就哭,就鬧。你不要怪他,因為那時他的世界裡是不存在同理心的,全世界都以他轉動。

當我們稍大一點,開始有了基礎的常識,比如我們開始知道,世界不只有我,還有母親,還有父親,有我們生存的環境。

能夠意識到胳膊、腳、頭、舌頭、眼睛,甚至視角、聲音、想法和感覺,這樣的認知就是所謂的「自我界限」。

這種朦朧的狀態會一直持續到2~3歲。這個時間段的我們,自我界限意識薄弱,往往是家裡的小霸王,一不如意就哭鬧,幻想着自己無所不能。

3歲之後,我們才慢慢清晰的意識到,世界並不是圍繞着你一個人而轉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只有融入社會才能更好的生存。

但是有的人把自我界限當做保護傘,所以活得很孤獨。

這就是我們一生的認知過程,從沒有自我界限,到產生自我界限,到模糊,到清晰,到接受並融入。

一見鍾情不是愛

為什麼所有令人頭暈目眩的愛情,一旦得到,終歸有一天會歸於平靜?

為什麼張愛玲那個,關於「白玫瑰與紅玫瑰」的比喻會經久不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因為這段話道出了愛情的終極真相,戳中了每一顆為愛情瘋狂了的心。

即所有愛情,不管最初有多麼臉紅心跳,在一起一段時間之後,終會歸於平淡。只有那些還未來得及開始的遺憾,倒成了一生的眷戀。

《少有人走的路》如此解釋,隨着年齡的增加,我們的自我界限感越來越清晰,我們感到無比的孤獨。於是我們鼓起勇氣衝破自我界限的囚籠。

墜入愛河就意味着自我界限的部分破潰,我們的「自我」與異性的「自我」合二為一。

自我界限的破潰之後,我們似乎又回到了嬰兒狀態,體驗着那種無所不能的快感,又開始感覺到自己強大而有力,似乎沒人能阻止我們。

情感像決堤的洪流,聲勢浩大的湧向所愛之人。

使我們變得盲目又孤勇,對方身上所有的缺點我們都視而不見,我們變得不再像自己,會做自己從來不敢做過的事,人生的意義似乎只為ta而存在。歷史上那些關於愛情,所有令人動容的地方,都在這一刻發生,時間似乎就定格在這一刻,永恆。

就像《白雪公主》這樣的童話故事,從來不敢寫他們在一起之後的樣子,一句「從此白雪公主與王子幸福的在一起」就戛然而止了。

就像《泰坦尼克號》要把傑克寫死,因為愛情就停在這一刻,才能動人。

只是時間從來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它總是堅定的向前行走。

派克如此形容墜入愛河中的人們:

這種感覺就像一個1歲多的嬰兒,天真的以為自己能稱霸世界一樣不可理喻。殘酷的現實,遲早會擊潰熱戀人兒的愛情夢,一如擊潰1歲嬰兒稱霸世界的幻想那樣。

因為自我界限的破潰只是短暫的,隨着時間的推移,生活的瑣碎向我們湧來,新鮮感褪去,我們的自我界限又會慢慢重建。

想想看,你跟ta是不是這樣子的,你身邊的那些情侶是不是這樣子的。最初愛的時候,那麼勇敢,臉紅心跳,整天膩在一起,羨煞旁人。

可是熱戀期一過,就慢慢回歸冷靜,當生活所有的瑣碎湧來,曾經被忽略的缺點一點點被找回,愛情也變得平淡起來。

為什麼自我界限會破潰?

既然愛情最終都會歸於平淡,那為什麼還要讓我們如此飛蛾撲火呢?因為基因需要永不朽。

所有的動物,也包括我們人類,一生之中,大多數決策和行動都是受基因所支配。比如貪婪、懶惰、恐懼,當然也包括欲望,包括性慾。

基因為了不朽,必須讓我們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和繁衍的欲望,於是進化出了性慾。它既可以讓異性之間完成基因的延續,還能讓兩個人合作,以面對艱難的生存問題。

但是婚姻太難搞,兩個人在一起,需要容忍對方偶爾的小脾氣,需要體察對方的需要,需要在對方生病時照顧對方,需要經過長時間艱難的考驗……

但凡是一個有理性的人都會退縮,你看我們現在談個戀愛,組建一個家庭,有多不容易就知道了。

那麼怎麼辦呢?

於是基因升級了這種性慾,進化出愛情,讓我們的自我界限暫時破潰,以完成基因的傳遞。

《少有人走的路》在書中如此評價到愛情「這是人類基因對於理性的征服,讓我們心甘情願的落入婚姻的「陷阱」」

所以,如果你今天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個心動的女孩(男生),不要覺得這就是愛情。

那只是基因為了控制你去繁衍的潛意識性衝動而已,你們之間離真正的愛還差得很遠呢。

網絡上有一句話總結得很對「所謂一見鍾情,不過是見色起意罷了」。

願你擁有真正的愛

那這麼說,世間的愛情就都是騙人的嗎?

當然不是,愛情仍然一直都在,只是我們一直以來對愛情的定義太過狹隘。我們把初戀時的心跳當做真正的愛,這種愛是短暫而且虛幻的,很容易就破碎。

真正的愛,其實在我們「自我界限開始重建」那一刻才真正開始。當我們回歸理性,看到彼此身上各種的缺點,看到生活的瑣碎,開始發生和矛盾和爭執的時候,才是我們建立真愛的開始。

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這一點,他們一直把初始的心跳當做真正的愛。

而那種心跳的感覺又很短暫,一如高潮,很快就歸於無聊。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渣男渣女,他們一直在換伴侶,這個玩膩了就換下一個,慢慢的,在他們的世界裡再也沒有了「愛」這個字,只有「性」和「現實」。

我為那些換情侶如換衣服的人感到惋惜,他們有着非常好的戀愛技巧,卻從未感受過什麼是真正的愛。

模型君也曾羨慕過蔡瀾那種,五彩斑斕的愛情經歷;但是現在我更喜歡的是,木心老爺子那種「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我一生的時間就這麼多,精力也有限,如果我把它們分給很多女孩,那麼其實每一段我都只能淺嘗輒止,也就無法體驗到那種愛到極致,不分彼此,海枯石爛卻還永恆的愛。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愛呢?或者說什麼是永恆的愛呢?

答案就是,讓彼此之間的自我界限無限延展,最後真正的結合在一起。不再是戀愛初始的破潰,而是延展,實現真正的交融。

這又回到重建伊始,我們從熱戀中褪去,開始回歸冷靜,看到彼此身上的缺點,看到生活的現實,看到彼此這樣那樣的不合適,開始發生矛盾和爭執的時候。

這個時候,首先我們要意識到這才是愛情的真相,承認它並接納它,我叫它「忠於事實」。

當我們接受了這件事之後,就要勇敢的去面對彼此的那些不合適和爭執,積極的去解決。有誤會就進行深度的交流;有缺點就去包容,並慢慢磨合;有苦難就一起面對,一起解決。

而不是選擇逃避。逃避只會讓問題越積越多,到最後就無法修補了。

遇到問題了,立馬面對,一起解決;出現裂縫了就立馬修補。這才是兩個人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去懷疑彼此是不是真愛。

那些一到平淡期就懷疑是不是真愛的人,難道你們一開始的心跳都是假的嗎?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把心跳當做真愛,於是乎一旦平淡來臨,兩個人就開始爭執不斷,最後走向破裂。

幾乎所有的情侶,都是這樣不明不白結束的。

真正的愛應該是熱戀之後,仍然去一心一意的付出,勇敢的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尊重包容彼此的獨立性格,努力為彼此的愛加上更多深刻的記憶。

兩個人不斷磨合,一起走向心智的成熟。

派克如此形容這一過程:

當我們開始承擔責任,為共同的愛付出的時候,我們的自我界限便開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後,自我界限就會開始淡化,而這時我們的心智便獲得了成熟。隨着愛的進展,自我界限越來越模糊,最後我們將融為一體,不分彼此。

在這之下,我們的自我界限延伸得越久,就愛得越深(跟小王子講的馴化很像);愛得越深,自我與世界的區別就越淡;我們越認同世界,自我界限消失的狂喜感就越容易出現。

但與初始那陣不同的是,這次我們與所愛的對象真正的結合在了一起。

也許沒有墜入愛河時那麼狂熱與激動,但是卻更加穩定和持久,也更滿足。

這種感情,既不容易突然顯露,也不容易一下子消失。

這就是真正的愛,海枯石爛,卻依然永恆。

標籤: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4 16:08:07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頭像
2024-01-27 02:01:33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