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送巧克力好嗎(七夕明明就是送酥心糖的節日啊)

情感導師 31824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纖雲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這是一曲純情的愛情頌歌,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於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夕祭、巧夕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晚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送巧克力好嗎(七夕明明就是送酥心糖的節日啊)

祈求姻緣,民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七夕夜晚對着星空向織女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按照民間傳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一種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和信守令人感動,所以七夕節充滿了浪漫的氣息。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女子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得到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此外還祈求賜給自己美滿的姻緣。

看一下古代是怎麼過七夕的呢?

西漢時期,七夕這一天,皇宮的宮女集中展示刺繡、針線活等女紅手藝,向月神祭拜,祈求心靈手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這一天各家女兒圍坐一團,以五彩絲線穿針,速度快為巧者,《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意思是漢朝的宮女經常在七月七日這天,在開襟樓拿絲線穿各式各樣的針孔,當時的人們紛紛效仿。

​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可見南北朝時,南方七夕乞巧儀式已頗為複雜,不僅要拜祭牽牛織女二星、月下穿針,還要在庭中擺放瓜果,而根據蜘蛛所結網判定是否「得巧」的習俗也已經形成。到了唐代,宮中甚至還要做七夕這天設專門的「乞巧樓」,嬪妃、女子在月光下,以五色線穿九孔針乞巧。

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對月穿針,是指七月初七這天傍晚,家家戶戶都把庭院清掃乾淨,年輕婦女和姑娘們先要向織女星虔誠跪拜,乞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然後,她們把事先準備好的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拿出來,對月穿針,誰先把七根針穿完,就預示着將來她能成為巧手女。

穿針乞巧,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彩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誰乞到的巧越多,誰穿得最慢地稱為「輸巧」。

「輸巧」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彩線對着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如唐代詩人所描繪:「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看尋。」祭拜儀式結束後,八仙台上的擺設保持不動,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觀、評議。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宋之前的文獻多稱此天為七月七、乞巧節、七夕等。宋代將七夕節定位國家法定節假日,節日娛樂性及商業氣息突出,七夕節的節日氣氛達到頂峰。宋元之際,七姐誕的乞巧習俗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說明七夕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係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天靚女會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在文字資料記載中,元代七夕活動主要有乞節會、穿針乞巧、鬥巧宴、摩訶羅(泥娃娃)、五生盆(盆栽)。明代七夕只有浮針乞巧。清代七夕活動主要有浮針乞巧、祭祀乞巧、五生盆。

七夕節的應節食物又有什麼呢?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一個「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出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

巧果

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稱巧食或巧舌,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糕點。上海郊縣農村有這樣的習俗,即新婚婦女在農曆七月初七(俗稱巧日)走娘家時,都從娘家帶些巧果回來送給丈夫。因此,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前後乃是巧果的生產旺季。亦是紹興地區七夕必備食品。也是溫州地區在七月初七時娘家親戚送給外孫輩的一種禮品。它很有特色的,以芝麻為製作主料,製作時有專門的巧果模子。

酥糖

酥糖: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巧巧飯: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瓜果: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愿。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明明就是酥心糖的節日,為什麼要送巧克力和花呢?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又一年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鬥巧、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吃巧食……

你還知道哪些古人過七夕的方式?

標籤: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01 07:09:14

老師真厲害,耐心而又理智的去幫助受傷的人,文章寫的讓人很感動

頭像
2024-08-09 17:08:57

求助

頭像
2024-05-20 11:05:19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1-12 04:11:03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