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聽說過散步在各大公園的相親角,那麼只有兩種可能:
1 你已經結婚了。
2 你的爸媽痴迷廣場舞,眼裡完全沒有你這個兒砸。
———引
前段時間,有段關於王思聰‘相親角’遭嫌棄的視頻在微博上熱傳。
一組節目把王思聰的照片和信息帶去有名的相親角,惹來一位尋找女婿的大爺連連發表了各種擔憂。
幼年期擔憂:這個...好像太帥了。
原來太帥,也是一種罪過。
成長期擔憂:倫敦大學?國外的大學啊,學歷高了。
學歷高了也不行?這和我們說好的不一樣啊!
成熟期巔峰值擔憂:董事長?錢肯定有點多。
那麼,有多少錢的才行呢?
大爺:在北京,(工資)起碼一萬元以上吧。
最後大爺森森談了口氣:
這樣的條件,要在北京二環買套房,可能還是蠻費力的。
大爺,您吶可能會是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
錢不是萬能的,錢都是萬達的。
除了這位大爺,其他給自家閨女相親的大爺大媽也都對王思聰做出了評價。
王思聰什麼都好啊,職業好,長得好。
可是最後都不願意選他做女婿。
他太本事了,女兒不一定非要選董事長,基層的穩定的都可以。
他是董事長,可我家孩子是普通職員,他們將來肯定是缺乏共同語言的。
他竟然喜歡打遊戲?年輕還是要不斷地學習啊!
他長的太漂亮了!我的女兒 一般般,不一定要找這麼漂亮的!
到最後,雖然王思聰沒有人要,但相貌、工作等都得到了大媽的一致肯定。
相比勤奮努力備受肯定的王思聰,下面的幾位小哥就很可憐了。
郭敬明的照片一出現,從長相開始就被嫌棄得體無完膚:
我不喜歡這種尖尖的臉型,這眼神也不好,好像很容易發脾氣。
並且,作家這個職業似乎也並不受到待見:
他這樣的,好像之後也沒做出什麼成績來,平時生活不好的話,容易發脾氣哦,沒有安全感的。
(生活質量一般,同為寫作職業且並沒做出什麼成績來的我,輕輕擦去了眼角的淚花...)
小嶽嶽岳雲鵬的照片被端詳了很久,大爺硬是沉默了半天...
令人顫抖的沉默...
最後,大爺還是選擇了直言不諱:
這個首先,外形我就不喜歡。
看了這則充滿惡趣味的視頻後,不禁回想起在今年7月,各大網絡平台以及我的朋友圈被刷爆的一篇文章。
名為《中國式相親價目表:我兒子才33,不考慮沒北京戶口的姑娘,有戶口殘疾也行》。
文章以門當戶對,不找外地人,以及屬羊歧視和必須有房等條件,逐字逐句概括出了中國式相親鄙視鏈,和中國式相親價目表。
筆者以北京中山公園、地壇公園等相親角的見聞為出發點,所得結論是否適用於全中國的婚姻市場呢?
如若不能,那麼這些鄙視鏈和價目表就帶着一點聳人聽聞,撩撥地圖炮製造眼球的嫌疑了。
其實,大爺大媽自發組織形成的相親角,其誕生和運轉,本身就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社會現象。
除開本身的兩性情感,還帶有父輩人的焦慮、欲望以及我輩人的偏見。
其間充滿矛盾和權力的駕控,反映出了當下兩輩人的一系列社會需求。
本着不貼標籤,不地圖炮的心態,通過在成都人民公園相親角一手資料的實地探查以及對北上廣深相親角二手資料的查閱。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為各位還原一個真實而深層面的相親角。
在人民公園裡似無頭蒼蠅一般瞎轉悠了半天,最後終於找到了這片傳說中的相親角。
一個二十來歲的女生,170的個子站在相親角裡面,還拎着個相機,實在顯得突兀。
我大概是這方圓寸地里,唯一的一個年輕人吧。
相親角,是一個圈子,有着屬於這個圈子特有的規矩。
如果一個小年輕,想為自己找對象,而親自奔赴相親角,這就是屬於壞了規矩不成體統的另類人。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是放滿簡歷鋪在地上相親,而你跑來真人秀,自然就成了相親角里顯眼的一員,搶走了被人的資源,自然不受其他大爺大媽待見。
就像進人才市場也有文憑做門檻,在相親角亦如是。
在相親角興起的中大型城市裡(如北上廣深到杭州濟南成都等)都有一些列不成文的市場淘汰機制。
就拿北京上海來說,進角標準則是:子女均有一套自住房,其父母也有本地的自住房。(言下之意為:父母不會與子女同住)
也就是說,有條件進入相親角,並且會守着自己子女的簡歷,而不是放上簡歷匆匆離開任其飄零的父母們,基本上都能供得起兩套及以上的本地住房,有城市戶口。
其中大多數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較高,或者是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技術專家、國家幹部、管理人員等)的社會中產階層人員。
而簡歷中的帥哥和美女,也都以白領居多,也是年青一代人里的中產階層。
具備這類條件的父母們,大多屬於知青一代里的返城青年。
上山下鄉歷經文革,是她們這一代人共同擁有的人生經歷。
而現在年關將至,備受逼婚之苦的城市小年輕們,一想到逢年過節回家,被父母親戚問起:
你都多大了,還不結婚啊?
胸口揍疼,哀怨悲戚,怎一個怕字了得。
但實際上,大多數的城市青年們,是無法體會到這一部分父母心中那個怕的。
01 父母的焦慮:
為何相親角如此看重學歷?
回顧歷史,在1947年-1959年出生於城鎮,並於1967年底-1979年初,當時進行上山下鄉的青年共有1674萬人( 陳意新《從下放到下崗1968-1998》 )。
這一代青年人在當時的十幾年中,教育幾乎完全被停滯。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大學找那個也只接受了約55萬餘人的知青。( 劉小萌《中國知青史——大潮》 )。
因此,在那個時代,不同於當下遍地大學生的情況,那年頭的文憑是比金子還要珍貴的東西。
而教育程度也成為官員提拔、企業領導等的重要參考標準。直至1983,文憑則直接成為了升職與否的基本依據。
也就是說,你想從普通無產階層,上升到中產階級,那麼文憑則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更何況,隨着時代發展,學歷的重要程度日漸凸顯。
相信我們這一代人,從小都被念叨過這樣一句話:
你如果不好好學習,上不了好的大學,以後就沒有好的工作,就沒有錢,沒有好的生活。
就像天冷了快穿好秋褲的道理一樣,我們都有着來自不同地區的同一個爸媽。
因為他們親眼見過千軍萬馬走鋼絲的高考,儘管解救了一部分知青幸運兒,但實際上更多的人則在後來年頭裡的下崗大潮中,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
因此,文憑往往能超越戶口和房產,成為了相親角父母交涉中,被第一個關照的問題。
大爺大媽們似乎並不關心這類問題。
當時大部分的下鄉知青,在缺乏情感經驗的前提下,匆匆結婚,而結果則是被永遠留在了農村。
即使當時沒有政策明文規定知青不可以談戀愛,但後來無論是招工、招生亦或徵兵,已婚青年都被拒之門外。
因此在當時知青一代的認知中,婚戀意味着有可能一輩子留在村里。
而搭上高考快車的幸運兒,見識了他人留在村裡的恐怖,經歷了下崗浪潮的衝擊。
在這輩父母的心中,愛情以及新婚甜蜜,沖淡不了經歷帶來的恐懼。
所以,在相親角,很少父母會提及感情或是三觀是否合得來這樣的因素。
對於他們而言,沒有誰能比曾為知青的自己更知道被耽誤的辛酸,所以本能的帶着對於婚姻的焦慮,走入相親角。
說他們把兒女貼上標籤進行談判和交易,確實太過片面。
操不盡的父母心,其實只是在他們的認知水平和人生經歷中,希望能為自己的子女某得更平穩、不被耽誤的人生。
02 欲望與買賣:
房產的背後代表了什麼?
除了學歷,在相親角還有一些被明碼標價的東西:戶口房產身高,屬羊的不要。
相親角之所以被大部分年輕人鄙棄,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就是關於戶口、財產的硬件篩選。
在相親角里,有一條潛規則:
原本來說,子女的婚房,絕大多數由男方父母購買,至少能付得起首付。
但這條規矩在相親角里,則被提升成為:
要求子女必須具備自住房。
相聚於相親角的父母,大多經濟條件都不差。很多女方家庭也買得起房子,但任然要求男方家庭也要買得起。
這裡,常常出入人民公園為女兒奔波的張阿姨,直言不諱地說道:
房子,我家是買得起的。但男孩子家裡還是得買。
道理很簡單,你家裡生了兒子,難道沒想過兒子長大了回去媳婦嘛?幾十年的時間,都不為這個做點打算做點準備?
好的家長都會考慮到這個問題,我總不能把女兒嫁到一個什麼都不管,指着蹭媳婦的婆家去。
嫁女兒也是選婆家,好婆家壞婆家,這個問題上就是差別。
而戶口,在相親角中(尤其北京上海等地區),就顯得更加一口價。
因此,很多年輕人覺得相親角充滿銅臭、勢力、現實,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在這個地方,確確實實是把這些都攤在明面上進行互相篩挑和談論的。
在本地人的家長眼中,戶口問題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方面是由於它關乎到社會資源的問題(如以後小孩上學等);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下鄉知青返回城市的父母,對於城市戶口的寶貴性,深有體驗,是與同人社會身份緊密相連的。
時至今日,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
個人價值的體現,由以前的政治身份為主導,變成了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個人品質為主導。
相親角之所以變得銅臭,也是由於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個人品質所折射出來的直觀表現形式。說白了,也就是:
錢財(儲蓄、車輛)、房產(戶口)、學歷(工作發展)、形象外貌(這也是要花錢打扮的)等,這一系列看得見的東西。
03 兩代人的狹隘
大爺大媽的狹隘顯而易見;
而我們的狹隘卻難以自查。
在相親角里,大部分的父母們,招女婿都比較關心:年齡、身高、職業學歷、戶口、有無車房這一類硬件設施。
而找媳婦則側重於外貌、身高、職業性格(是否顧家),學歷相當即可。
可見,郎財女貌這一傳統觀念,在相親角里確實得到了印證。
也正因如此,而立之年還混跡於基層工作的男性在相親角里幾乎無人問津。
而大齡剩女們的地位,也是黃葉飄零,非常尷尬。
吳大爺在人群中躊躇了許久,在與其交談中,他也是無奈提到:
我女兒優秀啊,北大的博士畢業。可是明年就35歲了,比她條件好的男人,基本也都40往上了。
可人家全要二十幾歲的小姑娘,要不是沒辦法,誰願意天天往這裡跑啊。
儘管如此,吳大爺心中也很明白,即便是在相親角,女兒也不會有太多的機會。
中國男性最理想的結婚年齡,通常在30歲以後;而女性則是從25歲起,便開始逐年遞減。
再加上女性體質上的逐漸衰老,以及生育期也有一定時限。
因此,在面對時間的問題上,現實對待女性遠比男性要殘酷。
即便同樣都是大齡階層,但剩男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選擇剩女的。
大部分的男性,往往都能通過30歲前後的自我奮鬥,獲取一定程度的經濟能力。
面對擇偶選擇,自然也會將重心放在二十來歲芳華正茂的年輕女孩身上。
女人一旦過了30,就很難做出選擇,大部分在相親角里的大齡女性,都只能處於被人挑選的位置。
其對男方的要求,也相對年輕女孩低了很多。
85後剩女與89年女性的相親角要求對比:
通過不完全調查了解到,家長在談論的到剩女時表示:
寧可選擇二婚女性,也不願意選擇三十好幾也沒結婚的。
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女人,到了這個年紀也沒有結婚,會擔心對方是否存在心理問題。
而大部分都市剩女們的觀念,其實也很簡單:
面對父母的催問,我的心裡也很焦急。百善孝為先,不結婚不成家,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不孝。
也許,放棄遇見自己喜歡的那個人,隨便找到一個能湊合過的,也挺好。
可是,最後還是對爸媽說了‘對不起’。我還是做不到放棄自己的堅持。
在她們眼裡,自己能力,已經足夠照顧好自己以及父母。
這早已不是需要女性去依賴婚姻來進階生活品質的時代了。
再者,也有一部分是由於身邊朋友結婚離婚又結婚再離婚這樣的情況,面對普遍增高的離婚率,心裡惶恐,害怕受傷。
與其如此,不如自己一個人活得自在一點。
談戀愛不好嗎,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來自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都市優秀小仙女。
在我走出相親角之後,回望這篇熱鬧景象,突然意識到:
所謂的狹隘,其實屬於整個人類,而並非是某一代人。
大爺大媽們畫出門檻,少有過問子女的真實需求,狹隘之處顯而易見。
而屬於我們自己的狹隘,卻難以自查。
誰不是一邊鬧着要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一邊又揣着蘋果想着蜜桃,睡過之後,天亮就忘了呢?
做這相親角的選題,最初是想和大家認真聊聊:
我們和父母,在婚戀觀、擇偶觀上產生過怎樣的分歧?
又或者是你們有沒有參與過相親,對相親角這一社會現象有怎樣的看法。
言至於此,竟有了另一番惆悵。
堅持自己的堅持,還是遵循社會趨勢,對於女性來說,很難。
同樣,事業與家庭,紅玫瑰與白玫瑰,情人與妻子,對於男人來說,也有太多太多的困擾。
人生,確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
現在是2017年12月20日,晚上10點43分。
聖誕節快到了,2018也快來了。
我站在成都某處的地鐵站口,點了支煙。
我不知道以後會遇見誰。
辜負誰,亦或是被誰辜負。
但我知道路在前面,時間不容許我原地踏步,趕不上末班車,就慘了。
我們的人生也不再會有第二個2017年的12月20日。
沒有重來的機會,前行,是唯一的出路。
(完)
標籤:
評論列表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求助
求助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