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有一種尷尬,就是剛認識的兩個人同在一個空間,彼此都不知道聊些什麼合適。就像五月天的歌「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的確,現如今網絡機械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每個年輕人,面對機械、手機、電腦的時間要比他人的接觸的時間更長。群體性「宅」又把所有的人推向了社交恐懼。
因此與剛認識的人溝通就變得更加艱難,許多人提到「聯誼」、「結識新朋友」,都敬而遠之,渴望但不可求。
同一空間裡四目相對,面面相覷,沒話題確實是非常尷尬的一件事。面對一無所知的對象,應該聊些什麼才能自然地打破尷尬,怎麼聊才能和對方建立親近感呢?
今天就圍繞找話題分享幾個小訣竅。
留心觀察,尋找話題線索。
記者如果接到任務明天要去採訪,那他第一件事要做的必然是了解採訪對象,把對方的主要經歷過一遍。如果是做深入訪談,要求就更嚴格,恨不得把人家家底都翻個底朝天。
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如記者般的提前了解談話/採訪對象。那麼初次見面,沒辦法了解對方的背景,怎麼辦?
首先開啟話題之前,基本的觀察是要做的:對方有什麼特點、處於怎麼樣的情緒狀態、是否願意和別人聊天.....如果對方整個狀態就是不想聊,也就識趣地繞開吧。
觀察對方過程中,注意兩點:
(1)共同點
雙方的共同點,是最合適切入的話題,能夠迅速拉近彼此的關係。
「我們會對跟自己相似的人和事有天然的好感。」這是心理學中「類我效應」的觀點。
而且這裡的相似是涵蓋方方面面,外在的衣着打扮,髮型穿戴,內在的性格,氣質,生活習慣,共同愛好,甚至是坐姿,站姿的相似都能換來好感。
許多資深銷售深諳此道,他們往往在第一次和客戶見面時,通過尋找共同點:「原來你也喜歡看NBA;原來你也是歌星的粉絲;原來你也有這幅畫...」,由此來拉近與客戶的關係。
港劇《讀心刑警》中有一個橋段:男主角帶着徒弟去酒樓吃飯,讓徒弟在旁觀察。此時進來
一群人吃飯,從進門那一刻開始,有人眼睛盯着櫃檯後的酒櫃,有人不斷尋找周圍的美女,有人在看附近客人桌上吃的菜,有人則一直低頭回信息。
一個進門就在看周圍客人在吃什麼的人,本身很可能就是個吃貨,和她聊美食,准沒錯。
拋磚引玉,
從當下的熱點話題開始聊起。
也許你無法通過觀察,捕獲話題線索,這時候,你可以選擇:拋磚引玉。
從當下的熱點話題開始聊起,比如最近的熱點新聞,剛上映的電影,最近的話題人物等等。
每個話題都不用談得太深,拋出話題之後,主要看對方的反應。
在對方反應比較熱烈,回復得比較多,說明這也是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這時候,就可以反主為客。本來自己是分享者,現在變成聆聽者。甚至通過發散性的問題,鼓勵對方多分享。
以請教的方式,向對方提問
辦公室新來一個小伙子,為人機靈,大家都很喜歡他。他似乎有種魔力,能讓許多同事都無保留地和他分享各路秘訣,他也因此成長得特別快。
他靠不是送禮請客,就是遇事愛提問,愛請教。
辦公室里經常聽到他說:「可能我比較門外漢,關於***,我有個疑惑請教一下你。」這句話都快成為他的口頭禪了。
分享自己困惑,虛心請教,就能很自然地讓別人對自己產生好感。而且大多數人都有好為人師的一面,面對提問,往往會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的看法。
隨時攜帶小道具,也能起到很好的破冰效果。
中國有句古話,叫「禮多人不怪」。提醒我們,在初次見面的場合里,帶上一些小糖果或口香糖,主動和對方分享,可以起到很好的破冰效果。
不管對方要不要,你都在通過分享,來釋放出願意與對方交流的信息。同時,掏出口香糖分享這個動作,也給雙方選擇適合的話題加入了一個緩衝時間,減少尷尬。
人,都是有回饋性的,面對別人的分享,自己也更傾向於分享他的信息。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銷售,就算自己不抽煙,也會隨身帶煙,見到客戶就遞上,此時煙就成了破冰的小道具。
❤
真正好的關係是兩人不說話,卻不尷尬。
但這種關係畢竟還是稀有。
更多時候,我們面對陌生人,只顧低頭族玩手機太沒禮貌,今天分享的留心觀察,分享熱點,請教對方,希望可以幫助你巧妙化解無話題的尷尬,增進彼此的親近感。
標籤:
評論列表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