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兄弟說:說不敢去搭訕女生,又想去搭訕,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知道問題的根源:
為什麼宅男會不敢去搭訕妹子?
其實,大部分是因為從小性格比較內向決定的。
小時候,無論成績好壞,每天放學回到家,不是寫作業或看書,就是打遊戲。
活動範圍狹隘,小夥伴很少,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
長大一些之後,家裡人不許談戀愛,所以很少接觸女孩子,每天就沉浸在自己的事業里。
畢業後,從事於人機交互的工作,比如IT程序猿等。
於是,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很多事情也從未經歷和接觸過。
因此,當突然接觸到新鮮事物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恐懼緊張感。
我們每個人都如此,突然要去做從來沒做過的事情時,或者突然要去接觸從未接觸過的東西時,就會緊張,有壓力。
看似簡單的搭訕,其實已經成了當下很多內向男生不敢逾越的鴻溝。
大概五六年前,在杭州旁聽過一個導師的宣講會。
他講的內容,由於年代太過久遠,基本都忘乾淨了。
但是有一句話我記憶很深刻:「女人希望被搭訕。」
其實回想起來,這句話不完全對。
準確來說,應該是:「女人希望被人有水準的搭訕。」
因為很多人搭訕只是憑着一股蠻勁,一腔熱血。
很多時候既沒有什麼技巧,也沒有正視自己和對方之間的差距,無視對方的反應,一意孤行。
這其實算不上是搭訕,是騷擾,應該被警察抓起來的那種。
搭訕是一門和陌生人社交的藝術。
有時候確實需要一點勇氣,一點「蠻勁」,但更多的時候還是基於禮貌和尊重。
所以在搭訕前,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善當下的自我認知。
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客觀的打一個分數,如果自己是4分的話,又憑什麼去搭訕一個8分的女生呢?(抱歉,給男女打分了)
所以,並不是只讓兄弟們去搭所謂的「高分」
更多的,是讓兄弟們去尋找和自己分數相接近的目標。
這樣,無論對雙方,都是公平合理的。
因此,我們不妨給搭訕下一個定義:搭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和一個陌生的女性之間建立起一個社交橋樑。
而日常生活也有很多場景,有些是完全沒有任何社交背景的。
比如說,你走在街頭碰到一個好看的小姐姐,或者是在辦公樓的拐角處偶遇其他公司的職員。
在這些地方搭訕,完全沒有任何社交場景,更多的要靠自己的運氣和勇氣。
而像是在火車上和對坐的陌生女孩聊天;
在一次漫展中和COSER合影;
在一次轟趴中和朋友的朋友聊天;
在夜店中和隔壁卡上的女生說話等等…
這些都是帶有一定社交屬性的場景,這些場合更適合新手去搭訕。
那麼,有的學員會問:為了提高自己的成功率,我可以開着豪車去街頭,校園搭訕麼?
我的回答是,可以,但是沒必要。
因為搭訕的本質是一門關於吸引的藝術,我們學習搭訕是為了提升或者是鍛煉自己的外貌,談吐,能量,社交技巧等等。
這些身外之物會提高你搭訕的成功率麼?
會,但是本質上暴露出來的依然是自卑。
因為這麼做的根本原因是:你不相信自己能靠自身的魅力吸引女人。
我們搭訕,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內核,何況這麼做,也違背了搭訕的初衷。
我們希望的是能夠隨意自然的去結識異性,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並不是像是一個飢不擇食的惡狼一樣在街頭遊蕩打獵。
在我們的搭訕中,沒有什麼過於刻意的「設計」,更多的是跟從自己內心的方向行走。
最後脫離對環境的束縛,做到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搭訕活動。
很多時候需要一個敏銳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
最近就明顯能夠感受的出來,身邊願意搭訕的人越來越多了。
我詢問過這些人,其實很多人並沒有聽說過搭訕這一行,或者聽說過也沒有深入了解過,學習過。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
說明這些人的搭訕行為是自發的,並沒有外力去推動他們。
這麼看來,搭訕這種行為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
因為社交是人的天性,傳統的中國人其實社交圈相對來說比較固化。
往前推二三十年,我們父母那一輩人談不談對象,和誰談,往往都是要家裡人,身邊的人的同意和認可才行。
結婚對象也很可能是領導,同事,親人,朋友等等介紹的,在大家集體意識都很強的情況下,個人的空間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而現在不同,如果你不去搭訕,那麼你的圈子很有可能一輩子就這麼大了,情感自由也無從談起。
所以希望每一個男生,無論有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課程,都要學會搭訕,這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技能。
很有可能因為你一次勇敢又禮貌的HI,你的人生從此變得不一樣。
正確的搭訕有沒有必要,你覺得呢?
標籤:
評論列表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求助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