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社會生存,與人交流是我們最最最基本的能力。
而認識一個人,從陌生到熟悉,都有一個過程。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聊天方式。
儘管我們沒必要讓自己成為溝通專家,對誰都能夠搭上話,但當我們面對一些基本情況時,至少也懂得怎麼跟別人交談。
所以,掌握不同情景下的聊天技巧,不管我們置身於什麼場合,跟別人交談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足。
以下六種基本的聊天狀況,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習一些技能的技巧,就能讓我們隨時掌握主動。
學會如何開始寒暄
不管是跟熟悉的朋友聊天,還是跟不太熟悉的對象談話,我們都需要建立一個情感聯動的切入點。
有了這個切入點,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打破彼此情感上的隔閡。而寒暄,就是構建這個情感聯動切入點的最常用方法。
寒暄相當於聊天的入門券。你擁有這張入門券,跟別人的情感聯動就會更自然,反之,你們的聊天就很容易引發尷尬、難堪等情緒。
換言之,寒暄的作用,就是為了建立恰當的聊天氛圍。當這個聊天氛圍建立起來,大家才會用更為放鬆、融洽、熟絡的情緒去交流。
而一般來說,寒暄的手段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以對方的近況作為切入點;
A:大明,好久沒見了,最近在忙什麼?
B:都是忙公司的事情,都沒時間休息了,你呢?
第二,以對方身上的顯著特徵作為切入點;
A:哇,這麼久沒見,沒想到你壯碩了這麼多啊!幹嘛去了?
B:我最近去健身嘛,辦了健身卡,每個星期去兩次,都堅持一個多月了。
第三,根據你所了解到的信息構建切入點;
A:咦?怎麼在這裡見到你啊,看你的朋友圈,不是說要去泰國旅遊嗎?
B:沒去成啊!原本是這樣打算,但突然家裡有急事,只能下次再去了。
第四,從彼此的共同點構建話題;
A:小蘭,很高興見到你啊,沒想到你也喜歡來逛書店啊!
B:對啊,我平常也有閱讀的習慣,今天有空就來書店看看有什麼新書啦!
打招呼是寒暄,關心對方近況是寒暄,看到別人買了一台新手機,也可以去寒暄。
無論是在街上碰到朋友,還是在其他場合接觸一些認知的人,懂得怎麼同各國寒暄構建情感聯動,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懂得根據反饋擴充聊天話題
寒暄是入門券,當你入了對方聊天的心門之後,接下來就到正式的交談了。
畢竟我們不能一直停留在簡單的寒暄上,否則寒暄完了後,突然找不到話題,大家就很容易面面相覷,尷尬了。
這時,你就需要根據寒暄所得的信息,進一步去擴充聊天話題。
擴充話題的方式,大致上有兩個基本的做法:
1,適當提問(開放式提問,封閉式提問);
2,偶然講述(談論自己,談論別人);
提問的作用,就是為了獲取話題未知部分的信息,而講述的作用,就是針對已知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補充交談信息。
在談話中,這兩個方法要穿插運用,不能一個用到底,否則前者就好像「查家宅」般的煩人,後者就是自說自話,忽略他人。例如:
你:小蘭,很高興見到你啊,沒想到你也喜歡來逛書店啊!
她:對啊,我平常也有閱讀的習慣,今天有空就來書店看看有什麼新書啦!
你:真的嗎?挺讓我意外的,沒想到你平時嘻嘻哈哈的樣子,私底下居然有這麼文靜的愛好。(針對別人的情況進行講述)
她:誰說嘻嘻哈哈的人就不會看書啊,我每個月至少會看完一本書的。
你:不得了啊!那你平時都是看什麼書呢?(適當提問)
她:心理學方面的科普類書籍吧,我喜歡看一些能夠觸動人心,深入探討自我的書,可以讓我更好了解自己。
你:好了,我以後都不敢得罪你這個心理學專家了!(講述自己的看法)
想要擴充話題,你就要懂得什麼時候要向對方提問,什麼時候進行自己的講述。也就是說,從發問當中獲取交談信息,然後針對這個交談信息,講述自己的觀點。
這才能構成自然的聊天。
如何流暢地表達你的觀點
對於很多人來說,提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對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尤其是說超過三句以上的話,就很容易說得磕磕碰碰,無法順利進行表達了。
在日常生活當中,說話不順暢的原因有三種:
1,對說話有心理恐懼;
2,急躁地想儘快把話說完;
3,還沒生成表達的思路;
怎麼解決它們呢?
對於第一點,最重要的是加強你的自信心,用一個大方、自然、平等的態度去跟別人聊天,不要害怕。而第二點,就是鍛煉自己有節奏地放慢說話的速度。
這裡重點來說說第三點的問題。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進行順暢的表達,是因為他們這種「不順暢」的表達定勢,已經變成他們的習慣了。
只有矯正這種錯誤的表達定勢,學習正確的表達思路,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而正確的表達思路,常用的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根據首句作為表達的導向;
所謂「首句」,就是我們說出來的第一句話,也是我們表達的中心觀點。只要順着首句的意思一直往下表達,就能完成整個表達。
我們熟知的「金字塔表達法則」,就是這個表達方式,第一句話就是中心觀點,以此作為表達方向,接下來的每句話都圍繞它做闡述。
如「我們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難成為富人,因為這需要運氣的加成」,這是首句,以此作為導向,接下來你就圍繞着它去解釋,為什麼你有這個觀點。
只要你後面的話都是圍繞這個核心觀點去說,就很難會「跑題」了。
第二種,以句與句的接龍方式組織語言;
我們都玩過「詞語接龍」,而「句子接龍」,就是相似的運用。
當你說出第一句話後,第二句就順着上一句的意思接着去說,第三句又順着第二句話的意思接着去說,如此類推。
如「我們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難成為富人,因為這需要運氣的加成」是第一句話,那麼第二句,就可以根據第一句話的意思繼續說出可以」這個世界上的窮人,難道都是不努力嗎?難道他們都是活該窮的嗎?很多窮人也付出努力了,卻依然還是窮人。「
第三句話就可以根據第二句話的意思,接着說:「說到底,運氣還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因素。我們當然要鼓勵努力,但忽略運氣說努力,只是耍流氓而已。」
不管你每一句話怎麼說,只好句與句之間的思路是相通,意思的相連的,你這番話就順暢了。
學會高情商地說話
聊天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的。
也許你不小心說錯話,或者開了不該開的玩笑,不管什麼原因,這些錯誤的談話,都會引發尷尬,觸動他人的情緒。
如果你經常犯下這種錯誤,你就很難稱得上是一個高情商的人了。
那在社會交往中,什麼樣的的聊天才算是」高情商「呢?
下面四點,只要你懂得有意識去避免,就算你無法說出一些沁人心扉的暖心話語,至少也不會給人低情商的感覺。
1,考慮到彼此的身份;
2,顧及到對方的自尊;
3,不要損害對方的利益;
4,避免勾起對方不好的情緒;
例如對方是前輩,你請求對方說:「老師,你把昨天的教案給我複印一份好嗎?」
這句話就沒有估計到對方的身份了,看似是請求,但你卻沒有權利要求對方為你做事,對方也就沒理由特意抽時間為做這件事。這種談話,明顯就越界了。
再如對方沒頭髮,你就開玩笑說:「光頭很好啊,下雨都不用吹頭髮了。」你以為這是開玩笑,但萬一對方介意自己光頭,你這種話就沒有顧及到對方的顏面,傷害了他的自尊了。
而你懂不懂就叫別人請吃飯、請喝東西,拒絕還說對方」沒良心」之類的氣話,這種損害到對方情感和物質利益的話語,就會讓人感到討厭。
至於最後一種就不用說了,對方家裡有人過世,你安慰別人說「人生自古誰無死啊」,這種看似安慰的言語,只會更加容易勾起對方不好的情緒,儘量不說,或者謹慎去說,才是高情商的做法。
有些話,沒必要說就不要去說了。當你意識到自己真的得罪人了,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誠的道歉,說聲對不起。
真誠地表示歉意,比起任何的語言技巧更有用。
如何應對刁難
當然,就算你說話很真誠,也難保別人不會得罪你。
我們可以高情商地聊天,對方未必就能夠如此去跟我們聊天。所以當遇到對方無理的刁難,我們就不要被動接受,而是要主動做出反擊。
不管我們遇到什麼刁難,其核心的處理方式只有一種,就是化被動為主動。《孫子兵法》說的「致人而不致於人」,就是這個 。要懂得把被動的處境,變為主動的掌控。
否則當別人罵你蠢時,如果你不做出應對,被動接受,你就只能「吞下」這個嘲笑,承認自己比說話者蠢。
為了扭轉這個局勢,你必須要反駁對方。怎麼做呢?一般都是按照對方的邏輯製造相同的話語,以此返還給對方。看看著名的童話大王安徒生是怎麼做的?
安徒生平素衣着極為簡樸。
有一次戴着一頂破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個路人笑問他:「你腦袋上邊那個玩意是什麼?能算是帽子嗎?」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面的那個玩意是什麼?能算是腦袋嗎?」
安徒生的笑話將路人譏笑他的話里的「帽子」和「腦袋」互易,巧變語序,既戲弄了這位好事者,又解脫了困境,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對方刁難你,肯定會有他自己的邏輯。只要你能夠找出當中的邏輯漏洞,你能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裡說的「刁難」,儘管是指那種惡意針對他人的言語,但有時候朋友之間的玩笑,也是適用的。
例如你朋友打趣跟你說:「我覺得我們根本不是好朋友,因為你都不主動請我吃飯。」
對方的邏輯就是「朋友」和「吃飯」之間的關係,你就可以抓住這個邏輯漏洞,化被動為主動,反擊說:「是啊,這就是好朋友啊,畢竟不請吃飯,不是我們兩人的共同點嗎?」反駁對方也沒有請你吃飯。
怎麼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多看一些跟邏輯有關的笑話,分析例子所運用的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夠熟悉了。
聊天的注意事項
你說出來的話,就塑造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說話的姿態是粗魯無禮,你留給他人的印象就是粗鄙、低俗;如果你說話的姿態是大方得體,那麼你就會給人一個斯文、有素養的感覺。
想成為一個好的談話者,你必須要注意自己是用一個什麼樣的姿態去說話的。
其中,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不要過度表達;
什麼是「過度表達」?當你說出一些情況沒必要的話語時,就屬於「過度」了。
例如你女朋友做菜不小心打翻碗碟,你關心對方說:「你有沒有事?受傷沒有」這就是情況所需要的恰當的表達。
但如果你在基礎上,繼續說一些超出情況所需的話語,如「你怎麼就這麼蠢,做個菜都能打爛東西」,那就屬於過度表達了。
一個好的談話者,會懂得控制好自己表達程度。
第二,不會過分解讀;
我們都會對別人的話語進行解讀,這很正常。但如果你以超出當下情況的設想進行解讀,就很容易犯下「過度解讀」的錯誤。
例如你跟朋友打招呼,朋友只是簡單回應你兩句走跑了,而你把朋友的回應,解讀為對方對你不禮貌,不夠朋友,導致自己心情受到影響,這就是「過分解讀」了。
你可以會因此而說出一些不必要的話語,去批評朋友,這又會導致過度表達。
平時說話注意這兩點,就算你無法成為一個侃侃而談的人,也會留給別人一個「會說話」、「會聊天」的感覺。
如果聊天讓你感到很難,試着按照這些方法去做。
標籤:
評論列表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求助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