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春餅是立春節氣的一大飲食食俗,該食物是先用面製作一張張麵餅,然後再將一些蔬菜烹製好用麵餅捲起來,即為春餅。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每年立春日,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勛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宋陸游有詩句:「春日春盤節日新」。
有記載說宋代宮廷的薺菜迎春餅是「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春餅薄如蟬翼,這裡記載的是用稀面在1種平鍋上抹一下,即成極薄透明的餅,用來包薺菜餡,然後用油炸出的春卷(又叫春盤)。春餅、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徵。
立春吃春餅的傳說:
傳說一
京東春餅(香河春餅)的來歷相傳遼末,有一支運糧的官船,不幸沉入河中,打撈後,於此處築台晾米,故此地得名晾米台。
後有許氏遷此落戶建村,取名許家台,許家人逐漸發現此地沿河岸邊無需耕種便有莊稼長出,感嘆神奇的同時也欣喜於自己的幸運,遂在此地繁衍生息,因北方多擅長麵食,一家人開始以當地自然生長的小麥為原料烙制薄餅販賣於路人或舍於路人。
由於店家人好而且手藝精湛,逐漸名聲鵲起,當時人稱「許家香餅」,又因北方人自古就有「春盤」的說法,慢慢傳為「許家春餅」,隨後周圍村落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並捲入各類應季菜品食之。
傳說二
民間還流傳着這樣一個有趣的春餅來歷故事:相傳宋朝年間,一個書生名叫陳皓,有一位賢慧的妻子叫阿玉,兩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陳皓專心致志讀書,但常忘記了吃飯。這可急壞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做春餅這個辦法,春餅既能當飯,又能當菜。陳皓邊讀書邊吃春餅,餐餐吃得香,讀書的勁頭更足了。
不久,陳皓赴京趕考,阿玉又製作春餅並用油炸,給丈夫當乾糧。結果,陳皓得中狀元,高興得把妻子做的春餅乾糧,送給考官品嘗。考官一吃,讚不絕口,頓時寫詩作文,稱之為「春卷」。從此,春卷名聲大振,傳到民間各家各戶,形成家家戶戶都吃春卷的風俗。後來,春卷競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進貢的上等禮品,被雅稱為「玉餅」;皇帝賜食群臣,稱「玉餅瓊餚」,寓意迎春、咬春、祝福。
標籤:
評論列表
每次有疑惑都會請教,你們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謝謝!
可以幫助複合嗎?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