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2歲的女孩,整天抱着手機,不刷牙不洗澡,飲食也不規律,去看了心理醫生,確診為輕度抑鬱症,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她稱呼為小雅(化名);小雅的父母都要上班,平時工作繁忙,對於孩子目前的情況感到非常無奈又痛心,希望能得到廖老思團隊的幫助;
根據小雅爸爸向我們求助反饋的信息,小雅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 整天抱着手機,手機成癮
小雅爸爸無奈說道:「孩子現在整天就是抱着手機,簡直就是上癮了,有時候喊她,她也不搭理人,有一次我叫她別再看手機了,讓她寫會作業,學習一下,她當時就很不耐煩,拿着手機就回房間去了,還把門給鎖了,那天晚上連晚飯都沒出來吃,澡也沒洗,我敲門她就大聲說別煩她,我估計她一直在房間裡玩手機,不想被我們管。
到了晚上十點鐘她還沒出來,我和孩子媽都很擔心,我就給她點了外賣,放在客廳桌上,然後發信息跟她說,我們先去睡覺了,隔了半個多小時,她才開門出來拿了外賣,應該是餓到不行了。真是讓我們又心疼又無奈。」
2. 不刷牙,不洗澡,生活習慣一團糟
說到孩子的個人衛生這件事,小雅爸爸真是啼笑皆非。根據小雅爸爸的介紹,小雅在家的時候常常不刷牙,不洗澡,飲食也不規律,特別不講究個人衛生。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小雅爸爸忍不住在飯桌上說起來:「小雅,你能不能洗個頭洗個澡,沒見過哪個女孩像你這樣的。」
爸爸話剛說完,孩子就把筷子甩在桌上,哭着說道:「你就知道拿我跟別人比,我就是不洗,你能把我怎麼樣?」結果,小雅真的連續一個星期都沒有洗澡,後來孩子媽媽好說歹說勸孩子洗了個頭。
3. 患有輕度抑鬱症,情緒時好時壞
因為小雅在家情緒時好時壞,而且對父母的話特別敏感,總是會曲解父母的意思,後來小雅爸爸帶她看了心理醫生,診斷為輕度抑鬱,醫生開了抗抑鬱的藥物,也給孩子做了心理治療,一開始有所好轉,但近期感覺孩子的情緒又糟糕了很多。
小雅爸爸說:「孩子雖然有做心理治療,但時間不規律,主要是她有時候不配合。我們也不敢強迫她,現在大部分時間也順着她,但有時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小雅爸爸內心十分痛苦:「我現在只希望她能放下手機,搞好個人衛生,學習上我不敢要求她了。」
經過和小雅爸爸的深入交流,我們逐步還原了小雅所在的原生家庭環境以及父母錯誤的管教方式,並提出針對性改善建議,列舉如下:
錯誤管教一:孩子爸經常對孩子嘮叨催促,說不聽就打,粗暴管教剖析:
小雅爸爸說:「孩子放學回家經常就看電視或者玩手機,我就會說:『你先去寫作業,作業完成了,你想玩多久都可以。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會乖乖去寫作業,有的時候我說了幾次她還是拖拖拉拉不去寫作業,我就會沖孩子發火。」
如果她還是不聽話或者跟我頂嘴,我就會拿出家裡的戒尺打她,她害怕就會妥協了。現在想想,我對孩子的教育太過粗暴了點。」
專欄放下焦慮|別讓壞脾氣毀了孩子作者:廖老思父母加油棧69幣102人已購查看建議:在個案輔導過程中,我經常跟家長朋友強調,在教養青春期孩子過程中,父母最需要做得就是幫助孩子擺脫錯誤的情緒模式。很多父母不理解,為什麼青春期孩子有那麼多問題,我們父母卻偏偏要從情緒模式上入手呢?
這是因為心理學家們通過大量案例統計調查發現:但凡孩子心理有情緒,他就難以發展出對自己身心以及未來有利的行為。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前段時間發生的一則新聞:一名初二的男生,因為上課玩手機,被老師沒收後,直接從教學樓跳下來,當場斃命,另外一個15歲男孩,因為熬夜玩手機,後來和媽媽發生肢體衝突,手機被媽媽從陽台上扔了下去,孩子想都沒想,也直接從陽台上跳了下去;
以上這些血的教訓無疑給我們父母敲響了生命的警鐘,也告誡了我們,如果我們沒有關照到孩子的情緒,等待我們的一定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極端悲劇,那問題出來了,孩子的情緒到底哪裡來的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受原生家庭父母消極情緒影響——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父母是帶着情緒進行的,那麼,我們就等於把孩子當成了父母情緒的垃圾桶,一股腦地把自身的消極、負面、焦慮情緒,全部宣洩在孩子身上,徹底淹沒孩子的理性大腦,導致孩子的理性思維難以發揮出作用,被迫淪為情緒的奴隸,被消極情緒徹底綁架了;
因此,青春期孩子之所以敢對父母爆粗口,甚至對父母動手,實際上與孩子的本性是無關的,但是與孩子的情緒模式卻密切相關,換句話說,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情緒模式,卻又想要影響改變孩子,簡直是難如登天。
一個聽了我建議的媽媽,在堅持了60天智慧教養實操訓練後,給老師發來了孩子近期的改變反饋:
「感謝廖老師以及他的團隊這段時間一如既往的耐心傾聽、陪伴以及專業的指導,老師們都非常有涵養,總是站在我的角度帶着同理心幫我分析問題,說出我在教養過程中犯的錯誤的要害,但並沒有指責,而是仔細分析了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正向引導孩子;
每當我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是廖老師的加油打氣,教給我正確的方法讓我有能量去堅持,這段時間的課讓我明白了:媽媽也要管理自己的情緒,在孩子煩躁時不管教,不用恐嚇教育孩子,不勾起孩子對痛苦往事的回憶,孩子有時對父母無禮只把這件事當成一件獨立的事件,不給孩子貼標籤,不為這一件事全面否定孩子,不讓自己陷入低自尊狀態。
經過這段時間學習,我的孩子以及家庭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管是在生活方面,還是在學習方面,孩子變得越來越積極、主動,願意和父母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現在每天放學回到家,不需要父母提醒,都能夠自動自發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另外,玩手機的時間也大大減少了,有時候,就算玩,也能夠控制,不再像以前一樣,每天通宵熬夜,看到孩子正在一天一天的變好,我對孩子以及這個家未來的改變,充滿信心,再次感謝廖老師及其團隊每次輔導不厭其煩,有幾次都超時了好久,辛苦了!非常感謝!我也要加油讓自己做得更好!」
另外,這個媽媽還將近期所學的心得感悟進行了整理,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1.媽媽要做這個家的定海神針,不僅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要對孩子爸爸繼續正強化,保持情緒的穩定。
2. 孩子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說明她的自我認同感在提高,和孩子聊天能同頻共鳴.還可以引導一下孩子的想象力。
3. 孩子讓我們幫忙做事,要從積極的方面想,幫孩子做事,可以連接我們和孩子的感情,讓她對父母依戀,同時偶爾也要拒絕幾次,讓她知道在家庭之外不是所有人都會對她百依百順的,也可以讓她幫忙做事,她如果拒絕了,我們也會高興的接受,讓她感受到被拒絕也是很平常的事,提高她的抗挫能力。
4. 孩子喜歡分享,對她的未來是有好處的,讓她的人際關係得到發展,以後要重點強化。
5. 孩子願意增加培訓,只是我們把親子關係變現了,她從內心的觀念沒有改變,她不是一定要去重點班,要一分為二的看,父母要有輸得起的心態: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
6. 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誤,有利的地方強化,不利的地方削減,我們要調整觀念,父母不要有匱乏意識,總覺得孩子不夠好,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問題的人,不要活在自己的假想中。
錯誤管教二:父母習慣性地跟孩子講道理、說教、責備訓斥及否定
剖析:在問及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最常採取的方式,小雅爸爸回答說:「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會先跟孩子講道理,告訴她應該要怎樣做才對,說教比較多。最常說的話就是:『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怎麼就是不聽呢?你這樣下去怎麼行呢?記住沒有,下次可不能這樣了。』」
建議:很多父母喜歡直接指出孩子的問題,說孩子這裡不好,那裡不行;這裡不對,那裡要改進,總之不斷地向孩子提意見,說要求,約法三章,強制管教;
其實,我們很多父母都忽略了一點,就是孩子被父母修理得越多,孩子的心理就越容易出問題,我們父母的道理講得越多,孩子對自己的認同度就越低,對自己的評價(自我意象)就越低,他的自我價值感就越低;
如此這般,孩子就越難以發展出積極正向的思維和行為;而且孩子會朝着父母不認同的方向越走越遠,在消極的泥潭上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
這就好比,一個人越是告訴我們,不要想藍色,我們越是忍不住要想藍色,甚至還會擴展到什麼是藍色,哪些東西是藍色的,為什麼不能想藍色,最後導致的結果是滿腦子都是藍色,這就是「負強化」管教行為——越是禁止,越是渴望;
同理,父母越是禁止孩子玩手機,孩子做夢都想玩手機,越是禁止孩子玩遊戲,孩子通宵達旦都要玩遊戲,越是禁止孩子熬夜,孩子就把熬夜當作是對自己生命的獎勵,而不是當做對健康的摧殘,這也是為什麼父母越是強行管教,孩子手機遊戲成癮越嚴重的根本原因所在!
專欄13招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作者:廖老思父母加油棧139幣1,604人已購查看怎麼辦?從現在開始,告訴自己,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被父母修理的,更不是為了被改造的,而是為了實現自我獨一無二的價值的,除非父母真正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性,並且系統學習以及掌握正確科學管教孩子的方法;
否則,我們管教孩子的初衷與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結果,難免會南轅北轍,事與願違,適得其反了。
我是廖老思,專注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歡迎大家在評論處分享自己教養青春期孩子的經驗或感觸,也可私信留言和老師傾訴孩子問題及困惑,希望能為每個無助的父母及家庭點亮希望的燈!
標籤:
評論列表
我朋友諮詢過,還真的挽回了愛情,現在兩人已經結婚了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求助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