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你們都是高嫁的嗎?社會輿論為何要如此傷害女人?
我以前寫過《男女矛盾為何愈演愈烈》的文章,粉絲太少反響平平。最近看到網上很多聲音太多聲音說女人攀附,想通過婚姻獲得生活質量的提高。為什麼這種聲音越來越多?這是對女人精神上的另一種深深傷害!這是男權社會對女人的新型精神攻擊!連很多女人對階梯式擇偶標準都差點信以為真!
各位讀者,你身邊有多少女孩是高嫁的?
從我家三代人的婚姻及其三代人同期的男女婚姻相處模式可以分析一二。
先說我的爺爺奶奶,我的爺爺(1923——2000年)活了76歲,奶奶(1924——2013年)活了89歲,奶奶大我六十歲整。那時候我還太小,聽得奶奶跟我說她和爺爺以前的事,當時沒多加分析。現在想來,肯定也是當時農村的一個縮影。
爺爺少年期學過武術,成年時想去當兵,可是家裡情況不允許他去當兵。爺爺的爸媽,我稱呼他們為姥奶姥爺。奶奶說爺爺年輕的時候,姥奶姥爺都是眼睛有問題的人,眼睛基本上是瞎的,生活難以自己完全自理。那時候村里都還是生產隊,憑勞動拿公分,爺爺家只有他一個人能出生產隊,爺爺還有個姐姐很早就出嫁了,不知道那時候是不是出生的孩子存活率太低的緣故,爺爺家是兩姐弟,我奶奶家也是兩姐弟,可我的爸爸有四兄妹,媽媽有九兄妹。按照以前不實行計劃生育,爺爺奶奶各自的兄妹應該更多,可是他們只有兩個。說我爺爺和姥爺家的情況就是想說爺爺在娶奶奶時,家裡沒有經濟優勢,頂多是門當戶對,因為大家都窮。所以,我奶奶沒有高嫁,那時候的女人很多沒有高嫁。
我的父母婚姻:我的媽媽(1958年出生)家裡兄弟姐妹眾多,媽媽有讀完小學的,那時候農村女生很少有機會讀書的,我有三個姨媽都是沒上過一天學,媽媽是姐弟里最小的一個,有上學的名額,五個舅舅都是上過學的。我爸(1950年出生)只上過初中,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年代他竟然是28歲才結婚的大齡男青年,同齡的男生應該22歲左右都會結完婚。可能是家庭經濟條件太差,我爸媽婚姻是「扁擔親」,我小姑嫁給我一個舅。「扁擔親」就是父母用女兒給兒子換一個媳婦回來,兩兄妹跟另一對兩兄妹換婚,所以不說我媽我姑那年代女人是高嫁,為了哥哥能娶上媳婦,女人連自己選擇婚姻的權利都沒有,被父母這樣安排了人身大事。我村里還有一對叔叔嬸嬸也是這樣的「扁擔」婚姻,比我爸爸小十歲左右。你們村裡的姑姑輩女人有高嫁的嗎?
再說我和我姐,我姐(1979年出生)嫁給我姐夫,我爸媽沒要一分錢彩禮,我姐夫家條件很一般,他父母可能還沒我爸媽有錢。我跟我老公都是農村里難得的大學生,我們結婚是裸婚,所以我媽肯定沒有收一分錢的彩禮,所以哪來的高嫁?縱觀我的女同學,平嫁的太多太多。農村里80年代中期出生及以前出生的人,相親都是只看個人資質沒看家庭條件。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刮過一陣風,說結婚要車要房。
結婚條件越來越高才幾年時間,輿論為何到處指責女人的擇偶標準導致那些亂七八糟的社會問題?女人有真正自由擇偶權才多少年?男人就沒問題嗎?為什麼沒有人出來指責男人有問題?男權社會明目張胆地包庇男人,男人為什麼還不改變自己?
現在的剩男絕大多數在農村,那些寫作者有誰真正說出來過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農村剩男問題,我的討論年齡大致定在1980——1992年出生的人,他們這一代的父母普遍重男輕女,他們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很少要他們做家務,最嚴重的是他們從小看着自己的父親對母親隨心所欲地家暴,那時候沒有家暴的概念,沒人譴責家暴行為。所以現在所說的農村剩男里,文化程度不高,大多骨子裡有家暴傾向,因為他們覺得那是小事,打女人常見,小時候見得太多了也習以為常了。
女人,尤其是農村通過讀書走出來的女人,高材生,她們會選擇農村男人嗎?她們敢嗎?他們身上有可怕的陋習,有從小父母當寶貝供着的大男子主義,女人咋敢選擇?有專家還說把農村剩男往大都市轉移,和城市剩女組婚,他們和她們之間,差的是一星半點嗎?
社會剩男剩女問題,不是女人的責任!不要把事全怪在女人頭上!多半女人只是想平嫁不想高攀,但婚後得一起做家務帶孩子吧?畢竟家是兩個人的,做家務和帶孩子不是女人的天職,如果做家務和帶孩子算天職,男人也理應和女人分擔這兩份天職!
社會輿論不要再傷害女人了!女人還沒真正與男人平等,別說漂亮話了。女人是弱者,欺負女人算什麼男人本事?
標籤:
評論列表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