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緒療法(合理的情緒是戰勝抑鬱的關鍵)

情感導師 41041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本文選自"心理學說"的付費課程《對抑鬱症說不》專欄, 如需購買全部課程,請先關注"心理學說"賬號,查看專欄《對抑鬱症說不》課程簡介,如本課程內容能讓您的抑鬱症狀有所改善,或讓您更好的應對抑鬱,歡迎訂閱購買。

作者介紹:快樂大沈,心理學說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諮詢心理學碩士。

以下是正文部分(這是專欄第10節, 共20節,其餘10節會陸續更新)

本章節內容綱要:

在成為心理師之前,我也患有抑鬱症長達三年,在家人的陪伴下我去看了醫生,醫生只開了一些緩解抑鬱症的藥物,並建議我找心理諮詢師。後來,我在深圳某心理諮詢所進行了長達半年心理治療,痊癒後,經過不斷的學習我也成長為一名心理師。然後我才知道,原來治癒我的就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在後面的諮詢工作中,我也用這套技術治癒了很多抑鬱症患者。今天把這套技術分享出來,希望能讓更多的抑鬱症患者受益。

合理情緒療法(合理的情緒是戰勝抑鬱的關鍵)

本章節正文: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合理情緒療法)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是認知行為治療(CBT )的一種,它在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它的主要聚集於,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學習容易,操作簡單,效果明顯。是20世紀50年代由艾里斯在美國創立,它是認知療法的一種,因其採用了行為治療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療法。

學習建議:本章節專業性較高,建議分段學習;ABC理論非常重要,如果是為自己疏導,要知道ABC理論的分析方法,不明白地方請及時與作者交流!

一、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基礎——艾里斯人生觀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是建立在其ABC理論的基礎之上的,而其ABC理論則是建立在他對人性的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想學習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療法,首先必須了解艾里斯的人生觀。簡而言之,艾里斯的人性觀包括以下五點:

人是與生而具有理性與非理性的特質。人有理性思考的潛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傾向。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去行動的時候,就會體驗到愉快,就是富有競爭精神的人,就是卓有成效的人。情緒是伴隨人們的思維而產生的。人們情緒的困擾源自於本身的非理性思考,而非外在世界的事件。人運用理性思考時,會產生積極正向的情緒;人運用非理性思考時,則會帶來消極負向的情緒。人們的不好情緒會帶來不好的行為;人們的好情緒則會帶來好的行為。人具有一種生物學的和社會學的傾向性。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維與信念。人單憑思考及想象即可形成觀念或信念:理性的思考方式會形成「理性信念」;非理性的思考方式會形成「非理性觀念」。人是有語言的動物。思維藉助於語言進行,不斷地用內化語言重複某種不合理信念,會導致不能排解的情緒困擾。情緒困擾的持續是由於那些內化語言持續的結果。與此同時,人們也具有改變思維、調解情緒及行為的天賦能力。總而言之,艾里斯對人性的看法是中性(既是理性也是非理性的)、偏向樂觀的(人的思考觀念、情緒及行為都是可以改變的),而且他也認為人們具有自我對話、自我評價及自我支持的特性。

理性情緒療法和其他認知治療理論一樣,有心理治療的局限性的,因此人們的改變也是有局限的。人類還有另一個生物學傾向,那就是具有選擇的能力,具有認同自我、迎接挑戰、改變不合理信念的本能。

從社會層面來講,理性情緒療法認為個人太關心或太在意別人對他的想法與他的情緒困擾之間有密切關聯。人只有當別人對他有好評時才能接納自己,否則就變得焦慮、依賴、沮喪。情緒的成熟是個人對於人際關係的關心恰到好處,能維持很好的平衡狀態。

理性情緒療法從心理學層面來講,人們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是相互聯繫的過程,而不是獨立發生的過程。最能說明這個觀點的理論,就是理性情緒療法核心內容ABC理論。

二、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核心——ABC理論

如上圖中: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樣是報考英語六級,結果兩個人都沒過。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為什麼?就是誘發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係,下次可以再來。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麼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麼用啊,人家會怎麼評價我。於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徑庭。

(1)常見的不合理信念

自己應比別人強,自我價值過高;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讚許;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會很糟糕;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情緒由外界控制,自己無能為力;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

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制裁;逃避挑戰與責任可能要比正視它們容易得多;

(2)不合理觀念的特徵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理論認為,人們的情緒是由人的思維、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們陷入情緒障礙之中。不合理信念的幾個特徵是: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

一是絕對化的要求:是指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認為某事物必定發生或不發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現為將「希望」、「想要」等絕對化為「必須」、「應該」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須成功」、「別人必須對我好」等等。這種絕對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為每一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可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對於某個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獲得成功,他周圍的人或事物的表現及發展也不會以他的意願來改變。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展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

二是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它常常把「有時」、「某些」過分概括化為「總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話來說,這就好像憑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它的好壞一樣。它具體體現在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評價上,典型特徵是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敗後,就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這種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導致自卑自棄、自罪自責等不良情緒。而這種評價一旦指向他人,就會一味地指責別人,產生怨忿、敵意等消極情緒。我們應該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性。

三是糟糕至極:這種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那將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我沒當上處長,不會有前途了。」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但如果一個人堅持這種「糟糕」觀時,那麼當他遇到他所謂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時,他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緒失調,就應多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看是否存在一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識地用合理觀念取而代之。

三、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基本過程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認為事件(A)本身並非是情緒反應或行為後果(C)之原因,人們對事件的非理性信念(B)才是情緒反應或行為後果的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個體的不良情緒及行為,首先就要勸導干預(D)非理性信念的發生與存在,並代之以理性的信念。當勸導干預產生了效果(E)時,當事人就會產生正向情緒及行為,心理的困擾就會因此而消除或減弱,並會有愉悅充實的新感覺(F)。這就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基本過程,人們習慣於用ABCDEF來概括。具體而言,它包含動員、評估、準備治療、執行治療、效果評估和準備結束六個基本操作環節。

(1)動員階段——重要的是相信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可以幫助你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治療的第一階段是動員當事人的階段,其主要任務是了解當事人的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積極的治療關係,使當事人意識到改變是可能的,使當事人相信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可以幫助他實現目標。

為了了解當事人的問題,矯正者必須明確當事人自己提出的困惑是什麼? 此時有什麼事情發生? 在這一事件中,當事人的推論、情緒、行為、生理反應是什麼? 當事人對這件事的評價是什麼? 分析這件事情引起困惑的主要原因是當事人對自己的要求不合理,還是對別人、對條件的要求不合理。

在動員階段,除了了解當事人的問題,還需要和當事人建立積極的治療關係。為此,矯正者.必須使用傾聽、同感、溫暖、積極關注和尊重等基本諮詢技術。此時最重要的是,矯正者必須充分表現出對當事人的無條件接納,向當事人示範如何對待自己和別人。

(2)評估問題、人際關係和環境——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問題的看法

所謂評估問題、人際關係和環境,就是了解當事人對自己問題的看法,明確各種相關的臨床問題及過去的治療經歷,獲得當事人的個人成長史和人際背景,評估問題的嚴重程度,注意明顯的個性因素,檢查有無繼發問題,檢查有無非心理原因,如軀體疾病、用藥、物質濫用、生活方式或環境因素等。

(3)準備治療——重要的是要制定冶療的目標

準備治療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商定治療目標,評估改變動機,介紹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基本知識和治療程序,討論這種治療方法的意義,簽署行為治療契約。

商定治療目標十分重要,這決定了治療的方向,也決定了治療的長短。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治療的目標首先是幫助當事人改變不合理信念、減輕不健康的負性情緒、減少功能失常的行為,這往往也是當事人的困擾所在。艾里斯認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還要幫助當事人達到第二個目標,就是幫助當事人更加積極、更加完全地體驗幸福快樂,實現自身價值,使當事人成為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有以下特徵:

(1)自我興趣:能夠做到不自欺欺人,不為面子犧牲自己的利益,在一般情況下自我利益優先等。

(2)社會興趣:願意選擇和別人愉快相處,能夠建立親密關係,能夠做到「你好,我也好」,做到公正公平地對待別人,積極參與合作等。

(3)自我指導: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喜歡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和肯定,但不是非得到不可。

(4)容忍錯誤: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接受這樣的觀點,即所有人都會犯錯誤,都會不現實地要求完美,但是,我們不能從人格上批評別人的錯誤行為。當我們不喜歡別人的時候,我們不能說不喜歡他整個人,而是不喜歡他的錯誤行為。

(5)忍受模糊和不確定性:心理健康的人認為這個世界充滿了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沒有絕對的必須和百分之百的肯定。面對這個世界,心理健康的人會積極探索、認知學習、努力進取。

(6)富於彈性:心理健康的人的頭腦是開放的,追求變化的,能夠用靈活的、多元的觀點看待人們的想法和世界的事物。他們可以積極熱情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同時也用開放的心態對待新的不支持的證據,能夠愉快地接受改變。

(7)科學思維:心理健康的人能相對客觀、理性、辯證、科學地看待事物和分析問題,用科學的方法建立假說、尋找證據、驗證假說,並不斷修正假說。科學方法應該是靈活的、開放的、促進改變的,而不是僵化、封閉、故步自封的。

(8)承擔義務:心理健康的人有興趣專注於自身以外有益於社會的事物。

(9)敢於冒險:心理健康的人有勇氣做一些有一定困難、可能失敗、打破常規的事情。

(10)自我接受: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愉快地接納自己。他們接納自己不是因為自己優秀,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存在的,是具有發展潛力的,他們只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表現作評價,而不評價自己的整體和本質。

(11)長遠的享樂主義:心理健康的人不但追求近期快樂,更追求遠期快樂,但不會飲鴆止渴。

(12)非完美主義和非空想主義:心理健康的人接受不完美的現實和不完美的自己,儘管也會努力追求完美。他們不相信百分之百的幸福、快樂,也不相信誰能夠一點也不焦慮、抑鬱、自卑,或完全沒有敵意。

(13)對自己的情緒困擾負責: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情緒困擾負責,而不是責備他人或環境。

除了商定治療目標外,評估當事人的改變動機也很重要。有一些當事人雖然來求助,但是並沒有很強的改變動機,只是希望矯正者幫他解決一切困擾,自己並沒有改變的願望。

影響當事人求助的主要阻抗來源於當事人的一些不良傾向:

保持原有的不良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的傾向,很難去掉這些習慣或改變這些自我挫敗的行為;屈服於原有的生理、情緒、思維的內在慣性的傾向;目光短淺、飲鴆止渴的享樂主義傾向而不追求長遠的享樂;需要強烈物質刺激的強烈願望,儘管這些物質有害於健康(如吸毒或賭博);過度受暗示、容易受欺騙、過度順從的傾向;過度警覺或容易驚恐的傾向;偏好誇張;容易走極端、全有或全無式思維;一廂情願的空想的習慣;拖延和迴避的習慣;經常不能拒絕個性的改變;經常用過度概括化的思維或其他邏輯錯誤的思維;有一種不加思考或過度輕率的習慣;經常因為困擾而自我貶低、自我指責;僵化、絕對、形而上學的思考習慣。

在介紹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治療的基本知識、基本程序和治療的意義之後還要簽署治療契約。簽署治療契約時應該進一步明確治療的目標、治療方法、治療頻率、治療時間、收費形式、各自的責任和義務、保密原則及保密例外等。治療契約應該一式兩份,分別保存。簽署治療契約以後,雙方就正式建立了治療關係,但是治療聯盟的建立還需要在以後的治療過程中不斷加強。

(5)執行治療——對目標進行分析,然後逐步接近治療目標

執行治療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目標行為進行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改變不合理信念,布置認知或行為治療作業等。具體的治療程序如下:

(1)了解上次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了解上次治療之後發生的積極變化和對上次治療的回顧,如果沒有完成作業,需要討論是什麼困難或阻礙。(2)明確本次治療的目標行為。(3)評估誘發事件:發生了什麼?最後一次是什麼時候?當事人是如何評論的?結果是什麼?(4)評估事件導致的情緒與行為的結果:注意哪些情緒是當事人不想要的?強度如何?有何自我挫敗的行為?強度如何?(5)尋找並評估任何可能的繼發性情緒問題:因為有這樣的問題而產生的不健康的負性情緒(如羞恥或悲哀)有哪些?(6)尋找引發不適當反應的不合理的信念。(7)將不合理信念和不健康的負性情感相聯繫,將合理信念與健康的負性情感相聯繫。(8)對治療目標進行澄清並達成一致:當事人下次遇到類似的誘發事件,希望產生怎樣的反應(包括情緒和行為)?(9)利用認知技術、情緒和行為技術與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10)鼓勵把合理信念應用到生活中去,布置認知與行為家庭作業,並討論完成作業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阻礙。

(6)效果評估

執行治療之後要做的工作就是評估治療效果。這一階段的任務是評估當事人完成治療程序後是否發生了積極改變,是否實現了治療目標。檢查當事人的改變是思維和信念改變的結果還是偶然原因或環境改變產牛的變化。

(7)準備結束

認知治療的最後一個階段是做好結束治療的準備。這一階段的任務是在治療目標實現以後,使當事人意識到有許多問題可能復發,並使其知道一旦出現問題行為復發,應如何應對。同時,矯正者應和當事人討論,如果將來需要幫助時,當事人應有的信念是什麼,使其避免出現「我就應該永遠治癒」或「我如果再回來求助的話,治療師會認為我是個失敗者」等不合理信念。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治療往往不是一勞永逸地直線型進行的,而是螺旋型、波浪式前進的,不合理信念與不健康的負性情緒往往不會一次就改變,而會像野草似的經常復發。因此,治療的準備結束階段需要幫助當事人學會自己處理故態復萌的情況。

有效的處理故態復萌的方法有:

(1)接受自己故態復萌,而且將之視為平常,把它當成自己人性弱點的一部分。不用覺得可恥,不必認為再度接受治療是一種失敗。

(2)一旦故態復萌,可以把自我挫敗的行為看成不好的、不喜歡的行為,但是不必因此瞧不起自己,避免評價自己的人格。不管退步的程度有多糟,你都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幸,但同時相信自己完全可能再進步。

(3)回顧ABC理論,了解自己為何回到起點或掉入原有的窠臼。

(4)一旦覺察到引起困擾的不合理信念,就運用原來的技巧來進行辯駁。

(5)持續不斷地尋找不合理信念而且堅持不懈地辯論,直到合理信念和健康的負性情緒占了上風。

(6)不要欺騙自己,不要以為只要改變了語言就可以轉變你的思維,要不斷地實踐、實踐、再實踐,使自己在真實的生活中能夠自然地堅持合理信念。

(7)輕率地說服自己相信有效的哲學觀或理性信念,作用往往不大,也不能持久,必須堅持不斷地堅強有力地說服自己,才能使自己堅信合理的信念。

四、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有一個年輕人,自我感覺很有才華,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於是便覺得活着沒有意思。有一天他決定跳海,但他剛跳下去就被一個老漁民用漁網撈了起來。

他很生氣,衝着老漁民嚷道:「你什麼意思,把我撈起來幹什麼?」

老漁民說道:「年輕人,為什麼跳海呀,你這麼年輕多可惜呀!」

於是年輕人就對老人訴說了他懷才不遇的苦衷。

老漁民聽完,說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運氣來了。我正好是治懷才不遇的專家,我幫你治治吧。」

年輕人很詫異,急忙問老漁民醫治之法。

老漁民說:「我有秘訣,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

老漁民說着,順手從沙灘上揀起一粒沙子,往旁邊一扔,說:「年輕人,幫我去把我剛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揀過來,然後我就告訴你。」

年輕人聽了很生氣,說道:「你想耍我呀?這麼多沙子,我怎麼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聽了,笑着說:「別生氣,我這還有個條件,如果你滿足了我這個條件,我也告訴你。我這裡有一顆珍珠,我把它扔到沙灘上,你去給我找回來。」

很顯然,年輕人輕而易舉地把珍珠揀了過來,交給了老漁民,並很虔誠地說:「老人家,我把珍珠揀過來了,可以告訴我秘訣了吧?」

老漁民一臉安詳,說道:「年輕人,秘訣我已經講完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更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案例二】有一個年輕人失戀了,一直擺脫不了事實的打擊,情緒低落,已經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沒辦法專心工作,因為無法集中精力,頭腦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義。他認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卻沒有收到回報,自己很傻很不幸。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有那麼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給他做了放鬆訓練,減少了他的緊張情緒之後,心理醫生給他舉了個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這時,你會怎想?"

"我一定很氣憤,他怎麼可以這樣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呢!太沒有禮貌了!"年輕人說。"那我現在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心理醫生接着耐心地繼續問。"哦--原來是個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長凳上放有東西!"年輕人摸摸頭,想了一下,接着說,"謝天謝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書,要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他就慘了!""那你還會對他憤怒嗎?"心理醫生問。"當然不會,他是不小心才壓壞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醫生會心一笑:"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後你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可能是因為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很顯然,讓我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情緒ABC理論的觀點。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積月累,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解釋;C表示個體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結果。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然而,同一件事,人們的看法不同,情緒體驗也不同。

比如,同樣是失戀了,有的人放得下,認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卻傷心欲絕,認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會有愛了。再比如,在找工作面試失敗後,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次面試只是試一試,不過也沒關係,下次可以再來,有的人則可能會想,我精心準備了那麼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麼用啊,人家會怎麼評價我。這兩類人因為對事情的評價不同,他們的情緒體驗當然不同。

對於上面這個失戀的年輕人來說,失戀只是一個誘發事件A,結果C是他情緒低落,生活受到影響,無法專心工作;而導致這個結果的,正是他的認知B--他認為自己付出了一定要收到對方的回報,自己太傻了,太不幸了。假如他換個想法--她這樣不懂愛的女孩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現在她離開可能避免了以後她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那麼他的情緒體驗顯然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糟糕。

【案例三】我認識一個女孩小麗,她大學時學的是中文,後來,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擁有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豐厚的年薪。按說,小麗應該過得不錯,不會有跳槽的念頭。

一天,小麗為老總寫一個活動的演講稿,怎麼也不能讓老總滿意。小麗硬着頭皮改了七八次,可總被老總批得體無完膚,還說她完全不是搞文字的料。委屈的小麗不停地哭,想到了要跳槽。

她認定是老總有意為難她。自己怎麼碰到這麼個挑剔的老闆呢?真是命苦啊!一連幾天,小麗都陷入這種痛苦又無法擺脫的情緒中不能自拔,當然,老總的發言稿也沒再讓她寫,而是讓比她早一年到公 司,跟她畢業於同一所學校的師姐代勞了。

對此,小麗很不高興。一方面覺得老闆針對了她,另一方面又覺得師姐代勞她的工作傷了她的自尊。 我勸她說,工作上的困難,誰都遇到過。遇到了困難誰都不會高興,關鍵是你自己怎麼看待這個困難。沒有一個老闆會無緣無故地處處為難一個員工,他大不了可以開除你。這對你倒是一個磨鍊的好機會,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本領都是在特定的情況下逼迫學到的。你不妨這樣想想,並虛心一點跟你的師姐好好學習一下。她聽從了我的意見。

理性情緒行為療,簡單來說就是怎麼管理您的情緒。因此,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不妨用ABC理論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不開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嚴重了,或是會錯了意。換個想法,就能換個心情!

關愛每一個抑鬱症患者和潛在抑鬱症患者,多了解這種疾病,就能挽救很多人。

極準的抑鬱症自測量表!一分鐘快速了解抑鬱症的程度

抑鬱症的自我接納?我並不脆弱,我只是病了——上篇:了解抑鬱症

抑鬱症常見的「錯誤「認知與預防抑鬱症方法——上篇:了解抑鬱症

怎樣才能走出抑鬱症?理解自己就是最好的治療

抑鬱症的自我心理疏導技巧:放鬆技術與冥想——下篇:治療抑鬱症

你知道嗎?體育鍛煉是治療抑鬱症的良藥——下篇:治療抑鬱症

如在文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或尋求心理幫助請在本文下面留言,或直接私發信息給作者。

有心理問題,找心理學說!心理學說:普及健康心理學,推動全民心理健康蓬勃發展。

標籤: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6 06:08:59

我一閨蜜諮詢過,很專業也很靠譜,是一家權威諮詢機構

頭像
2024-01-04 09:01:26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12-17 07:12:13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