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怎樣才算幸福,再降低一點,怎樣才算完整,再再降低一點,怎樣才算正常?人類的普遍經驗告訴我們,大抵與以下十三件事相關。
一、讀書
教授還不如賣茶葉蛋收入高的年代已經過去,學習好、考上好大學,畢業後年薪幾十萬的比比皆是,而沒上大學卻有高收入者大大減少,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沒完成者,基本上只能做體力勞動。
當然,讀書多少不僅對收入高低有明顯的影響,也影響着身份地位,決定着是否受人尊重,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自我感覺、調節和平衡,這也許是有無文化和文化高低的根本區別。
讀書可以自我提升,這比來自外界的力度要強大、持久和根本,已經成為公理。
因此,只要有可能,還是要堅持多讀幾年書,離開學校後儘量每年多讀幾本書,最好經常讀書,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在這方面我們與先進國家相比還差得很遠,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個月讀一本書,韓國國民人均讀書量每年11本,法國和日本約為8.4本,而中國扣除教科書之外,平均每人一年連一本書都讀不到。我們的國民素養與這些國家有明顯差距,與讀書多少不無關係。
二、戀愛
人生應該有一場驚心動魄的男歡女愛,不要把你的單相思憋在心裡,大膽地坦誠地喊出來,勇敢地衝上去追逐你心儀的對象,最好能達到你情我願、琴瑟和鳴的狀態。就算苦苦追求卻不被接納,間或轟轟烈烈之後慘敗收場,你都賺取了一次至真情感和豐富經歷。無論是激盪還是毀滅,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極大增加了你對興奮和痛苦的大起大落的承受力。
大學校園肯定是最合適的時間和空間,有的是燃燒的激情和充沛的身薪,還有難得的清純和真情。而中學時代一定得忍住掐緊,這麼盪氣迴腸的感情,若激盪和泛濫出來,很可能會使你的成績一落千丈。在進入社會後,又會錯過良機,由於變得目的性和功利性極強,已經基本找不到那純真的感覺。事實上,到30多歲還沒有認認真真戀愛一場的人,可能不在少數,應該算是一生的遺憾和缺失,而且並不好彌補。
三、結婚
熱戀或相知相愛均可進入婚姻的殿堂,讓愛情、親情相依相伴。順境之中同享富貴,逆境之中同舟共濟,最好能白髮蒼蒼,共度夕陽紅。一般來說,婚姻更有利於健康和長壽。
目前全世界趨向於單身的現象不可小覷,日本已經進入了一個讓人無法想象的寡慾社會。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報告顯示,已有36%的男性和39%的女性到了34歲尚無性經驗。我們國家單身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單身確實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選擇自我實現,但陰陽結合是自然運行的規律,也是社會延續的必要條件,婚姻還應該是人們必要的正常生活的首選,當然也可以只是體驗。
四、生育
婚姻不僅是愛情的歸宿,也是生育的開始,生兒育女不僅是人類的社會責任,也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溫情和快樂,養育下一代也是作為動物應有的本能,生育也可能有利於長壽,尤其是否更有利於女性的新陳代謝呢?
當然,不結婚也可以生孩子,只要願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丁克家庭如單身現象一樣,也越來越多,這都完全可以理解,但永遠享受不了天倫之樂,也不算經歷了完整的一生。
五、孝敬
自己做了父親,從自己對自己孩子的慈愛之心中便體會到了父母過去對自己的慈愛,自然應該更感激父母。一代一代血脈相連,孝道相傳,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孝敬既包括物質方面,更包括精神方面。既包括給予,更包括尊敬。其中,對父母渴望抱孫之情應多予理解,儘量滿足。
六、立業
最好要有一項功成名就的事業,對自己是一種滿足和充實,對家庭和社會也是一種貢獻,名利雙收,家國兩全,何樂而不為。因此,頗值得去奮鬥和打拼一番。
最差也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僅要養家糊口,也要努力夠得上小康水平,做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少是一種中產生活,否則對不起妻兒和父母。而達不到這種生活水平的原因,大多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
七、愛好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項正常的愛好,可以在無聊的時候打磨時光,也可以在鬱悶的時候減輕煩惱,總能調節自己的生活和情緒,增加生命的質量和安全。不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生活得異常單調和枯燥,遇到風雨便容易迷失自己,走向不歸之途。
愛好只能是正常節奏生活的調味品和調節劑,不能沉迷其中,如果到了不能自拔、不顧一切的程度,那就適得其反了。當然,那已不能叫愛好而應當叫嗜好或執迷不悟,害人害己。因此愛好一定要把握好度。
當然,如果把一項愛好當成立身之本,那就另當別論了。
八、知己
人生應該有一知己,體己話有處說,委屈有處訴,遇到難題有人幫,己有不便有人言,對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均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要指望有過多,不必主動地去結交,做好自己,對心心相依的人付出真情和持久,相向或相補的均可成為好朋友。若其中能有一位,不管高低貴賤之時都能矢志不渝、真情不移,那便是自己的人生知己。現實中這很難得,有一個便已是幸運。
九、公益
人應該有顆公益之心,讓以身作則、助人為樂之舉體現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加自我道德感和高尚感,這其實也是個人幸福和國家進步的基本行為。
在一定階段開始做一件具體的公益之事,贊助一個貧困孩子學習,做個某專業領域的義工,守望一片綠蔭,照看一位殘疾人或老人等等。當然有條件者可以做更大的事情,但大多數人應該是不以善小而不為,貴在長期和堅持。
十、苦行
人生至少需要一次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艱苦修行。一般來講,不用你刻意去安排,每個人都會有逆境。當逆境來臨時,不要有任何的氣餒和不振。一定要提前認識到,這是上天給你安排的不可缺少的一課。
在逆境中把心態徹底放平,判斷清還能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什麼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的,然後不要在不可能的事情上冥思苦想,把所有精力都對準這件有意義的事情,一點一滴慢慢去做,讓對這件事情的堅持超過對苦難的感受,日積月累,隨着這件事情的成功,你便可以完成一次人生難得的修行。
如果到中年還沒有逆境,自己也可以安排一次比較長時間的艱苦修行,可以是艱苦的體力勞動,可以是長時間的孤獨狀態等等,但在這段時間裡都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十一、信仰
名利錢財在現實中充斥着人的心靈,枯燥無聊的現代科學在理性中深入着人的頭腦,人們已缺乏溫情脈脈讓人向善的堅定信念,人類似乎正在走向沒有希望的不歸路,很有必要建立一種絕對信念。
西方人幾乎全信耶穌,定期懺悔和禱告,穆斯林都信安拉,定時定期禮拜,我們用什麼信仰去反省自己、善待外界。老子、釋迦牟尼還是孔子、馬克思?似乎都是,也都不是,因為沒有一位是全體國人定時定期地參悟對象,都是可有可無,有用則用、不用則棄,一邊倒的實用主義。
可否將道、禪、儒柔和提煉並進行規範化、明確化和簡單化,建立一種主導性宗教信仰,引導大家定時定期參悟和反省,或許是一件好事。目前還看不到有什麼其他信仰能取代宗教信仰。
人確實應該有一種信仰,那是自己心靈的歸宿、精神的終極想象,人世的一切愛恨情仇、苦辣酸甜在那裡都得到了化解,人心在那裡都會得到平復和安寧。
十二、養老
人應該十分重視和過好老年及暮年生活。從終極意義上講,這個時期的幸福和快樂就是一生的幸福和快樂,因為前面的人生已不可逆轉。不管一個人前面的人生多麼光彩或者單調,這時才是人生真正的概括和總結。
養老不能靠子女,儘管子女有孝心;養老也不能全靠社會,儘管社會養老越來越提倡。養老主要還是靠自己,應最大限度地保證身心健康的時間,減少不能自理的風險和時間,提前和用心做好難以自理的計劃和措施,保證這最後的人生時光里也能夠享受生活、不留遺憾。
十三、遺存
活了一輩子總要留下點什麼,一般人或多或少都能給後代留下些現金和財產,這當然是件好事。但我們這裡主要是指非物質遺產的留存,比如一本書、一種家風、一項美德。
讓一種有價值的東西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儘管自己已離開這個世界,但自己的精神和文化還在傳承,永遠地留在後世子女的心中。當然,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家族和社會的一種貢獻,哪怕增一草一木,添一磚一瓦。這本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價值觀。
這十三件事情其實都很平常和普通,但如能做好,就可以說你的一生是非凡甚至偉大的一生,至少是幸福和完整的一生,因為這應該是人類的普遍經驗。
標籤:
評論列表
在你們這裡學到很多愛情觀和人生觀。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