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開玩笑說羨慕嫉妒恨,其實這話是有一定心理學依據的。嫉妒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羨慕,第二:嫉妒,第三:仇恨,當然,這三個階段都有嫉妒的成分,只不過是從少到多排列罷了。
有句話叫"氣人有笑人無",這種關係就存在我媽和我大姨之間。大姨是我媽的親姐姐,大我媽2歲。他們都是60多人的人了,比了一輩子,先是在她們之間比較,然後就是比娃,一路比較我和表妹的學習怎樣、 工作怎樣、感情怎樣,估計這輩子會一直比下去了。這種比較更多地是在有相似性的人之間比來比去,如果差別很懸殊,那也不必比了。
嫉妒的感覺我品嘗地不多,見賢思齊的時候比較多。 主要是覺得世界很大,換一個角度,退一步說話,就天地寬闊,不要跟別人比,跟自己比就好。嫉妒不僅發生在女人之間,男人之間也會有。像《三國演義》中周瑜嫉妒諸葛亮,感嘆"既生瑜,何生亮",想法設法地爭鬥、陷害,結果自己也心愿難遂,英年早逝。
匱乏感是嫉妒的生存土壤。我們要認識和管理好自己的嫉妒情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做到——收回我們的沉重和匱乏感,不是嘮叨孩子珍惜花錢,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質生活;不傾訴養家多苦,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奮鬥的自豪和滿足。這樣養大的孩子將來才會少受嫉妒之苦,更好地享受精神和物質的健康豐盛。
怡悅心理原創,歡迎關注和轉發!
標籤:
評論列表
我最近了解了一下,是我朋友給我推薦的,很靠譜,推薦大家情感有問題的可以嘗試一下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