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今,年輕人談戀愛,都特別重視愛情觀是否一致。
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國外的心理學研究者 Jennifer Hahn 和 Thomas Blass 通過調查便發現:
人們確實比較喜歡那些和自己愛情觀一致的人。[5]
愛情觀不一致會發生什麼呢?
你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在大學向女生表白、期待着一場簡單美好的戀愛,她們卻問你有沒有房子、車子;
你可能也無法理解,為什麼男朋友不允許自己與其他異性聊天,不允許自己參加其它社交活動;
你可能還無法理解,為什麼你那麼真心實意地對一個人,對方卻始終冷冰冰的,不想付出自己的愛呢?
今天是 520,你或許正在與伴侶商量晚上要去哪裡玩耍;
你或許仍是單身,下午還要上課、趕工作;
甚至,你可能剛剛分手,悲痛萬分……
不管是哪一種的你,都可以從現在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愛情觀,它可以指引你找到合適的伴侶,幫助你理解並解決愛情中的衝突與矛盾。
02
八種愛情觀,
幫助你認識自己、理解他人
在心理學中,愛情觀又被稱為愛情態度(Love Attitude)或愛情類型(Love Style)。
簡單來說,愛情觀是指自己對待愛情的態度,對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期望與想法,會體現在相應的行為上。
例如,你可能認為愛情是特別浪漫的,那麼你就會在談戀愛的時候,做很多浪漫的事情,時不時地給對方一個小驚喜;
你也可能認為愛情就是對一個人好,那麼在愛情中,你就會付出特別多的努力,真心實意地對對方好。
目前,國外關於愛情觀的研究比較成熟,得到普遍認可的是 Clyde Hendrick 和 Susan Hendrick 夫婦編制的愛情觀量表,共有 6 種類型:
浪漫型、遊戲型、伴侶型、現實型、占有型和奉獻型。[4]
然而,國內對愛情觀的研究還處於初步階段,幾乎都是對這 6 種類型的修訂與改編。
不過大叔發現,我國學者卓紋君教授,曾通過對我國人民的大樣本數據調查,編制了愛情觀量表。
最終,得到了適合我國人民特質的 8 種愛情觀類型,並且被較為廣泛地使用。[1]
都有哪 8 種類型呢?來看看有沒有特別符合你的那種類型吧。
1. 犧牲奉獻型
有從一而終的觀念,無論對方是否投入、專情,自己一旦陷入感情或發生性行為就會委曲求全,就會不輕言放手。
甚至,會犧牲自己的需求來滿足對方、讓感情維持下去。
2. 執着占有型
用情很執着,愛上對方後,便會特別專注,非常在乎對方,但他們好像很沒有安全感,容易出現不安。
特別是對方不在身邊,或自己的消息沒有得到及時回復的時候,認為伴侶會離開自己。
因此,他們對伴侶有一種占有的心態。
你可能已經理解了,為什麼伴侶對自己有一種占有的想法,不允許自己和其他異性交往。
是啊,他們的愛情觀可能屬於這種執着占有型,百般地對你好,但卻認為你會離開 Ta,Ta 很害怕,不想這種事情發生,就通過這種有點極端的想要完全占有你的方式體現了出來。
3. 真情投入型
對感情有着一份堅定投入的信念與態度,認為兩個人相愛後,可以一起攜手克服萬難。對愛情有着強烈的信心,相信愛情會永不褪色。
並且,着重在平等的關係中,彼此分享與包容、互信互諒。
4. 悲觀保留型
不敢也不願意投入太多的感情,害怕一旦投入其中,如果分手就什麼都沒有了。
會認為世事多變,不相信永恆的愛情,因此在關係中有所保留,同時也會刻意與對方保持距離。
「在愛情中,感覺對方沒有那麼愛自己?感覺只是自己一個人真情投入,而對方冷冰冰的,不敢付出自己的愛?」
是的,他們可能只是很悲觀,認為現在的愛情早晚會結束,如果此時付出很多,分開後特別不划算。
5. 浪漫表達型
浪漫在愛情中至關重要,會認為製造驚喜與浪漫是獲得與維持愛情的最佳手段,強調愛意要通過言語或行為表達出來。
6. 肉體感官型
認為愛情的表現主要通過肢體親密接觸來展現,以感官享樂為主,注重透過肉體來感受親密與愛意,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
具有隻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做的行事風格。
也許現在,你終於明白,為什麼有的情侶會在大庭廣眾卿卿我我、嬉戲打鬧了。
7. 遊戲手段型
認為感覺是愛情中最重要的成分,如果彼此的感覺變淡了,就會投入到其它關係中。
他們隨時會預備替代對象或與多人保持親密的關係,以滿足自己追求新鮮感或填補寂寞。
同時,他們也非常善於用一些策略或手段,來獲得他人的感情,對對方的投入與忠誠顯得不足。
持有這種愛情觀的人,很可能是我們生活中俗稱的 「渣男」、「渣女」,他們遊戲多個親密對象間,有着很多備胎,不會對一段感情做出承諾。
一旦覺得目前的愛情沒意思了,或者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他們就會果斷尋求其它的新鮮感。
8. 婚姻目的型
認為談戀愛是為了結婚,所以會考慮未來、考慮現實條件,如對方的學歷、家庭背景,是否有房有車等等現實條件。
大叔相信,看到這裡,你已經認識到:
雖然自己真的僅僅就是想談個簡單美好的校園戀愛,但對方的愛情觀可能認為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談戀愛是奔着結婚去的,所以他們才會問你是否有房有車。
這 8 種類型幾乎涵蓋了我國人民的所有愛情觀,你現在可能已經發現,其中的某一類型特別符合自己。
但你可能也會產生疑惑:「怎麼這個也像我,那個也像我呢?」
別急,這很正常。
我們可能有一個很典型的、主要的愛情觀,但並不意味着完全沒有其它愛情觀。
也就是說,每一個愛情觀並不是絕對的有或無,而是程度大小不同。
你可能對待愛情真情投入,覺得只要兩個人一起努力,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同時你也可能認為愛情一定要浪浪漫漫的,愛要大聲說出來。
來吧,根據大叔的描述和你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出你覺得最符合自己的一種或多種愛情觀。
在了解了自己的愛情觀後,你或許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明白現在所處的愛情為什麼如此艱難坎坷。
甚至,可以通過了解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與行為。
03
沒有絕對正確的愛情觀
彼此匹配最重要
「愛情觀相同真的對這段感情有好處嗎?
還是說互補的愛情觀反而更好呢?」
可以想象,如果你認認真真對待愛情,專注且投入,而對方卻冷冷淡淡的,不敢付出,相信你也會覺得對方不那麼愛自己,會很難對這段關係感到滿意吧。
1. 愛情觀相同,的確會讓我們對愛情更滿意
卓紋君教授通過對 174 對年齡在 18-25 歲的情侶調查研究發現:
在我國,愛情觀一致的情侶,他們對關係的滿意度要明顯高於那些愛情觀不一致的情侶。
其它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果,特別是女性,相同的愛情會讓他們對現在的這段親密關係很滿意。[2,3]
當你發現彼此的愛情觀特別一致,應該就有一種靈魂伴侶的感覺,自己的付出會獲得同樣的回報,自己心裡的浪漫會有人與你一起演繹……
在這種情況下,大叔覺得想不滿意都難呢。
然而,對親密關係滿意,並不意味着會長長久久走下去。
例如,雙方如果都是持有遊戲手段型的愛情觀,因為愛情觀相同,可以允許對方同時與多個人保持親密的關係。
這樣的做法雙方確實都會感到特別舒適,對這段關係很滿意。但他們卻很難長久下去,因為他們更喜歡新鮮感,很難做出承諾讓關係維持下去。
不過,你現在最大的困惑可能是:愛情觀不一致怎麼辦?
2. 在一起後,發現愛情觀不一致怎麼辦?
首先大叔想說,幾乎沒有人的愛情觀是完全相同的,你與對方的愛情觀會有相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地方,但即使相同,程度也很難完全一樣。
所以,不要擔心自己愛情觀與對方不一致,有些差異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其次,如果差異特別大該如何是好?
例如,你喜歡浪漫、喜歡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愛意,而對方卻很保守,覺得踏踏實實就挺好、有啥好浪漫的……
大叔發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爭吵不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不理解。
不理解對方為什麼連那麼一點點的浪漫都不肯滿足自己,哪怕僅僅是在 520 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送束 9 朵的玫瑰花也好呀……
就這樣,會覺得對方不愛自己、不尊重自己,對自己很敷衍。
但實際上,對方可能也持有真情投入的愛情觀,對待這段感情特別真心、特別專注。
只不過,Ta 並不是喜歡表達浪漫的人,不認為一段感情的維持需要不斷的浪漫與驚喜,而是彼此真心實意就夠了,正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
所以,大叔特別希望你可以認識自己的愛情觀,認識自己在愛情中是個怎樣的人,然後試着理解對方的愛情觀,這種理解可以減少彼此的猜疑、矛盾與爭吵。
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理解可以減少矛盾,求同存異則可以解決矛盾。
心理學研究表明:
人和人之間求得某種 「認同」,相互之間就會在心理上產生 「自己人」 效應,在這種效應下,彼此之間的矛盾衝突就比較容易得到解除。
「求同」 可以讓你關注彼此愛情觀一致的方面,比如你們都特別認真對待這段感情、對對方專一、投入。
這種相似性,不僅會解決彼此的矛盾,更會讓你們更加親近、更加喜歡彼此,提高對關係的滿意度。
「存異」 則代表對對方的尊重,不控制對方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而是給對方自由的空間,允許其可以做自己。
例如,劉嘉玲與梁朝偉的愛情觀,甚至整個三觀都不一致,但他們卻相處融洽,這是源於什麼呢?
劉嘉玲在一期節目中道出了真言:
「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不控制對方與自己完全相同,看清彼此的邊界,才是和諧相處之道。
求同存異,即使愛情觀不完全一致,仍然可以幸福美滿走下去。
最後,如果實在理解不了、無法求同存異,而且彼此都不願意做出改變,那麼大叔還是勸你可以果斷地分手,不要讓自己一直處於煎熬的狀態。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參考的文獻資料:
[1] 卓紋君. (2004). 台灣人愛情風格之分析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 16(9), 71-117.
[2] 顏欣怡, & 卓紋君. (2013). 大學生情侶之戀愛風格, 溝通姿態, 關係滿意度及關係承諾之探討-對偶分析研究.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6(3), 443-485.
[3] 楊洋. (2012). 相似還是互補?——情侶的人格與愛情觀匹配. In 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4] Hendrick, C., & Hendrick, S. (1986). 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2), 392.
[5] Hahn, J., & Blass, T. (1997). Dating partner preferences: A function of similarity of love styles.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2(3), 595.
標籤:
評論列表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可以幫助複合嗎?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