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小郭,苦逼醫學生 未來的精神科大夫(別問我要幾年),文靜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顆放蕩不羈的心
生活中,是不是有些人,雖然素昧謀面,卻倍感親切,有些事物,即使從未見過,卻似曾相識,這溫暖的熟悉感從何而來?
上一期,我給大家介紹了人際與評價、印象有關的暈輪效應(普希金用生命證明:愛上男神(女神)可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而這一期,我給大家帶來更加有浪漫色彩和更有趣的一個心理現象——曝光效應。也許這個現象,能讓你對文章開始提到的現象有一個理解。
·我的眼底,早已印下了你的影子
曝光效應是社會心理學的概念,又稱為暴露效應、接觸效應等,指隨着事物在我們眼前出現的次數越多,我們對其熟悉程度會增加,好感度也隨之上升。構造主義心理學創始人鐵欽納稱這種熟悉感為「如沐春風」。
曝光,本來是攝影術語。指按下快門後,物體發射或反射的光線透過微小的光圈,在膠片上發生化學反應使之顯影。
人眼的結構酷似一個相機,有折射系統,有顯影系統,曝光效應的名字由此而來。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熟悉程度是決定好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二十世紀最有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紮榮茨對曝光效應做了大量的相關研究,以證明這種因單純對某事物熟悉而產生的好感。他讓一群人看某個學校的畢業相冊,而這之前,他們不認識相冊中的任何一人。看完相冊後,他挑出相冊中出現過的人的照片,並讓他們對這個照片上的人進行評價。結果是,那些在畢業相冊中出現次數較多,出現次數達到幾十次的人格外容易受到青睞;而只出現過幾次的人則並不是那麼受到喜歡。
我們有時對照片中自己的形象不那麼滿意。因為我們每天都照鏡子,對鏡子中自己的形象更加熟悉;而照片和鏡子是左右顛倒的,左右有着細微的差異,但這也躲不過精細的大腦。因此,相對於鏡子中自己的形象,我們有時可能不是太喜歡我們在照片中的樣子。這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而是鏡子欺騙了你的大腦。
我覺得,人的心靈像一間屋子,門只有固定大小,一次進入的信息不能超量。而新事物對我們的刺激和信息量是巨大的,短時間內想要一次性接受,會產生一種「擁擠」的不適感。而低頻度、低強度的曝光,就像是把一件事物的特性拆分成幾個小部分,依次、緩慢地送進房間內。這樣,在多次曝光後,再完整地接受這件事物的所有屬性就變得容易多了。
現在,你是不是想起自己上學時,那個雖然從未和你說過一句話卻讓你說不出原因的喜歡的鄰家女孩?或者是那個自己有特殊好感的,經常和自己走同一條路放學回家的高年級男生? 每當你看到Ta熟悉的背影,仿佛置身於櫻花爛漫的小路上,陽光懶洋洋地灑在你的頭髮上、肩膀上,呼吸着溫暖的空氣,多麼的愜意。正因為這個效應的存在,年少時的我們才會有這麼多的懵懂和幻想。
·曝光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
曝光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而廣告和消費領域是曝光效應大顯身手的絕佳場地。公司和產品在剛上市時,通過不斷的曝光,增加出現次數,可以促進消費者對產品的熟悉程度,從而增加購買機會。黃金時段的廣告、電視劇電影中的廣告植入,都充分地利用了這一原理,目的就是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熟悉度和好感度。
既然和評價有關,就可以尋找它在人際交往中的應用。通過對人際交往的吸引力的相關研究發現,我們見到某個人的次數越多,便越覺得這個人招人喜歡,讓人愉快,所以,多多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出現,即使什麼也不做,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後要說的
曝光效應雖然很神奇,但是是有自身的限制和缺陷的,如果使用不當或者不注意,可能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1.如果使用對象在最初的態度最初的態度是中性或者積極的才可以使用曝光效應,如果使用對象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強烈的厭惡,那麼曝光只會增加厭惡感,而不會起到預期作用。
2.過多次的曝光反而會引起厭惡。
3.長時間、頻繁的曝光效果不如低頻度和低強度刺激產生的效果好。
4.雖然這兩期的內容都是一些可以用在追妹子和漢子的心理學知識,但是,真正穩定和和諧的戀愛關係是建立在性格相容,相互信任和關愛理解的基礎上的,技巧也許可以給你一個好的開始,而一個好的過程,是要兩個人共同努力,沒有捷徑可走的。
--- END ---
標籤:
評論列表
專業的情感服務機構真的不錯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