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荊博郭雪
來源/京博郭雪(身份證:京博郭雪)
俗話說「人都有脾氣,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是本事。」
胡適先生曾說:「世上最可恨的事,莫過於一張憤怒的臉。」
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01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
古書有云:「天地溫健,寒殺之,寒寒者,涼薄也。只有熱心熱心的人,才有福報,才有歡樂。」
你對別人的態度就是以後別人對你的態度。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得到溫暖的回應。
知乎里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通過一個人對陌生人的態度來認識他?」
其中一個答案令人印象深刻:
「因為陌生人和你的興趣不相關,對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智商和情商,對不相關的人的態度取決於素質和修養。」
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教養,就去看看他們如何對待陌生人。
無論是服務員還是農民工,任何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一定懂得尊重他人。
有兩則新聞,看完讓人心生感悟:
公交車剛到站,一位穿着得體的女士和一位身上沾滿泥巴的工人叔叔上了車。為了占位置,車停了,女士趕緊去搶。她打了大叔也沒關係,只是一點都不道歉。她翻了個白眼,諷刺地說:「農民工還在坐車,衣服好髒。能不能注意點?」
大叔特別尷尬。珊珊低下頭,沒有在旁邊的空地上坐下,直接站在車門旁邊,沒有發出聲音。
在另一個城市,暴雨導致交通堵塞。
一個交警在雨中還在執勤,一個女司機主動下車,給交警頭上打了一把深紅色的傘,保護他不受雨淋。
事後得知女司機並不認識交警,但女司機足足為陌生交警撐傘五分鐘,然後丟下傘,低調駕車離去。
什麼是教養?
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每個人都不容易,對待陌生人不是乾癟單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顏悅色,這就是你的教養。
02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
在一次採訪中,楊瀾曾經問周:「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我們最愛的人?」
就連這位優雅的哲學家也說:「我經常犯這個錯誤。」
周還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對親近的人挑剔是一種教育。」
在生活中,當我們與不同的人相處時,我們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在陌生人面前,我們彬彬有禮;同事可以開幾個熟悉的玩笑,但總不失分寸;普通的朋友都很熱情很用心,親近卻不親近;在親近的人面前,尤其是父母面前,他們的本性是完全暴露的。
孔子講,孝敬父母最難的事情是「色難」,就是說最難的是給父母好臉色。
給父母買個好房子,雇個保姆,吃頓大餐,旅遊,都是父母的物質享受,是一種低級的「孝道」。
高層次的「孝」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的精神尊重和情感安慰。所以,對父母好也是最大的教育。
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對親人發脾氣。但是,即使母親得了肝病,吐血,心裡還是有自己的兒子。
後來母親去世,史鐵生恍然大悟:「這份倔強只留給我遺憾,卻一點驕傲也沒有。我很想警告所有的孩子,不要對我媽固執,我已經明白了,但是我已經來不及了。」
「色難」難在何處?難在很難有一顆恭敬的心,難在沒有一個謙和的態度。
我們好像變得很兇。我們總是把父母當成僕人。如果覺得有點不開心,就發泄在父母身上,從來不給他們好臉色看。
我們漫不經心的態度往往對他們傷害最大。所以,「肉感」就成了衡量一個人孝順程度的道德標尺。
真正的愛父母應該是善良的,發自內心的微笑,讓他們感到快樂和幸福。
父母在,人生還有地方可走;父母走了,人生只有一條回家的路。
03
對愛人和顏悅色,是愛
戀人是世界上和他們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對愛人的態度,隱藏了一個人最真實的教養。
胡適的妻子江冬秀不在
了名的「母老虎」,脾氣極大。每次江冬秀髮脾氣,大喊大叫時,胡適就躲到廁所里,藉口要漱口,故意把牙刷擱進口杯里,把聲音弄得很響。
如此這般,避免正面衝突,讓彼此好受。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裡提到:
「世間最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他說到做到,從不給妻子一張生氣的臉。
其實,和顏悅色,是深愛的外在表現。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把好的情緒和態度留給愛人。
一輩子那麼短,我們總該擇一個心裡有暖意的人相處,彼此溫柔相待。
標籤:
評論列表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求助